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新
一、背景導入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在當今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的升值,文化能量的不斷釋放和能力的認可,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性人才。
我國素質教育的號角已吹響,各學校積極響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課業負擔明顯減輕,綜合素質正全面提高。但正因為自主時間的大幅增加,對過慣了依賴家長老師的高壓管束,缺少自律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學生,會從心底產生“解放了”的感覺,從而隨意了生活,放松了學習。
二、現狀調查
高中學生如何面對新的學習和作息要求,合理利用課余時
間,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的提高,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
在我校做了這樣一項調查,每年級隨機抽了50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通過調查56%的學生希望多點活動時間,少點作業,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14%的學生表示還能接受,無壓力;
25%的學生對自己的課余生活已麻木,沒有任何想法;5%的學生希望和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走出課堂,讓課余生活更豐富。
調查結果表明:認為課余時間過多的學生占19%,適中的占59%,不夠用的占22%,可見學生的課余時間是比較充裕的。但我們發現學生對于課余時間的利用程度比較低,其主要原因是對課余時間安排不當。
三、存在問題
當然,在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好的自控能力的同時,我們教師和學校是不是應該察覺問題的真正所在。
1.學校思想認識不夠
新形勢下學校教育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求學校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注重德育,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但有的學校對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不夠重視,只讓他們單一地學習。
2.活動的形式單一、力度不夠,致使學生課余時間不能有效地利用
學校文體活動的組織一是隨意性,沒有計劃性、不成系列化,不能將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停留在因活動而活動的狀態;二是局限性,活動的開展只局限于學校,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較少;三是淺表性,活動的開展往往不能深層次地激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圍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社交能力、現代科學意識、創新精神等方面開展的活動還不足。
3.部分學生對課余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自制力差
他們將大量的課余時間用于單一的活動,其他活動懶于參
加,整體素質得不到提高。
四、幾點建議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有好的問題反思才會有好的應對措施。師生共同努力、家校互相配合,極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緊張有序、井井有條。
1.統一認識,轉變觀念
校、師、家要盡快轉變觀念,適應當前形勢,逐漸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學習、忽視素質提升的做法。面對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及時指導、合理安排、有效利用。
2.解放思想,想學生所想,因地制宜
學校為學生合理地、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提供指導、場所和服務。
3.走出課堂,活躍課余活動
舒展了身心,提高了效率。
4.各備課組要根據學科特點,引導學生開展各種興趣小組,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
5.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要隨時觀察、分析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情況
既不能忽視文化課的學習,又不要單一從事一項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珍惜課堂的學習時間,也不浪費課余時間,發展興趣,開闊視野。
五、深入思考
會學習的人,學習好的人都會“用零碎的時間記憶零散的知識”。
1.“笨鳥先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這世上根本沒有笨人,只有懶人。愛因斯坦說:1%的天賦,
99%的汗水。正因為有昨日的發奮努力,才會有今日的成就。只要你比別人早一點、早一步,相信你懂得比別人多。
2.“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利用零碎時間時,不是簡單地關在教室里,而是要落到實處,實實在在地給自己安排學習任務,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向白天要效率。還要注意講究效率,精心安排,統籌兼顧;既要有事可做,量又要適度,既減輕了學習壓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3.“擠海綿里的水一樣的意志”
魯迅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上:時間就是生
命,有擠海綿里的水一樣的意志。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問題,學會利用零星時間去和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這也是休息換腦的一種方式。堅強的意志牢不可摧。
4.善于利用課堂時間的“邊角料”
課堂上有些時間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在很多非正式時間里,
很多同學處于浮躁之中,若能抓緊這些時間,亂中求靜,爭取“邊角料”時間,對要學的內容進行快速預習,對接受新課大有益處。幾分幾秒的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集腋能成裘,匯合在一起就大有可為。
讓我們不吝嗇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細節做亮!一位管理學大師說:現在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位、細節決定成敗。
因此,我們建議同學們事先對自己的課余時間多一份理性的思考,作一下分配,然后進一步提高對課余時間的利用程度,從而合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屬于自己的時間。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