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實證研究*

2013-12-01 09:05:08鄭慧敏崔風濤宋吉祥黎振聲董莉莉
克拉瑪依學刊 2013年2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差異

董 鵬 鄭慧敏 崔風濤 宋吉祥 黎振聲 王 靜 董莉莉

(1.卡萊(梅州)橡膠制品有限公司計劃部,廣東梅州514759;2.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北京100875;3.淮北礦業集團職業病防治院,江蘇淮北235000;4.山東省腫瘤醫院心理科,山東濟南250117;5.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神經內科,廣東廣州510010;6.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江蘇徐州221116;7.鄭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管理系,河南鄭州450121)

1999年我國普通高校女教師為159 000人,占教師總數的37.35%;教育部2010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高校有專任女教師624 341人,占高校專任教師的46.48%,接近1/2比例。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和推動者,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價值甚至超越了教師本身的知識價值。教師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不加以及時疏導和調控,不僅會妨礙教師的教學工作,而且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阻礙學校各項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包括智力正常、情緒穩定愉快、行為協調統一、人際關系良好、適應能力良好等心理特征。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師自身的生活、工作以及家庭。資料表明,美國至少有6%-8%的教師有著不同程度的不良適應。1975年,日本學者加滕誠研究指出:教師要比一般勞動者患心理疾病的比例偏高,其中神經病高出9個百分點,癲癇高出4.9個百分點,頭痛高出1.9個百分點,分裂癥高出0.8個百分點。在國內,2004年哈爾濱理工大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課題組對高校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表明:高校教師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33%;2005年,邱毅對陜西省34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高校教師隨著學歷、職稱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顯著差異,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理問題有加速增多的特征。

目前學界關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心理健康與個體的關系。如汪向東認為心理健康與其教育程度呈顯著正相關性,心理健康者的性格更傾向于樂觀、開朗、積極的方面,積極的應付方式可能與心理素質的好壞有關;二是心理健康與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關系。如陶芳芳等從家庭經濟壓力、社會輿論壓力等方面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三是阿娜、邵光華等進行的心理健康的跨文化研究。如對加拿大和克羅地亞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了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文化教育和教育理念共同影響的結果。這些研究豐富了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內容,對改善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然而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個方面:(1)在研究方向上,以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研究為主。這些研究只是停留在簡單的理論分析與一般的經驗總結層面,局限于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一般影響因素分析,而有關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則很少,且缺乏相應的教育、輔導和維護方面的系統研究。(2)取樣存在一定偏差。一些研究往往僅限于某一地區本科或者高職院校,缺乏一類本科、二類本科到專科學院不同層次和地域的全面性。因此其外部效度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鑒于上述在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研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當下的理論與現實需要,本文擬通過對我國部分高校的1800名不同層次的女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并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這些女教師進行心理測評,探討高校女教師心理壓力的成因,分析不同教齡的高校女教師在不同因子上的差異是否具有顯著性,并就如何提高我國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針對性建議。

一、研究方法

1.被試

采用問卷調查法。從上海大學、西南大學、蘭州大學、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西北大學、內蒙古大學、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大學等高校中隨機選取1800名女教師為研究對象。本次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1660份,有效問卷1430份,有效率86.14%。其中,25-30歲380人,31-40歲530人,41-50歲310人,51歲以上210人;博士220人,碩士1010人,本科200人;教授290人,副教授220人,講師780人,助教140人;211重點院校600人,普通類本科570人,專科260人;理科類370人,工科類460人,文史類120人,體育類260人,其他220人。

2.工具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

3.數據收集及處理方法

采用自填問卷法,使受試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填寫。結果建立Excel數據庫,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在被測試的1430人中,有陽性因子的人數為370人,約有25.9%的高校女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一調查比率比全國常模(24.92%)高出1%。其中,軀體化因子與全國常模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焦慮、強迫、人際關系敏感與全國常模相比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高校女教師SCL-90測試的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高校女教師SCL-90各項因子分均值與全國常模比較

2.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年齡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不同的心理問題有呈現年齡性的特征,其各因子的表現與總體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在人際關系敏感這一因子上,各年齡階段的表現為:25-30歲女教師均值高于31-55歲之間的教師。軀體化的均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焦慮因子在31-40歲年齡階段分值最高。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教師在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2。

