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海
新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的規模迅猛擴張,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與資源的浪費十分驚人。本文是關于某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狀況的抽樣調查與分析。希冀本文所述對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類型的劃分與調研分析對此類調查研究具有方法論方面的參考價值。
某省在教育事業方面的投入長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以2006年該省GDP為5696.2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為3.24%計算,實現2012年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4%,從2009年開始,每年需要提高0.17%,按照2006年價格計算,每年需要增加資金9.684億元。
某省在職業教育方面的投入歷來是比較少的。以“十一五”期間的投入為例,2005年,教育部門在制定“十一五”規劃時曾測算,在2006-2010年的5年間某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要增加26萬人。按照高等職業學校生均教學實習設備值4000元、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教學實習設備值3000元的標準計算,某省在“十一五”期間職業院校的設施設備配置的投入至少應在10億元以上,而實際投入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資金為2.32億元,理論上計算的實際投入缺口近8億元。

圖1 2006-2010年中央財政對該省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與該省地方財政、學?;蚱髽I的配套投入(單位:萬元)
某省在“十一五”期間,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2006年中央財政投入1620萬元支持了11所職業院校,地方財政與學校配套1247.515萬元;2007年中央財政投入1790萬元支持了11所職業院校,地方財政與學校配套179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460萬、地縣級財政870萬、學校460萬);2008年,中央財政投入930萬元支持了7所職業院校,地方財政與學校配套930萬(其中,省級財政260萬、地縣級財政400萬、學校270萬);2009年中央財政投入1900萬元支持了13所院校,地方財政與學校配套2030元 (其中,省級財政785萬、地縣級財政550萬、學校694.6萬);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3360萬元支持了22所職業院校,地級財政與學校以及企業配套3591.163萬元(其中,省級財政630萬、地縣級財政2030萬、學校661.163萬、企業270萬)。以上投入總額為19188.678萬元 (約1.92億元)(見圖 1)。
盡管“十一五”期間,某省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成就不小,共投入項目資金2.32億元,建成國家級與省級實訓基地84個。但是,這樣的成績與整個某省產業與職業教育的發展的實際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雖然某省的職業院校實訓基地數量不少(中職學校535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43所,幾乎每所院校都有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但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標準、檔次都是比較低的,實訓條件普遍較差,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實訓條件更差,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多數不能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實際需要,同時,某省職業教育實訓資源總體上也不能滿足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為了摸清某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發現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推動某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在此,基于問卷調查所獲取的數據結合對職業院校與企業進行訪談所了解的情況做出分析。
在該項問卷調查中,除一所院校沒有成規模實訓基地之外,結果顯示:其余院校均有成規模的實訓基地。其中,有而且規模比較大的占46.4%;有一般規模的占42.9%;有但規模比較小的占7.1%(見表1)。說明:近年來職業院校大多比較重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認識到了校內實訓基地具有其它類型實訓基地所無法取代的功能。

表1 學校所擁有的成規模的實訓基地及其規模
在該項問卷調查中,除一所院校沒有回答之外,結果顯示:“數量不足,設備先進”的院校的有效百分比占到55.6%;“數量足,設備先進”與“數量不足,設備落后”所占的有效百分比相同,均為18.5%;“設備足,設備陳舊”的僅占有效百分比7.4%(見表2)。說明:多數職業院校在購置實訓設備方面注重了與產業的先進技術水平看齊,同時,“數量不足,設備落后”的現象也不容忽視,表明有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缺乏資金。
1.校內實訓基地中生產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

表2 學校所擁有(完全產權或使用權)的實訓基地的設備數量或裝備水平
所謂生產型實訓基地,是指主要用于生產或對外有償服務的實習實訓基地。這種實訓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著職業院校的技術實力與盈利水平以及與市場的密切程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某省職業院校校內實訓基地中普遍缺乏生產型實訓基地。在回答該問題的樣本職業院校中,沒有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占到67.9%(見表3)。

表3 校內實訓基地中生產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
2.校內實訓基地中教學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所謂教學型實訓基地,是指主要用于本校學生實習實訓教學、幾乎沒有生產或對外有償服務的實訓基地。調查結果顯示:教學型實訓基地所占的比例通常比較大,通過分析可以看出,85.7%的職業院校具有教學型實訓基地(見表4)。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管理與運行的封閉性,不利于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表4 校內實訓基地中教學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
3.校內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所謂生產教學型實訓基地,是指在滿足一定量的生產或對外服務的前提下兼有滿足一定量的本校學生實習實訓教學需要的實訓基地。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此類實訓基地的職業院校占絕對多數,比例占到57.1%(見表5)。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同樣反映出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管理與運行的封閉性,不利于實訓基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表5 校內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
4.校內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所謂教學生產型實訓基地,是指在滿足本校學生實習實訓教學的前提下兼有一定量的生產或對外有償服務的實訓基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半數的問卷抽樣職業院校沒有此類實訓基地。這種情形的比例達到50%,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實訓基地的開發度是相當低(見表6)。

表6 校內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實訓基地所占比例
1.校外實訓基地中生產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職業院校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中生產型實訓基地所占的比重較小,就其所占百分比來看,0%的占到21.4%,10%的占到28%,90%的占到25%(見表7)。
2.校外實訓基地中教學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校外實訓基地中的教學型所占的比例極低,0%的占到了82.1%。結合深度訪談的情況,可以判定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中的絕大多數沒有發揮出教學功能(見表8)。

