孫潔
【摘 要】中日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需要我們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商務日語人才培養能力與水平。我們要客觀正視高職商務日語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課程定位不夠明確、課程結構針對性不強、課程建設與市場需求相脫節、課程設置整合程度不高等;積極推進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與改革:調整課程結構、準確定位、改進課程教學計劃、加強課程整合、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等,切實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能力。
【關鍵詞】 高職;商務日語;問題;課程建設;改革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 -0135-01
隨著中日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社會對日語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是商務日語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之一,它對商務日語人才的培養不同于一般院校,除了要提升學生日語水平外,還要將之與商務業務知識相結合,提升學生日語實際應用能力。要凸顯高職日語專業“商務”特征,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商務日語應用性人才,需要我們不斷加強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客觀認識高職商務日語專業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推進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大膽構想。
一、高職商務日語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高職商務日語專業教學反思,跟蹤調查高職商務日語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發現高職商務日語專業課程建設存在下列一些問題:
(一)課程定位有待明確。
“商務日語課程就是把商務知識與日語語言結合到商務活動中,培養學生商務技能和日語技能的一門課程。”[1]不少高職院校商務日語專業教學沒有與一般日語教學區別開來,商務日語、普通日語、科技日語等專業定位不清晰,“商務”特征不突出,它的應用性、實用性沒有充分凸現出來,導致高職院校培養出的日語人才不能滿足社會對商務日語專業人才的需求,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二)課程結構針對性不強。
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商務日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針對性不強現象,核心課程普遍較少,商務日語專業課程缺乏系統性,不夠完善,例如缺乏就業指導、日企企業文化、企業語用習慣、商務禮儀等。
(三)課程建設與市場需求相脫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劇,形成了大商務格局,它需要培養出一大批復合型商務日語人才。學生既要熟練掌握日語應用能力,同時具有商務操作能力。高職院校商務日語過于注重系統性、學科性,淡化高職教育職業性特征,導致高職商務日語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脫節。
(四)課程設置整合程度不高
當前,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理論還不夠成熟,處于探索階段,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普遍。商務日語課程只是簡單的進行結合,日語語言與商務整合度不夠,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銜接不夠、課程與職業技能整合程度不高。
二、高職院校商務日語專業建設與改革
(一)調整課程結構、準確定位
高職商務日語課程結構安排要從高職商務日語零起點學情入手,堅持市場導向,切實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從基礎日語學習開始,在掌握基礎日語的基礎上設置商務日語教學;要施行雙線兩種教學模式,即日語語言教學與商貿課程。一方面打好學生的日語基礎,另一方面突出商務特點,引導學生掌握國際貿易以及商貿進出口等日語語用情境。兩條線有有機融合,突出學生日語語用能力的提升。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定位要著眼于培養學生日語語言基本功,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能力,同時能夠根據企業商貿對日語語言應用能力要求培養學生語用能力,“高職院校要樹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指導思想,在設計專業課程時,結合地區產業,以實用內容學習為指導,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注重一般語言交際和涉外業務交際應用能力的培養。”[2]保證學生能夠正常的運用日語處理涉日商務工作,能夠勝任學生未來崗位要求。
(二)改進課程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對高職日語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我們要通過改進課程教學計劃,推動商務日語課程建設:
首先,突出學生日語語用能力培養
高職教育的特征就是培養應用性人才。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要以培養學生日語語用能力為核心,突出商務特征,要保證學生日語語言能力。在此基礎上開設其他相關專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在課時安排上,要確保日語教學課時,充分保證學生基礎日語、商務日語課程教學時間,體現商務日語函電、商務日語會話、商務應用寫作等日語語用特色,且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教學計劃,以滿足社會對日語人才語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開設選修課滿足不同學生需求
由于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商務日語學習的需求,我們要嘗試在高職開設選修課,選修課的開設要緊緊圍繞“商務”語用方向,要有助于提升學生商務日語應用能力,選修課程要盡量豐富多彩,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加強課程整合
為了提升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我們要加強高職院校商務日語課程整合,提升課程效應。
首先,基礎課程與精讀課程整合。不少學生起初報讀商務日語專業時,只憑著主觀感覺,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日語不像英語,發音較為簡單,卻沒有認識到日語中包含著許多漢字、假名、句尾、詞尾等,而且日語語法變化較多,這些都給日語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不少學生因此失去了日語學習的興趣,個別同學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針對上述現象,我們要加強課程整合,可以將精讀課程與基礎日語進行整合,整合成綜合日語。
其次,聽、說實訓課程整合。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平時學時較少,訓練機會不多,如果單獨設立課程,單科訓練的時間更少;且單一訓練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隨著課程設置的增多,考查的科目也相應增多,容易使各科目之間產生隔隙,缺乏有機銜接,給學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我們可以將聽力與口語整合起來,使聽力與會話互相促進,從而提升學生的日語應用水平。
第三,日語課程與國際商貿課程整合。在實行雙線教學時,要注意不要將日語基礎教學與國際貿易實務類課程隔離開來,以免出現重視日語忽略商貿或者重視商貿淡化日語等現象。我們可以嘗試在中級階段將日語與商貿課程結合起來,開設一些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例如經貿日語、日語貿易函電等。
(四)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
商務日語專業不是一門純語言學習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學好日語知識、商貿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把握日語語系相關的文化、歷史、習俗、商務禮儀等相關知識。這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堂、教材、教師等。“由于商務日語課程的授課時間比較短,課堂上僅僅能為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商務知識或概念,這從學生今后的就業需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合理安排商務日語的課程時數,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探索商務日語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成為首要的任務。”[3]所以我們要不斷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
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轉變教師角色,切實增強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要善于創設商務日語語用氛圍,通過情景創設為學生創造運用日語的機會;要善于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現代媒體形象、直觀等優點,例如通過觀看紀錄片,了解日本風俗、生活習慣等。
其次,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方式。要引導學生走出去,為學生創造與日企、日中合企與涉日商務企業家接觸的機會,通過走出去,了解行業特征,了解商務日語實際語用情境;也要請進來,可以定期舉辦商務日語課程建設與改革研討會,邀請涉日經貿領導、日企高管等參與學校課程建設與改革,豐富學生的實踐知識。
總之,高職商務日語課程建設要體現其職業特點,要以培養商務日語應用人才為目標,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不斷提升高職商務日語人才培養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商務日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胡緯緯.關于商務日語課程設置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7):178-179
[2]潘靜.高職院校商務日語教學改革路徑[J],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93
[3]徐靈芝.商務日語課程改革探索[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s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