表2 高校女教師不同年齡段SCL-90各項因子分均值比較M±SD

表3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因子均分在年齡上的差異

由表3可知,以年齡為自變量,各項因子分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齡段在軀體化因子分數(F=2.337,p=0.001)上有顯著性差異;經過進一步地多重比較分析,發現年齡在強迫癥因子分數(F=2.154,p=0.003)上有顯著性差異;在敵對因子分數(F=1.674,p=0.032)上也有顯著性差異。

3.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教齡分析

高校女教師的教齡最短1年,最長29年。統計結果表明,教齡分布的6個組在心理健康水平的總分上并無顯著性差異,如表4所示,而在軀體化、強迫、敵對因子分上卻存在差異。結果見表5。

表4 高校女教師在教齡上SCL-90各項因子均分值比較

表5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個別因子在教齡年限上的差異分析

由表5可知,以教齡為自變量,各項因子分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教齡年限在軀體化因子分數(F=2.292,p=0.004)上有顯著性差異,經過進一步地多重比較分析,發現教齡年限在強迫癥因子分數(F=2.425,p=0.003)上有顯著性差異;在敵對因子分數(F=2.313,p=0.003)上有顯著性差異。

4.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任教科目分析

所調查女教師的任教科目中,理科類370人,占25.9%;工科類460人,占32.2%;文史類120人,占8.4%;體育類260人,占18.2%;其他220人,占15.4%。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師在焦慮因子、偏執因子分數上有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6。

表6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在任教科目上的差異

由表6可知,經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師在焦慮因子、偏執因子分數上有顯著性差異。且經過多重比較發現,任教科目不同的女教師在焦慮因子維度上的差異顯著(p=0.022),在偏執因子維度上的差異顯著(p=0.002)。其他類教師在焦慮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高于有具體任教科目的教師,文史類教師在偏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科和體育類的老師。

5.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職稱分析

不同職稱的女教師在SCL-90的各項因子的均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3.503,P=0.017);職稱不同的女教師在抑郁因子分數、敵對因子分數、恐怖因子分數、精神病性因子分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7。

表7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在職稱上的差異分析

由表7可知,以職稱為自變量,各項因子分數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經過進一步地多重比較分析發現,職稱不同的女教師在抑郁因子分數、敵對因子分數、恐怖因子分數、精神病性因子分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抑郁、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數上,助教的得分高于其他三類,副教授(23.73±2.72)均高于教授(22.66±3.28),助教(23.08±3.16)均高于講師(23.08±3.16)。

6.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在工資水平上的差異

工資水平不同的女教師在SCL-90的各項因子的均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5.096,P=0.002)。女教師在其抑郁因子分數、恐怖因子分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8。

表8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在工資水平的差異

由表8可知,以工資水平為自變量,各項因子分數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比較發現,工資水平在4000-5000元的教師得分高于其他三類不同收入水平的教師。

三、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結論如下:

1.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年齡差異分析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差異(F=1.826,P=0.015)。隨著年齡的增加,不同的心理問題有呈現年齡性的特征。心理問題的年齡差異分析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各因子的表現與總體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在人際關系這一因子上,各年齡階段的表現為:25-30歲的女教師均值高于31-55歲的女教師,說明她們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慢慢熟悉摸索社會規則,人際關系處理上還存在諸多問題。軀體化的均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這是人體生理自然規律影響的結果。焦慮因子在31-40歲年齡階段分值最高,與30歲以下和41歲以上的教師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穩定工作上新的奮斗目標、建立家庭的計劃安排,會讓這一年齡階段的女性忙于各種工作、生活上的安排計劃。這符合研究假設,也與陶芳芳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

2.對不同教齡的高校女教師的SCL-90各項因子均分的差異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教齡的高校女教師在心理健康的總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不同教齡的高校女教師在軀體化、強迫、敵對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不同于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師建國、郭芝芳、賈瑞等學者認為高校女教師依教齡年限的增加,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會逐級遞增,而不同教齡年限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也不同于阿娜的研究,他們認為,1-5年與6-10年、11-15年、16-20年、21-25年、26-29年的教齡的女教師之間有顯著差異(p<0.001,p<0.01,p<0.01);教齡為1-5年的女教師與教齡11-15年的女教師之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剛剛參加工作的女教師在心理健康的總分上顯著高于其他教齡年限的女教師(p<0.05)。但進一步多重比較表明:教齡在5年之內的高校女教師在軀體化得分顯著低于教齡在5年以上的女教師。但另一些學者的研究支持了本研究的結果,楊明、徐光明、朱斌等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教齡年限的高校女教師在總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造成研究結果的不同可能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思想的開拓,越來越多的女教師能夠緩解工作上苦悶,善于發現新事物來緩解自己內心的壓力,給自己的教學工作增添樂趣與新鮮感。研究結果的不同也從旁佐證了教齡正在慢慢縮小對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程度。雖然教齡對高校女教師的心理狀況影響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其對教師的身體狀況、強迫癥狀態、敵對狀態存在顯著性差異:主要反映身體不適感,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的不適、頭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慮等軀體不適表現。年齡的增長,教齡的增加,這些職業病也在慢慢地影響著教師的身體狀況;對于那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和行為,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還是有一些認知障礙的行為征象,傳統的思想或許在她們心中已根深蒂固;個別舊思想可能會導致她們對新事物有厭煩的感覺,嚴重者甚至會摔物、爭論,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氣爆發等。

