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瑛孫 萍
(1.中共克拉瑪依市委員會黨校;2.新疆油田采油一廠新疆克拉瑪依834000)
為推進開放教育課程考核改革,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于2009年春季開展基于網絡的課程考核改革試點工作。“閱讀與寫作”課作為網絡考核改革試點課程,形成性考核(簡稱形考)由原來的3次書面作業改為8次網上測試。筆者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充分利用網上考核助學優勢,針對學員形考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采取一系列指導策略,不僅提高了學員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保證了學員形考作業完成的質量,也有效提高了學員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課程考核試點之前,形考作業以書面形式批改,作業批改周期長,教師對形考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糾正,助學、督學實施困難。學員在完成形考任務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作業完成質量差。學員形考作業中客觀題的回答準確率低,解答主觀題時死扣書本,缺少個性發揮,對實踐作業的操作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對形考認識不足。形考旨在考察學員在自主學習期間的學習能力及知識掌握情況。而多數學員認為,形考是學校、老師布置的一項任務,忽視了完成形考作業是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因此,學員對形考作業的完成持不以為然的態度,加之學員之間缺少學習競爭力,作業抄襲現象嚴重。
對批改建議不重視。課程考核改革試點前,書面批改方式因受版面限制,教師難以一次性給出詳細的修改意見,并且修改意見只能在面授時間提出或者通過電話聯系予以指導。這就使得學員作業完成與修改的時間間隔長,修改意見不能起到及時指導學員自主學習的作用。因此,學員對修改意見往往重視不夠。
“閱讀與寫作”被選定為網絡考核改革試點課程后,筆者把握網絡考核特點,展開一系列教學實踐,培養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個性化學習能力。
為了幫助學員順利地完成形考作業,筆者將課程輔導和網上課程輔導資料與形考作業進度同步上掛,學員的作業任務與課程學習相結合,使學員在完成形考作業的過程中,有資料可參閱。如“閱讀與寫作”2的形考作業2是“比較消息和通訊的異同”。筆者在教學中,首先指導學員閱讀新聞、通訊作品,了解消息、通訊兩種體裁的特點和構成要素,完成自主學習。其次,研讀作品,指導學員閱讀典范的新聞作品,讓學員通過自主閱讀以及相互討論,掌握新聞基本構成要素。學員有了課程輔導學習做鋪墊,又在作品研讀中提高了對新聞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所以能順利地完成形考作業。在完成該形考作業時,學員們選取了3篇消息和通訊進行比較,總結其異同點,頗有見地。這一事實說明,輔導教學與學員形考進度同步,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員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形考作業質量。
“閱讀與寫作”課程的實踐作業,在網絡考核改革試點前后,一直都是形考作業學習的難點之一。雖然學員學習了寫作理論,但是,普遍實際操作能力差。為了提高學員的知識應用能力,筆者在2009秋、2010秋小教專科班采取了以形考作業中實踐應用題目為基礎的教學思路和做法。如2009秋小教專科班完成“閱讀與寫作”2網上形考作業3“就你身邊的事,寫一篇新聞”時,正趕上新疆克拉瑪依市參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活動,筆者組織學員結合該項活動編寫采訪提綱,采寫新聞。學員不僅完成了新聞寫作訓練,也完成了實踐試題作業。該班學員撰寫的通訊報道《為了肩負的責任》,發表在2011年6月5日《克拉瑪依石油報》上,實踐作業考核優秀。2010秋小教專科班形考作業4是“根據所學單元內容,自選一種體裁進行文章寫作”,實踐教學設計是教研小論文的寫作訓練。針對學員大多是幼教、小學教師的情況,筆者引導學員把兒童文學和古詩學習與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撰寫教研論文。學員撰寫的《淺談古詩閱讀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實踐效果良好,作業考核良好。課程實踐教學設計以形考實踐作業為基礎的做法,為學員創造了實踐寫作的機會,培養了學員在真實環境中即興交流表達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激發了學員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學員形考實踐作業的質量。
網上形成性考核的優勢是作業在線評改,可以快速多次進行。筆者利用教師對學員作業批改次數不受限制,學員作業在教師、學員之間交流次數不受限制的這一特點,針對學生作業具體情況,多層次、多角度進行作業指導。如“閱讀與寫作”2形考作業4寫作實操作業考核,涵蓋教材7個單元,要求學員根據所學單元內容,自選一種體裁練習寫作一篇短文。筆者將教學輔導的重點放在記敘類文章關于議論是記敘的點睛之筆的寫作練習上,即在記人、記事的過程中,如何抒發作者的認識、情感。如針對一名學員創作的通訊《施工猶如戰斗》進行評改,從文章的主題提煉、結構安排到語言表述等不同角度進行了評價,每次提出一個修改建議,學員修改一次,提交一次,作業在中央電大的形成性測評系統“往返”數次,評語字數累計超出了文章字數倍數,最終作業考核成績評定為優秀。又如,2010秋小教專科班的形考作業5是“我的校園”,筆者鼓勵學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選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學員完成作業后,筆者給出第一次評價和修改建議后,學員立即進行修改,網上提交;筆者再進行評價和提出修改建議。經過反復評價、修改,作業質量提升。另一方面也是給予學生精神激勵,推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經過兩年教學實踐,學員完成形考作業的質量和參加考核評定的成績有了顯著進步。學員完成了8次網上形考作業后,筆者針對網上形成性作業完成效果,對參加試點的23名學生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
網絡考核改革試點后,學員作業量和作業性質有了明顯的變化,針對原來的3次書面作業和改革后的8次網上作業完成情況、作業成績的對比匯總如表1。

表1 試點前后學員作業完成情況對比
表1顯示:網絡考核改革試點前,形考作業書面作業因書面批改方式和學員自主性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員形考作業質量較差,作業合格率較低。網絡考核改革試點后,網絡信息傳遞的瞬時性使得教師對作業的修改意見可以及時反饋給學員,作業批改在完成時限內的無次數限制又可使學員多次獲得教師的指點,學員自主學習時間、網上師生交流次數增加了。學員接受了教師的作業指導后,能及時接受教師對形考作業中問題的修改建議,修補作業“漏洞”,保證作業的質量。因此,雖然網上形考作業次數較試點前大大增加,但學員形考作業完成情況卻明顯好轉,作業上交率和質量都大幅提升。
筆者在課程學習末期,就網絡形成性考核方式給學習帶來的改變,組織試點學員進行了一對一的座談和問卷調查。

表2 試點后學習體會問卷調查匯總
表2顯示:學員對網絡考核改革試點后進行網上作業指導的教學方法持肯定的態度。學員參加網絡形考考核后,網絡作業完成的限時性促進了對所學課程知識的學習和作業練習,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學習的成就感又增強了學員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學員在接受教師的作業指導、作業批改和作業的修改建議以及自己對作業中問題的修改過程中,培養了課程自主性學習能力。
在近兩年的網絡形成性考核試點過程中,筆者積極調整教學思路,把握網絡形考特點,對學員進行有效輔導,對癥下藥,較好地解決了學員形考作業完成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實踐證明,試點對于學員的影響,以正面促進作用為主,學員形成性考核的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都較試點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
[1]金正邦.閱讀與寫作[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