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西部大開發》,便為其耳目一新的裝幀設計、版式內容所吸引,“做中國最具決策影響的綜合期刊”的核心定位,更彰顯刊物團隊的大氣魄、大決心。與《西部大開發》攜手成長十三載,一路相伴,感觸頗多。
她理念先進、指導實踐,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決策導向為中心,通過《封面與專題》選取基層普遍關注和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事件、人物、經驗等,做立體化的專題報道,呈獻給讀者最新的政策法規;通過《決策與咨詢》為縣市級領導總結宣傳具有區域性、方向性、創新性的工作指南;通過《縣情與觀察》直擊西部矚目的熱點難點焦點,并對傾向性問題和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與思考。
她立意高遠、見解深刻,對西部大地體現出深切的人文關懷,通過《人物與訪談》傾情展現各行各業的人物風采;通過《雅風與品鑒》與讀者分享古今中外燦若星河的人生“札記”;通過《西部大講堂》提供包括管理、思維、學習、修養各個方面的領導藝術;通過《讀者評刊》,使讀者暢抒己見,從中獲得思想與進步的啟迪。
她設計精美、內容活潑,集納豐富的時政、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資訊,放眼域外、回眸史事、廣聞博識;很多文章觀點新穎,形象生動,內涵豐富,環環相扣,做到引導而不訓導,莊重而不呆板,通俗而不淺陋,深刻而不深奧,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對不同層次的讀者皆大有益助。
這樣一份扎根西部、服務西部,積極為西部大開發鼓與呼的優質刊物,與新時代革命精神的傳續有著天生的血脈淵源。記憶的歷久彌新需要文字的追溯提醒,《西部大開發》負載了一種使命,攜著一抹不應被忘卻的紅。
讀者問題:
“臨時工”何去何從?
近日,人社部就《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規定提出用工單位在輔助性崗位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用工總量的10%。此規定一出,將對多負面新聞,飽受爭議的“臨時工”制度產生怎樣的影響?“臨時工”又將何去何從?
專家回答:
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管理學博士陳里:
“臨時工”曾是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區別于長期固定工而言的一種用工形式,一般指企事業單位臨時聘用的短期工人,也含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里的非在編人員。近年來,許多領域一出事,臨時工就成了替罪羊,要用法律來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和用工人員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明確其權利義務。與此同時,勞動行政部門要加大對簽訂勞動合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不符合要求或者超比例配置的,要嚴格落實相應的處罰措施,決不能因為是職能部門而網開一面,否則將會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