3.對任教科目不同的女教師SCL-90各項因子均分的差異比較顯示,任教科目不同的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差異(F=2.546,P=0.031)。其中高校女教師在焦慮、偏執因子分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22,P=0.002)。在焦慮這一因子上,教師任教科目的表現為:體育類女教師均值高于其他四類女教師,說明體育女教師會覺得自己所教科目的前景性不明朗,所以不免會有對未來的焦慮心理;在偏執因子上,文史類女教師的均值高于其他三類女教師,可能是文史類的教師投射性思維較強,敵對、猜疑、妄想、天馬行空思想無邊無際,可能由于從事所教專業的束縛,造成大腦思維的牽制,思想易偏于極端,不能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在職稱上的差異分析表明:不同職稱的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差異(F=3.503,P=0.017)。隨著職稱的變更,不同的心理問題有呈現職稱性的特征。通過心理問題職稱上的差異分析可以看出,職稱的不同,其各因子的表現與總體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高校女教師在抑郁、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42,P=0.027,P=0.041,P=0.003)。教授在抑郁因子上得分最高,助教在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最高。王建平研究表明:教授級別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助教其他類心理健康水平最低。晉升職稱的標準越來越高,難度較大,未晉升高級職稱的中青年教師承受著更多的職業心理壓力。高級職稱教師崗位相對緊缺,許多高校的人事管理體制改革中,減員增效是改革的目標之一,因此待聘高級職稱教師的崗位相對緊缺,許多已經達到相當學術水平的教師得不到聘任機會。評聘高級職稱沒有統一標準,各高等院校的評聘條件各異。在職稱評聘過程中,由于學科類別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加之標準制定人員學科背景的局限性和價值選擇的主觀性,使職稱評聘標準的公平性常常受到教師的質疑,給部分教師帶來一定的不公平感。

5.高校女教師工資水平上的差異分析表明:不同職稱的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在工資水平上存在著差異(F=5.096,P=0.002)。不同的工資水平層次,呈現不同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問題工資水平上的差異分析可以看出,工資水平的不同,其各因子的表現與總體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在抑郁這一因子上,教師工資水平的表現為:工資在5000元以上的女教師均值高于其他四類女教師,說明工資高的女教師雖薪水獲得高,但她們內心并不開心,工作上的勞累、家庭事務壓力的辛苦,都可能會造成她們心理壓力。在恐怖因子上,工資在4000-5000元的女教師的均值高于其他三類女教師,可能是對更高薪酬的向往以及對低等工資的不滿,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教育系統要求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然而高強度的勞動付出和所得福利待遇相比極不匹配。學校內部不同崗位、不同專業的女教師收入差距懸殊過大,導致了部分女教師心理失衡,進而損害了教師的心理健康。

四、建議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遍存在,越來越受到心理學領域學者的重視和關注。該問題的形成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緩解這一壓力,既需要高校教師的自身努力,同時也離不開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對于高校女教師來說要從自身心理調適方面尋找突破點,而對于教育部門來說則需要加大力度推進制度改革,以適應新的社會條件下高校女教師的心理需求。本文結合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提出建議:

