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麗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3;2.重慶工商大學 應用技術學院,重慶 430067)
近年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人口急速增長,經濟增長、人口增長與資源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由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低碳經濟的廣泛探討。自從IPCC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和《斯特恩氣候變化報告》發表之后,低碳經濟(A Low-Carbon Economy,LCE)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2009年9月商務部首次發布了《2010年中國零售業節能環保綠皮書》。我國批發零售業掀起了倡導節能減排的熱潮,目前我國零售業正處于快速增長和調整時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斷上升。然而,零售業在能源和物質消耗上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同時也是流通業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如何減少批發零售業的能源耗費和碳排放將逐漸成為國內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從國外文獻來看,對批零低碳化的研究中,主要在低碳超市、百貨中體現,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以定性研究為主體。Galeo solar(2011)提出低碳購物——Guestimating碳足跡,他認為商店應該提供碳標簽,如在每個商品上標識商品的碳消耗,以及商場本身的具體碳排放,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消費過程中的碳排放。Feenstra R.(2000)提出了低碳超市建設,并運用廣泛的數據和能源消耗模擬軟件對美國大型超市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進行分析,說明大型超市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較高,并提出超市實行低碳化的措施,他認為實行低碳經營后的大型超市,其能源消耗量在十年后(即2010年)將平均下降50%,而低碳經營理念和技術是最關鍵的。有些學者研究百貨商場的能源消耗,如Adams,W.R.(2001)對英國和美國的百貨商店的能源消耗進行定量分析,結果發現百貨商店的能源消耗比其他業態高40%,且越高檔的百貨商場的能源消耗越高,高檔百貨店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廢棄物比普通百貨業高47.5%,其中電力消耗是百貨業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約占總量的70%。
我國國內對低碳零售和批發業的研究資料,主要集中在近三年的研究文獻中,而且主要是對低碳零售業的研究,專門研究低碳批發的文獻很少。對低碳零售的研究主要是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分析零售業低碳的問題和措施,以及發展低碳超市的相關措施手段;而對我國零售業的能源消耗狀況及其評價的研究在中文文獻和英文文獻中尚未出現。楊浩哲[1](2011)從國際大型零售企業低碳發展來分析我國低碳商業發展的態勢,主要從沃爾瑪、特易購和百安居三個大型零售賣場在低碳化經營方面的具體措施方面出發,提出低碳商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促進低碳商業發展的系列建議。楊波[2](2010)基于企業自然資源基礎觀,把零售企業低碳化的實踐活動由低到高分為內部經營、外部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三個層次,每一層次的活動都會影響到零售企業相應的競爭優勢。當前,國外零售企業的低碳經營涉及到以上全部三個層次,而中國內資零售企業的低碳經營主要限于第一個層次,與國外差距較大,致使內資零售企業無法獲得領先者優勢和未來制高點優勢。尹政平等[3](2012)從當前我國低碳超市發展現狀的分析入手,指出我國低碳超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如約束機制與激勵政策不完善、成本壓力大、管理意識落后及低碳產品和業務有限、上下游產業鏈的制約;并提出我國發展低碳超市的對策,包括加強激勵政策與約束機制建設、增加投資和優化超市管理、推動低碳超市建設向全產業鏈深化。洪濤(2011)[4]在促進綠色流通向低碳流通的轉型與升級中提出低碳零售的觀點,并認為我國低碳超市的發展中外資企業率先發展,而本土企業謹慎起步。并提出低碳零售取得的一些成就:如家電/汽車以舊換新、零售業節能減排、抑制過度包裝和超市限塑等。
本文將從零售批發行業的角度,通過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①這一研究方法借用了劉益的研究和計算方法,參見《中國酒店業業能源消耗水平與低碳化經營路徑分析》,旅游學刊,2012第1期。,對中國批零行業的能源消耗水平進行實證分析,之所以選擇批發零售業是源于投入產出表中的數據可得性考慮。
在投入產出表及中國統計年鑒中,能源消耗水平分行業統計,批發和零售業作為一個行業來統計,因此本文選擇批零行業能源消耗水平作為分析和研究對象,根據投入產出表中中國批發零售業的中間投入分析,測算中國批發零售業對原煤、天然氣、燃料油、液化石油氣、電力等能源產品的消耗。通過測算相關產業部門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系數,研究我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以及與其他部門相比較,中國批發零售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同時,對我國批發零售業對各種能源消耗水平的計算,分析我國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結構,以及技能減排的潛力;通過研究我國批發零售業人均消費者的能源消耗水平,綜合分析中國批發零售業經營低碳化面臨挑戰。
1.綜合能源消耗指數指標選取及計算方法。
本文采用綜合能源消耗指標來反映中國批發零售業對能源產品的中間投入水平,也即從價值上體現的能源消耗水平。通過這一指標進行部門之間的比較,可以反映中國批發零售業對能源產品中間投入的相對水平。
根據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本文假定中國批發與零售業對能源產品的消耗包括原煤(E1)、天然氣(E2)、成品油(E3)、液化石油氣(E4)、電力(E5)五類代表性的能源產品,根據價值型投入產出表測算中國批發零售業及相關產業部門的綜合能源消耗系數(Cs),并根據煤折算系數,將綜合能源消耗系數折算為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Us)。
其中,綜合能源消耗系數(Cs)計算公式為:

式(1)中,ai為批發零售業對各類能源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數值來源于投入產出表計算所得)。
2.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
本文主要采用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指標來反映中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即每萬元產值消耗標準煤千克數,也就是轉換為實物上反映的能源消耗量,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反映批發零售業的碳排放水平。通過這一指標進行部門間的比較,可以反映中國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的相對水平。
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US)計算公式為:

其中:ai為批發零售業對各類能源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萬元/萬元),
pi為各類能源產品的全國平均銷售價格,
di為各類能源產品的折算標準煤系數
3.綜合能源消耗指數的指標選取及計算方法。
綜合能源消耗指數的計算可以應用于產業及地區之間的能源消耗的比較,反映我國各行業能源消耗強度的相對水平及節能減排的意義和現實潛力。
本文撇開各國編制投入產出表的巨大差異,采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統一公布的各國和地區投入產出表進行測算。

式(3)中,CS為各國綜合能源消耗系數(其計算方法上面公式1已經介紹);f為各國能源價格調整系數,數值等于各國居民用電平均價格的倒數。
本文中能源消耗系數來源于中國統計局標志的投入產出表中的數據,由于投入產出表是每5年編制一次,2012年的投入產出表尚未查到,因此選用2007年投入產出表中的相應數據。
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劃分了135個部門,部分分類較細致,零售與批發業的相應數據可以直接獲得。零售與批發業對能源產品的中間投入涉及煤炭開采與洗煤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及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等5個能源產品生產部門。為了便于計算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消耗的綜合水平,本文假定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原煤,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天然氣,石油及核燃料加工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柴油,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電力,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液化石油氣。根據我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以及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各項能源產品的價格,即可測算相關產業部門的綜合能源消耗系數以及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

表1
根據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分別測算中國批發與零售業對原煤、天然氣、柴油、液化石油氣、電力等5類能源產品的能源消耗系數,并折算為單位產值的消耗標準煤數量。計算結果如表1:
根據式(1)、式(2)和表 1,中國批發零售行業的綜合能源消耗系數為0.020173,即每萬元總產出需要消耗201.73千克能源產品,說明中國零售與批發行業每萬元的總產出需要消耗201.73千克標準煤。
由上表可以看出,批發與零售業能源消耗的結構上,電力是批發與零售業的主要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總量的72.4%,而天然氣的消耗是最低的,其次是液化石油氣,占總消耗的10%左右。
為了更好地分析中國批發與零售行業的能源消耗水平狀況,本文通過能源消耗的產業部門對比分析和產業部門內的行業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流通產業內的三大行業包括批發與零售、物流配送、住宿與餐飲,三大行業的能源消耗絕對值根據統計年鑒能源統計年鑒所給資料,按照相應的計算方法并整理所得:
3.4 測定跌倒風險來源能有效提高患者預防跌倒的依從性 護士根據康復師的診斷,明確了解患者跌倒的風險來源,給予針對性的預防宣教,在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內涵的同時,直觀的數據和圖表也有效提高患者預防跌倒的依從性。本研究顯示,跌倒的風險主要來源感覺功能下降,特別是與人體姿勢控制密切相關的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的功能下降,是老年人發生跌倒的重要原因。
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及物流配送的能源消耗中煤炭消費量、汽油消費量、天然氣消費量及電力消費量占有較大的比重,除此之外,還包括焦炭消費量、原油消費量、煤油消費量、柴油消費量、燃料油消費量。
由上表數據不難看出,批發零售的能源消耗總量比住宿餐飲的消費量低,而三者相比較而言,物流配送的能源消耗最高,且絕對值呈現增長態勢,從能源消耗的結構上來看,批發零售業在煤炭消費、汽油消費、天然油消費和電力消費上都比住宿餐飲業要高。從實踐中可以發現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中電力的消費量最大,這一結果與零售實踐基本吻合。
為了更好地反映批發與零售業在中國國民經濟各部門中能源消耗的相對水平,本文根據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仍然假定原煤、天然氣、柴油、液化石油氣、電力等5種能源作為能源產品的代表,分別測算了135個部門的綜合能源消耗標準煤(Cs)和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Us),同時測算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部門以及全部產業部門的平均值,并將批發與零售業能源消費水平與其他部門進行比較,具體情況如下表:

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能源消耗相比,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消耗不高,與住宿業相比,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較低,比全部產業平均值要低,但是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總消耗水平依然處于較高水平,位居Us指標第三產業40部門中的15位,在全部產業135個部門中的排序為52。
為了更好地考察我國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狀況,為我國零售業低碳化經營提出更好的對策與建議,本文采用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公布的世界各國和地區投入產出表,選取了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進行對比分析,根據上述公式(3),計算各國和地區的綜合能源消耗指數。通過綜合能源消耗指數,反映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其能源消耗的相對水平。

表3

表4 中國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水平地區間比較
從上表的具體數據來看,我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綜合系數比美國和韓國偏低,但是比日本和中國臺灣要高,綜合能源消耗指數也具有同樣的特征。可以說中國批發零售業的綜合能源消耗指數還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比日本的相應指標高出較多;而如果比較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這一指標的偏高程度可能會更加明顯和突出。中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已經開始縮小,但是節能減排的措施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我國零售業仍然處于一個高耗能階段和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節能減排的潛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傳統主流業態中的大賣場、百貨商場、家電專業店等。根據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的各種特點的分析,我國低碳零售經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過去幾年探索中,零售業低碳化經營的措施缺乏系統的考慮和設計,如特易購的低碳化經營中,特易購與供應商之間進行合作,協助供應商發現并消除供應鏈中存在的“碳排放熱點”,從而達到降低供應鏈碳排放水平的目的。同時通過“碳標簽”等方式鼓勵供應商采取相應的碳減排措施;在自身經營環節,特易購通過優化貨物配送體系提高貨運車輛使用效率,降低了物流中的碳排放,并應用熱電聯產、光伏材料以及地熱泵等新興技術擴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這些措施的使用降低了零售業的能源消耗,但是卻難以成為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的措施可以復制,缺乏系統的關聯性。而國內零售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行低碳零售業經營,如政府的“限塑令”、照明設施的升級換代、環保包裝,盡量推進節電設備等等。這些措施缺乏系統性和綜合節能意識,因此低碳零售業要想真正做到節能減排,并能長期堅持下去,必須選擇系統性的低碳措施。
低碳零售經營理念的產生源于2005年英國的樂購超市提出的建設低碳超市,從此世界各國的零售企業都開始初步探索低碳零售業的經營模式,2009年沃爾瑪也在我國提出低碳超市的概念,并開始大膽地開店試驗,開店試驗的過程中摸索了低碳零售的策略,主要通過強化內部責任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方式來實現低碳發展,沃爾瑪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價值網絡將企業各部門連接起來,一方面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另一方面定期召開可持續發展價值網絡會議,就節能減排計劃進行集中討論和總結,及時發展并糾正低碳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于此同時,沃爾瑪2010年4月正式要求供應商在其產品上注明“碳足跡”、水消耗量及空氣污染指數,通過其與上游供應商間的合作聯盟關系,推動和督促供應商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并對消費者實現以環保為主題的各種社區教育,引導消費者參與低碳零售的節能減排計劃和活動。
低碳零售方面進行大膽嘗試的還有特易購和百安居等,這些外資企業的各種嘗試都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集中表現為理念和行動分化,導致這些嘗試的可持續性受到影響的同時,還使得這些成果難以推廣和范式化,因此,低碳零售業經營應該使經營理念與行動一體化,使理念支撐行動,行動與策略深化理念。理念與行動二位一體,構建零售業低碳化經營的軸線,使低碳化的策略逐步形成一種可以推廣的模式,進而降低零售業經營成本,提高零售業經營效率,從根源上節能減排,為低碳化經營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內資零售企業的低碳化經營仍是一個概念,國內零售業競爭的不斷加劇,使國內零售業經營環境惡化,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普遍化,并形成了以“收費”和租金等畸形的盈利模式。再加上中國零售企業與供應商的緊張關系,使得零售商的資金鏈和外部環境呈現“雙緊”。門店系統的節能減排設備耗資大,成本回收難,且回收的期限較長,因此采用節能減排設備實現低碳經營,對于零售企業來說是一種加大經營風險和資金風險的措施,因此,大量的零售企業不愿意進行設備改造和低碳措施經營。
鑒于這些特殊情況,要推動零售業節能減排實現低碳化經營政府必須出臺相應的專項扶持措施以支持零售業實現低碳化經營。同時應該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否則內資零售業在低碳零售業經營的進程中將會處于落后局面,且對中國內資零售業的低碳化進程也有明顯的影響。正如洪濤[4](2010)所指出的,現在外資超市在地攤經營方面已經走在內資超市的前面,若內資超市再不引起重視,可能失去先機,讓外資超市在行業標準制定上搶占話語權,內資超市則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1]楊浩哲.從國際大型零售企業看低碳商業發展態勢[J].商業時代,2011,(8).
[2]楊波.零售業低碳化與促進中國低碳零售發展的政策選擇[J].財貿研究,2011,(1).
[3]尹政平,李麗.建設低碳超市的國際經驗借鑒及對策探討[J].經濟問題探索,2012,(5).
[4]洪濤.促進綠色流通向低碳流通的轉型與升級[J].中國流通經濟,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