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輝傳
體育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手段和途徑的總稱,[1]它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當前體育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心理學、生理學和社會學。在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方法重點還是在于教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技術,在反復練習并掌握運動技能、技術的過程中來增強學生體質。目前,這種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需要,必須要改革。結合當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認真鉆研,加以改革,適應當前體育教學的需要。首先要求在體育教學方法的實施方面,更要強調啟發性、多樣性,有助于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更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和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2]本文結合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方法、內容領域以及作者的親身教育經驗,分析了現階段中學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方法、內容、組織形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當前中學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幾點建議,為中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中學體育教學方法有一般教學方法、游戲法、心理訓練法、運動訓練法等,一般教學方法按內容和性質可分為技術教學法、身體鍛煉教學法和思想品德教學法三類。[3]
技術方法是針對動作結構比較復雜、練習時間持續較長、技術含量較高的教學內容而采用的一種方法。例如講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等;身體鍛煉的教學法,主要是借用一些簡易的器材、手段進行訓練的方法,例如巡回鍛煉法、負重鍛煉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榜樣法、評估法。
這幾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形成的一些方法,只片面地強調了進行身體鍛煉、掌握運動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未能以全體學生為教育對象,這與當前對中學生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雖然說這些教學方法在應試教育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些教學方法相對陳舊,無形中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以及體育“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提出[4],中小學教育改革從教育觀念、教材、課程結構、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已全面展開,這給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因此國家教育部強調中小學體育教學也要從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都進行全面的改革,努力構建科學的體育課程體系。但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論依據以及改革的理念目標,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著盲目追求和形式主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把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的好、壞看作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并把它作為學生課程考核、評價的唯一標準。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身心素質具有很大差異,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在同一時段學會和達到同一技術水平。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而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了的技術動作,無形之中,在同一標準的衡量下會將學生分為幾等。特別是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在屢次失敗后產生了陰影,對體育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技能教學仍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糾正錯誤、學生重復練習、復習等,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設定和執行教學步驟,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無條件地接受和學習,而學生并未能真正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教師也仍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動作上,使整個教學過程死板,氣氛比較沉悶。
有些教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教學形式上花樣繁多、熱鬧非凡,但往往由于太過追求華麗,適得其反,并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內容,更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5]。
當前大部分中學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過于軍事化,習慣把重點放在“一刀切”“步伐一致”的教學形式上,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長、興趣、愛好,從而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6]。特別是在有些體育課上,課堂氣氛嚴肅,師生關系緊張,教師習慣在課堂上制定過多的要求,并不許學生們觸犯,使很多學生在上課時就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中。還有些學校習慣于按照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一成不變地強化身體素質的練習,訓練運動技能,學生只能按照要求進行學習,缺乏學生自主創新的機會,從而也制約了學生創新性的形成。
在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要想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首先要打破單一的教學方法,注重多方法的結合、配合使用,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每個階段要求完成的目標和任務也是多樣的。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適合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要求,在上課時,教師應根據課程的內容、組織形式和學生的個性特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方法、興趣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方法等并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不斷地發展和突破,提高教學質量。
一直以來,我國中學體育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并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被遏制,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抑制,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身體狀況、體育基礎、運動經驗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具有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從實際出發,以發展每一個學生的體育基本活動能力為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正確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積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教學目標,同時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和運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種直接的因果關系,而是一種雙向交流和互動關系,中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作為中學體育老師,要打破以前陳舊的觀念和呆板的模式,必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研究適合本校的新教學方法,將新的教學方法融入教學之中,使教、學、育有機結合。
中學體育教學方法需要改進的有多方面,以上只是自己教學經驗的總結??傊?,能夠以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特點,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積極性,掌握一定的體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每一個工作在一線的中學體育教師都應該將新的教學理念、好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
[1]李晉裕,滕子敬,學良等.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5-136
[2]杜春杰.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J].濱州師專學報,2000,(9):88-89
[3]袁建國.中學體育教學法課程微格教學的設計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114-116
[4]吳秋林,胡婉珍.終身體育與大學體育教學改革[J].江西社會科學,2000(1):115-118
[5]毛振明.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自主學習[J].中國學校體育,2006 (09) .
[6]李慶杰.關于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體育教學,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