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蘭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陣地,而高效的課堂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效率的重要保障,老師在課堂的組織管理工作上擔負著重要的角色。而又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想法還處在一個剛剛形成的階段,因此,做好小學課堂的組織管理工作,那么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就更顯其重要性。
關鍵詞:管理理念;教學方式;集體意識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一堂課的順利、有效進行需要老師做好各部分工作的銜接,能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從實際的課堂教學結果的反饋來看,大部分老師對小學課堂組織管理的認識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那要改善這種現狀,老師就必須做到:
一、樹立創新的管理理念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組織管理是要改變老師為中心的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應改變傳統教育中強調學生在行動上的統一性,而是要讓學生在遵守紀律的同時開發自身潛能,也應改變學生一味遵從老師安排的心理,而是要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老師樹立正確創新的課堂組織管理的理念可以使原本單一的課堂模式延伸為形式多樣的整體課堂結構,使課堂上的管理由控制變為雙向交流,使管理策略也由“亡羊補牢”變為“未雨綢繆”。這樣的課堂組織管理在讓學生自身素質得到培養的同時,還能讓課堂的教學更高效地完成。
二、實施正確的教學方式
實際上,小學生的心理、生理在小學時期都處在一個慢慢形成的階段,這個時候的他們不具有自我選擇性,只會聽從周圍人的指導和教育。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是老師將自己主觀的想法和理解強加在學生的腦子里,這種教學方式是欠妥的。老師在教育上應起到引導、疏通的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老師要在拋開說教的基礎上,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促進自我發展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對于現在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的現狀,老師要有意識改變他們潛意識中形成的“天老大,我老二”的想法。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不僅不利于班級同學之間的和諧相處,也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因此,老師要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養成“自掃門前雪,還掃他人雪”的意識。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來管理,讓學生競爭上崗,在良性競爭和民主氛圍中使學生切身感受“班級是我家,努力靠大家”,讓班集體充滿凝聚力。老師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類活動,讓學生通過集體的努力和協作來完成任務,在活動中養成團隊合作精神,老師要在寓教于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小學生課堂組織管理的高效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老師只有通過自身努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高效的課堂組織管理。
參考文獻:
孫瀟.新課程的課堂組織管理.林區教學,2012(2).
(作者單位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海爾希望學校)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