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摘 要:我校嚴格按規定設置課時,按課時開展活動;按計劃設計活動,按設計進行活動;按常規進行檢查,按檢查督促活動;按成效進行獎勵,按成果多元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規范;創新;發展
讓每一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里走進自然、走進社會,
走進自我,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張揚孩子的個性,體味生命的價值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我校邊實施邊總結經驗,逐步使綜合實踐活動進入“規范化”運行。
一、課程實施與管理規范
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一些可行的管理制度,課程實施做到了“四規范”,即人員落實規范,培訓到位;活動方案規范,確保活動有計劃開展;活動準備規范,確保活動有效果開展;活動組織規范,確保活動安全有秩序開展;課程管理規范,為活動提供制度保障。我校嚴格按規定設置課時,按課時開展活動。
二、課程開發全面,選題規范
1.與校本課程《圖配文》整合,解決綜合實踐活動教材載體
《圖配文》是我校通過邀請專家論證,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素質的校本課程。我們先后3次修訂,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圖配文》校本課程教材,將其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整合,促使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常態課。
2.開辟“學耕園”,在勞動中學勞動,解決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場地
我校充分利用學校的有限空間,創辦我們自己的勞動實踐基地。在教學樓后方開辟出了農作物區和蔬菜區,栽培了大豆等5種農作物;種植了茄子等多種蔬菜,使學生在參與實踐中親身體驗種植、除草、灌溉收獲的樂趣,解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場地。
3.創建“生態園”,促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抓住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契機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維護生態平衡”是全世界人們的共同呼聲。作為小學生首先應該從關心小動物、愛護小動物做起。
4.與體育藝術“2+1”整合,豐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我校積極倡導“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運動理念和“我欣賞,我創造,我展示,我成功”的藝術思想,確定“2+1”工程的普及項目為劇進校園、滿族剪紙等40多個項目,以滿足學生特色發展的需要,豐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5.多方整合,在社會中學社會,拓寬綜合實踐活動渠道
借助我校臨近少年宮的地理優勢,與少年宮的“校園OK吧”聯動,組織學生分批到少年宮的“校園OK吧”參加各種科技制作活動。深入社區調查,通過實地參觀、訪問、攝像、攝影、查閱資料,孩子們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環境,拓寬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渠道。
三、課程評價規范
我們關注學生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實施全程性評價,以評價促進活動;開展自評和互評,實施多主體評價,讓評價形成氛圍;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課中認為最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實施作品式評價,讓評價更生動直觀。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一定會給課改中的教育活動帶來新的思考、新的理念、新的實踐效益。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選擇一個主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