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美,田 瑩,寧鶴麗
(1.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410006;2.湖南中醫藥大學2005 級碩士研究生班,湖南 長沙410208)
據統計,原發性支氣管肺癌80%以上為非小細胞肺癌,而診斷肺癌時患者年齡在60 歲以上的比例超過60%[1]。因此,老年人是肺癌的高發人群,故肺癌又有“老年癌”的別稱,由于老年人代謝功能降低,臟器儲備功能下降(尤以肝腎功能、骨髓功能和心功能下降為明顯)和伴發疾病增多,治療手段的選擇十分局限。本文對中藥益肺飲與化療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進行臨床對比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本研究所有病歷資料均來源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住院的患者,均為經組織學或細胞學診斷,符合西醫診斷標準[2]的Ⅲb、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納入病例60 例,最大年齡75 歲,最小年齡60 歲。治療組男女之比2.33∶1,平均年齡(68.2±6.01)歲;鱗癌16例,腺癌12 例,腺鱗癌2 例;Ⅲb 期患者11 例,Ⅳ期19 例,Ⅲb 期與Ⅳ期之比為1∶1.72;對照組男女之比4∶1,平均年齡(67.8±5.41)歲;鱗癌17 例,腺癌13例;Ⅲb 期12 例,Ⅳ期18 例,Ⅲb 期與Ⅳ期之比為1∶1.5。60 例患者癥狀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咯痰、胸悶、氣促、食少納呆、神疲乏力等,中醫證候積分治療組(12.33±4.18),對照組(11.47±3.54),兩組年齡分布、性別、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構成以及治療前中醫臨床癥狀、中醫證候積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經影像學、病理學、細胞學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非手術患者或術后復發轉移患者;(2)TNM分期屬Ⅲb 期、Ⅳ期;(3)性別不限,60 歲≤年齡≤75歲,預計能存活3 個月以上者;(4)卡氏評分(KPS)生活質量在60 分以上;(5) 中醫辨證標準符合肺脾兩虛,瘀毒內結型[2];(6)試驗前2月內未行放化療;(7)患者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療并簽知情同意書,能按醫囑堅持服藥、依從性好者。
1.3.1 治療組 中藥益肺飲組成:黃芪20 g,黨參15 g,茯苓15 g,白術12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補骨脂10 g,淫羊藿10 g,土貝母5 g,白芥子10 g,瓜蔞殼10 g,臭牡丹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蓮15 g,土鱉蟲5 g,甘草5 g。所有藥材均取自我院中藥房。以上中藥制備采用國產品牌-東華煎藥機(型號YFY-20)煎取,規格為150 mL/袋。每日1 劑,水煎液封為2 袋,分2 次服。
1.3.2 對照組 GP 化療方案,加中藥安慰劑:GEM(吉西他濱)1.0 g/m2靜脈滴注,第l、8 天;DDP(順鉑)80 mg/m2靜脈滴注,第1~3 天。中藥安慰劑:炒麥芽20 g,炒山楂20 g。中藥制備及服用方法同治療組。
合并用藥:治療期間,均不得加用其他抗腫瘤藥物。消化道癥狀嚴重者,可予靜注昂丹司瓊,癥狀改善后停用。血白細胞低于2.5×109/L 可使用白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150 μg 皮下注射,1次/d,連用3~5 d,白細胞升至4.0×109/L 以上停用。
觀察療程:3 周為1 個療程,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1 中醫臨床證候 評價標準參照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所確定的原發性肺癌辨證標準及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2],根據治療前后臨床證候積分變化判定療效。顯效:治療后積分比治療前減少≥2/3;有效:治療后積分比治療前減少≥1/3;無效:治療后積分比治療前減少<1/3 或者增加。
1.4.2 生活質量 評定標準按Karnofsky 行為狀況評定[3]。提高:治療后較治療前KPS 增加≥10 分;穩定:治療后較治療前KPS 增加或減少<10 分;下降:治療后較治療前KPS 減少≥10 分。
1.4.3 瘤體大小 療效標準根據RECIST 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4]。CR:所有目標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腫瘤標記下降至正常,并維持4 周。PR:所有(一個或多個)基線目標病灶最長徑總和減少≥30%,并維持4 周。SD:所有基線目標病灶最長徑總和縮小但未達PR 或增大但未達PD。PD:較已記錄到的最小目標病灶最長徑總和增大≥20%,或出現一個或多個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SD。
1.4.4 毒副反應 評定標準根據WHO《抗癌藥物急性和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5]進行觀察記錄血、大小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分為0~4 度,并以發生率的百分比形式表示。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各組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各組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兩組間比較符合正態性和方差齊性者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性和方差齊性者采用非參數檢驗。
兩組組內比較,治療前后臨床證候積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治療后證候均有所改善;兩組治療后評分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治療組臨床證候改善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臨床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臨床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n 30 30治療前12.33±4.18 11.47±3.54治療后6.67±2.75※△9.53±3.26※
兩組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改善比較,治療組咳嗽、咯痰、胸悶、食少納呆、神疲乏力等癥狀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癥狀改善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改善比較 (例)
兩組治療后在臨床證候改善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證候療效比較 (例)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卡氏評分組內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兩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4、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卡氏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卡氏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n 30 30治療前70.5±6.15 71.3±6.69治療后80.25±5.98※#74.52±6.20※

