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軍
摘 要:文章分析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提出了提高語文教學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現狀;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總體上來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與城市初中語文教學水平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推進,不符合時代對語文教育要求,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1.優生大量流失,學生基礎較差
農村中學教學設施相對落后,教學環境相對較差,教學圖書資料比較缺乏,教學效果不佳,而我國的很多家長還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甚至大城市比較好的學校就讀,縣城及大城市的一些重點初中也采取各種措施,吸引優秀學生。這樣就造成了農村學校優秀學生大量流失。這使農村初中學生中,基礎較差的學生所占比例較大:有些學生的作文病句很多,不會用標點符號等等各種問題,這給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差生進行輔導和補習基礎,教師的教學負擔加重了。
2.學習氛圍差,家長認識不到位
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下,“讀書無用論”又有了一定的市場,部分農村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這就行了,很多農村的孩子大學畢業后,收入有的比沒有學歷的農民工還低,他們對讀書學習產生了疑惑,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來了消極影響,使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等等。
3.學科設置不合理,學生學習負擔重
很多農村初中課程的設置以應試考試為目標,尤其當考試臨近時,這些很多農村學校“副科”停上,很多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就見縫插針,給學生印制大量的復習資料和模擬試題,進行模擬考試訓練,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這樣不僅增加了語文教師的負擔,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大大增加了。此外,學生還購買了很多語文教輔資料,學生都要完成,學生學習負擔進一步加重,學生對學習語文課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不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受到了嚴重影響。
4.教師素質亟待提高
同城市中學相比較,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整體綜合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教學觀念相對封閉落后,對新課改認識不到位,認為新課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課堂上還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現代教學手段沒有引入課堂,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教師很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差,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探究能力受到嚴重的限制;更有一些語文教師學習了先進的教學方法,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進行照搬照抄,課堂教學場面很熱烈,但效果不佳,成了“形式秀”;更為嚴重的是不少偏遠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年齡偏大,對教師素質的提高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二、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加強投入,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指出:“2012年教育經費的支出首次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農村中學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設施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同時,地方各級政府也要調整支出的結構,加大對農村中學投入力度,努力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實現教育公平。農村初中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應結合新課程教材,因地制宜的加強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以彌補教材的不足之處,使學生們都學有所獲,能夠把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來。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使學生的各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得到了優化, 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使優生留的下來,差生取得了不斷進步。
2.加強家校溝通 建立和諧家校合作關系
加強家校溝通,有利于創建和諧的教育氛圍,有利于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和生活中對學生充滿愛心,形成家校互相信任和尊重的良好基礎。同時,樹立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開展多種途徑的家校溝通方式:開多種形式的家長會,改變老師講,家長聽的傳統家長會模式;進行有目的,規范化的家訪;利用校訊通,讓家長了解語文新課程理念,改變“讀書無用論”等錯誤思想。只有學校和家庭精誠合作,才能最終形成教育合力,為語文課學習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促進農村初中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3.注重學習習慣培養,減輕課業負擔
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要做好預習,達到基礎知識自己掌握,重點和難點做好標記,課堂學習時有的放矢;課堂上要“眼到、手到、口道、心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小組合作討論時,積極參加,踴躍發言,課堂高收益,以減輕課下訓練負擔;課后要做好復習,做好知識的鞏固和理解,以提高訓練的效率。當然,語文教師布置訓練時要精選習題,提高作業的含金量,避免盲目重復,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4.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師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要教師要樹立新的語文教學理念,依據新的課程語文教學理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其次,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創造條件,讓中青年優秀語文老師留下來,讓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要把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引進來并且能夠留下來,同時也可引導城市重點中學和農村落后的中學結對子,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農村中學教師教學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建立集體備課和聽評課制度,集體研討教學方法,不斷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改進教法,讓語文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2.
[2] 朱芒芒.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
(作者單位:河南省澠池縣魚池維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