表7 校外實訓基地中生產型所占比例

表8 校外實訓基地中教學型所占比例
3.校外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職業院校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中的教學生產型的情形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中的教學型實訓基地的情形驚人的相似,0%的占到75%(見表9)。

表9 校外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所占比例
4.校外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中的生產教學型實訓基地中,不具備此項功能的盡管比其它情形要好一些,但仍然占到了50%(見表10)。

表10 校外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所占比例
這種實訓基地是指由教育管理部門協調,具有相同或相關專業的不同職業院校進行校際聯合,對于相近或相關專業實訓及職業培訓,通過共同投資建設共享型實訓基地。
1.校際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中生產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某省職業院校校際共享性實訓基地生產型資源極為短缺,在28所樣本院校中僅有3所學校有該類實訓基地(見表11)。這種情況足以說明:目前某省職業院校校際共享性實訓基地首先是極為缺乏,其次是極為封閉,缺乏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的能力。

表11 校際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中生產型所占比例
2.校際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中教學型所占比例。問卷調查與實地考察的結果顯示:某省職業院校校際共享性實訓基地缺乏并且這種缺乏達到極高的水平,所占比例為92.9%(見表12)。這種情況反映出校際之間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極為缺乏。某種程度上也從側面反映出實訓基地資源的一種分散與浪費,實訓基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

表12 校際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中教學型所占比例
3.校際共建共享型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職業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各自為政,相互間缺乏實質性的聯合,89.3%的院校沒有建立此項實訓基地,難以實現在現有實訓基地資源還比較困乏的條件下的一種有效合作與共享(見表13)。

表13 校際共建共享型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所占比例
4.校際共建的共享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某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在校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極為少見,所占比例為92.9%(見表14)。在現階段,用于實訓基地建設經費極為有限的情況下,這種情形其實是一種資源浪費的突出表現。

表14 校際共建的共享性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所占比例
1.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教學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某省職業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與企業的合作深度與力度均有相當的差距,89.3%的院校沒有進行校企共建,且多數流于形式(見表15)。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著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表15 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教學型所占比例
2.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某省職業院校在校企共建用于教學的實訓基地方面,其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均遠遠不夠,89.3%的院校沒有參與其中(見表16)。

表16 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教學生產型所占比例
3.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所占比例。調查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情況與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訓基地教學型的情況十分相似:某省職業院校參與校企共建用于教學的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其參與的廣度與深度的均極度低下,所占比例也達到82.1%(見表17)。

表17 建于企業內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生產教學型所占比例
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以及職業院校自身在實訓基地設備的更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都比較大,有40.7%的樣本院校的實訓設備能夠經常更新(見表18)。
1.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的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某省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在目前滿足實踐教學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未能滿足實踐教學的比率高達60.7%(見表19)。2.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與培訓的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某省多數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是具備滿足實習實踐教學與培訓功能的,這種比率達到了64.3%(見表20)。

表18 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的實訓設備更新狀況

表19 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的狀況

表20 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與培訓的狀況
3.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生產與培訓的狀況。在回答“您校所擁有的實訓基地是否具備滿足實習實踐教學、生產與培訓的功能”方面,回答“有”與“沒有”的各占50%。說明:在滿足實習實踐、生產與培訓功能方面仍然有相當大的潛力(見表 21)。

表21 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生產與培訓的狀況
4.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培訓、生產、創業的狀況。調查結果表明:89.3%的多數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不具備同時滿足實踐教學、培訓、生產與教學的功能(見表22)。

表22 學校擁有的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培訓、生產與創業的狀況
根據對職業教育院校的深度訪談,我們了解到職業院校對政府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愿望,那就是政府應該承擔更多更大的責任。因為:第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既不是單純的模擬實驗室建設,也不是畢業實習場所的建設,而應該是具有多種功能的能夠滿足多方面需要的綜合建設 (包括場所、設備、師資、制度等)。第二,實訓基地的主要任務:基于當地產業發展的規劃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而后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技術技能培訓教學大綱,組織專業人員編寫實訓教材;按照教學計劃和專業崗位群的技術技能要求,制定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案;按照崗位群的實際需要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和實施模擬專業崗位技術培訓;依據科技的發展和崗位需求的變化以及新生崗位的定向,開發新的職業技術技能培訓項目與培訓內容。足夠的實訓場所與實訓設施是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硬件”,既通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則是實訓基地真正發揮其功能的必要“軟件”。實訓基地建設必須堅持“硬件”與“軟件”并重的原則。對于大部分職業教育院校來說,他們的規模和能力還不足以承擔大量的實訓基地投資。
綜合上述并結合對相關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實地考察與訪談,可以得出如下判斷:
第一,某省經濟社會發展對掌握先進技術和工藝的技能型人才呈現出旺盛的需求,但是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水平還很低,遠遠不能滿足培養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實訓基地建設落后已經成為制約某省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的“瓶頸”難題。
第二,就總體而言,某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發展極不平衡,尤其是面向我省支柱產業的專業實訓設備簡陋、陳舊、落后,與人才培養的需求差距較大。
第三,某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較低。主要表現在:各級政府財政對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遠遠不夠;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積極性與潛力遠未得到有效開發;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且融資能力極其有限、生產型或具有生產性功能者為數極少、校企或企校實質性合作缺乏、校際共享型基地極度匱乏且共享度極低。
第四,實習實訓指導教師能力較弱,具備實踐經驗的實訓師嚴重短缺。
第五,通過合適的政策措施集中有限的財力和優質資源,加快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并整合實訓師資資源,是當前某省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突破口,是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