1.高校應為女教師創造公平的從教環境

盡管國家制定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社會的思維定式往往是女性在完成家庭職責的基礎上,仍然要追求社會目標,將面臨巨大的家庭和社會雙重壓力,或者使女性處于事業與家庭都要兼顧的超負荷狀態,最終因不堪重負而挫傷女性的進取精神;或者導致家庭矛盾增多,使女性在事業上增加沉重的額外心理負擔。高校的管理者應該在課程的安排、科研項目的立項以及職稱的評定等各方面做到公平,激勵女教師的成就動機。學校應給女教師營造一個平等、安定的環境,重視女教師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認識到女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適當減輕她們的勞動強度,維護她們的基本權益。在制定教學和科研相關的工作指標時,應注意切實可行,建立合理的評估體系,實行人性化管理,關心女教師的家庭生活,幫助解決其家庭困難,排除其后顧之憂。要維護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需要個人、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社會、政府部門應積極配合,生活上關心,政治上愛護,創造一個和諧的心態環境,使她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合格的人才而發揮聰明才智。

2.高校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機構

國際上認同的健康觀念是包括身心兩個方面的。所以,高校每年進行的健康檢查也應包括身體健康檢查和心理健康檢查兩個方面。當前,在選拔和任用教師時必須改變只重視身體健康檢查、而忽視心理健康檢查的傾向,在健康檢查中納入心理衛生測試內容,如精神衛生癥狀自評測驗和抑郁、焦慮評定測驗等,并且在教師評價中更注重心理健康的評估,逐步建立起教師心理檔案,根據心理測試結果,對教師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輔導。研究結果顯示,高校女教師的確存在一些心理問題,而且女教師的工作壓力隨著年齡而遞增,這說明女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壓力始終得不到有效的緩解,這部分人群非常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機構,來幫助她們解決問題。

建立女教師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測查制度,讓女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為調整心態提供依據,為緩解女教師心理壓力、診治心理疾病提供幫助,以便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心理服務。對于現在的教師來說,雖然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如果讓其到心理咨詢機構去咨詢,卻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心理咨詢機構應努力實現預防、矯正功能。心理健康干預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對教師而言,要通過調整飲食,均衡營養,以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和有效的放松技巧來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心得以調節;對教育管理者而言,應制定相應的保護性措施,安排長期處于壓力下的一線教師休假或暫時調換工作,待身體恢復生機后,再進入角色。另外,學校應當聘請心理學專家開設系列的心理衛生知識講座,向教師傳授心理調適的技巧,學習處理壓力的相關方式,提高教師的心理免疫力,以應對焦慮、抑郁、孤獨等不良情緒,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3.調整認知,找準壓力源

心理壓力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客觀事物在人大腦中的反映。因此,高校女教師應該找到它的源頭,比如職業特點、教師本人、社會環境等。對自身能力、水平認識不足,過高估計自己,自我期望值過高;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確,這些都會造成心理壓力。明確了心理壓力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正確認識自己,為自己設置合適的目標,淡泊名利,完善人格。高校女教師首先應該正確、客觀地看待和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承認自己的不足,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運的主人。女教師要對壓力做出合理的評價,在同一環境里,對壓力的評價不同,主觀感受不同,體驗到的壓力程度就不同,有許多壓力是自己制造出來的,修正自己不合理的認知有助于消除或減輕壓力。

4.加強自身修養,強調自我心理調節

女教師應該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作為女教師本身,一方面要把維護心理健康看作是一種有意識地加強個人修養、培養人格魅力、提高綜合素質的行為,看作是一個自我減壓、自我保障、自我調控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應該認識到教師心理狀態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影響。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高尚豐富的情感、堅韌頑強的意志、愉快樂觀的性格、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既是個人魅力的具體體現,更是新時期對高校教師素質的新要求。調查表明高校女教師在整體素質方面有很大提高,但在抑郁、強迫、焦慮、人際關系、偏執5個方面因子分數高,說明高校女教師對自己有較高要求,同時又受到高校教育改革和家庭等方面的困擾。因此,作為高等院校的女教師必須建立起一種新的心理平衡,用一種寬容、一種理解、一種新的高度來對待他人,參與社會,放下社會和傳統給自己心理的負載,發揮女性的心理優勢,以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追求,使自身從“沖突”中解脫出來。在追求中進取,進取中提高,提高中升華,升華中完善,使自己不斷達到新的境界。要學會在各種問題面前,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擁有“六心”,即信心、耐心、熱心、關心、交心和知心。