表5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例)
治療后對照組疾病控制率為76.7%,治療組為73.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后近期客觀療效比較 (例)
毒副反應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消化道反應,將其按Ⅰ~Ⅳ度分類。
對骨髓造血功能的影響: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治療組治療后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均無明顯下降;而對照組化療后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均有明顯下降 (P<0.05),白細胞、血紅蛋白與治療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血小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治療前后WBC、Hb、PLT 值比較 (±s)

表7 兩組治療前后WBC、Hb、PLT 值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組比較△P<0.05,#P<0.01。
指標WBC(×109/L)n Hb(g/L)PLT(×1012/L)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30 30 30 30 30 30治療前6.34±0.46 6.22±0.45 120±14.6 119±13.0 188±68.3 189±65.5治療后6.11±0.88 3.25±0.92※#118±13.7 99.3±14.1※#182±61.1 158±59.6※△
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兩組肝腎功能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8。

表8 兩組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比較 (例)
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未出現毒副反應情況。對照組患者出現骨髓抑制癥狀:白細胞下降19 例,其中Ⅰ度13 例,Ⅱ度5 例,Ⅲ度1 例;血紅蛋白下降11 例,其中Ⅰ度7 例,Ⅱ度3 例,Ⅲ度1 例;血小板下降8 例,其中Ⅰ度5 例,Ⅱ度3 例。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癥狀者10 例,其中Ⅰ度6 例,Ⅱ度3 例,Ⅲ度1 例;腹瀉癥狀者3 例,其中Ⅰ度2 例,Ⅱ度1 例;便秘癥狀者5 例,其中Ⅰ度3 例,Ⅱ度2 例。
盡管目前對晚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西醫治療有取得一定療效的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但老年患者因為其自身的這些發病特點、或經濟原因,往往拒絕西醫治療。中醫通過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治療老年晚期肺癌,在穩定瘤體、調節機體功能、增加免疫能力、改善臨床癥狀、增加食欲、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延長帶瘤生存時間方面有獨特療效,使患者從中受益。中醫藥治療在臨床已得到廣泛應用[6]。
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由于年老體衰,元氣不足,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肺失宣降,脾虛不運,一方面:津液輸布不利,聚濕生痰,痰凝結毒,郁滯絡脈。另一方面:氣為血之帥,氣虛則血行無力,使血運不暢,阻滯臟腑經絡成瘀,瘀毒內結,故成肺癌,正所謂“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氣虛不足以推血,則血必有瘀”。故筆者認為老年肺癌常以脾腎兩虛,瘀毒內結多見。
本課題研究得出在臨床證候方面,治療組和對照組組內、組間比較,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能明顯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療效優于對照組。在卡氏評分方面,兩組治療前后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治療組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優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臨床證候和生活質量均較前改善,但治療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一方面原因是化療殺傷腫瘤細胞,使一部分癥狀有所好轉,但是另一方面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亦具有殺傷作用,導致出現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毒副反應,尤其是老年晚期患者本身正氣虧虛,臟腑功能下降,對化療的耐受力下降,使得上述反應更加顯著,故患者化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不理想。中藥益肺飲針對老年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采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治以健脾益腎、化瘀解毒方藥,通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療效顯著。
本課題通過應用益肺飲中藥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后對照組腫瘤控制率 (CR+PR+SD)為76.7%,優于治療組73.3%,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在穩定瘤體方面與對照組相仿,西醫化療治療多注重縮小瘤體,通過消滅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其副作用是嚴重破壞機體自身的免疫力,反而增加了腫瘤細胞增殖、轉移的幾率。中醫藥通過調節機體的氣血陰陽平衡,達到穩定瘤體,實現“帶瘤生存”的目的。
兩組經治療后,治療組在毒副反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化療對機體的損傷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害,當老年患者化療后其毒副作用更加明顯,容易導致病情加重,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和生存期。而中藥益肺飲在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毒副作用小,安全性更好。
本文通過臨床觀察,具有健脾益腎化瘀解毒功效之益肺飲能明顯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證候,提高生活質量,且毒副反應小,耐受性好,優于化療組,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1]鄒小農.中國肺癌流行病學 [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14(12):881-883.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6-224.
[3]王奇璐.腫瘤內科治療的療效評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3-34.
[4]E.A.Eisenhauer,et 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1.1) [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09(45):228-247.
[5]孫 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42-145,648.
[6]鄭麗平,郝 晶.中藥綜合治療對肺癌IV 期老年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2008,27(8):6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