掌握心理放松技術,注重自我調適。放松心態的方式多種多樣,有體育鍛煉、靜坐、聽音樂、欣賞文學作品、練書法等,通過這些方法緩解壓力,有效放松,從而使心情舒暢、身心健康。首先,要學會利用心理防衛機制調節情緒。當面臨心理壓力時,要自覺地運用心理防御機制來減輕壓力。主要心理防御機制有理喻、投射、合理化、替代、反向作用、抵消、退行、轉化、補償、升華等。心理防御機制作為人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有效地減輕人的壓力,因而是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的。女教師情緒不佳時,應學會運用一些有效的心理防衛手段,如投射、文飾、補償等,以幫助自己保持自尊,減少焦慮、內疚等不良情緒反應。其次,要富有幽默感。要善于從生活中揭示或升華其中的喜劇成分,驅除不利情緒,化消極為積極,從不滿中分享到滿足的喜悅。一句幽默的話語會使整個沉悶、尷尬的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再次,經常保持微笑。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心理學家認為,笑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運動,可以驅散心中的積郁,讓人愉快、樂觀。面臨著眾多困擾的高校女教師要經常笑一笑,平時注意多收集一些笑料,用來調節自己的心情。最后,應該坦蕩地面對現實,樂觀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保持愉快心情及樂觀寧靜的心態。正確面對壓力,要從積極的一面認識壓力的存在,制定一些可行性目標,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通過對教學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女教師要確立合理的工作目標,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積極主動地擴大人際交往,形成各種層次的朋友群體,學會與更多的人交流思想和情感,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與理解,使煩惱和苦悶及時得到排解。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從中獲得收益和樂趣,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趣、充實豐滿。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孤獨者,還是喜歡與人交流者,他們在求學、就業、婚姻、后代教育等方面都遇到過諸多不順心的事,但兩種人在處理這些事情時態度卻大不一樣。孤獨者對生活的態度更多地被成長中遇到的不幸所影響,而且他們在陷于困境時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不愿向他人求助。相比之下,喜歡與人交流者能樂觀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而且能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善于向他人求助。此外,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孤獨者的不良情緒不易排解,易受刺激,他們的血壓也比普通人要高,也更容易衰老。研究結果可發現:心理健康總分與工作滿意度中的“工作本身”和“人際關系”兩個維度有著非常顯著的相關性,充分證明了心理健康與工作滿意度的密切聯系。要提高高校女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從心理健康的方向切入十分必要。因此,善于發現每個人的優點,接納與贊許他人,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樂于助人,心胸坦蕩,是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

基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導致高校教師壓力逐步變大。本研究顯示,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水平與職業壓力呈正相關;任教科目不同的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差異;不同職稱的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差異;不同工資水平的高校女教師在心理健康總分上存在著差異;不同教齡的高校女教師在軀體化、強迫、敵對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希望能引起各級教育部門和高校工作者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影響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很多,探明教齡、年齡、職稱等影響,對了解其作用機制,從而減輕高校女教師心理負擔,形成健康行事風格,提高高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對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等其他影響因素進行實驗研究,并結合實驗研究確定因果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再通過實驗研究檢驗策略是否有效。

[1]王娟華.高校專任女教師壓力解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68-70.

[2]梁紅勇.心理健康的標準:[DB/OL]http://cs.mlrfid.com/jiankang/473.html,2010-4-3/2011-10-10.

[3]邱毅.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鍛煉關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9,(3):42—46.

[4]金鋒,宋明杰.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2008,(2):104-106.

[5]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出版社,2004:33-39.

[6]陶芳芳,尹平.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社會,2006,(2):29-32.

[7]阿娜.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與對策[J].前沿,2006,(2):184-186.

[8]邵光華.國外教師壓力研究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2,(11):20-24.

[9]師建國,郭芝芳,賈瑞等.西安教授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5,(3):135-142.

[10]楊明,徐光明,朱斌.影響高校教師身體健康的因素及增進健康措施[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5,(3):122-126.

[11]王建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1:11-28.

[12]石晶,鄭子建,唐燕.陜西省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9,(2):50-53.

[13]張石磊,王劍,鄭子健.陜西省高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校園心理,2009,(4):75-77.

[14]王廣新,王艷芝.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原因及對策[J].世界信息教育,2008,(2):29-32.

[15]陳明麗,許明.國外關于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23-129.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差異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找句子差異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學習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啪啪网址| 婷婷六月在线| 亚洲国产清纯|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午夜三级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欧美激情网址| a毛片在线播放|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日本精品影院| 在线亚洲小视频| 丝袜亚洲综合| 成人夜夜嗨|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色悠久久久|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不卡无码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人人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AV熟女乱|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91人妻在线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亚洲视频a|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免费欧美一级|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热精品免费| 欲色天天综合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97se亚洲|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观看|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婷婷|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69视频在线|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成年人国产视频| 久久99国产视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