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早已為大家熟知,走進上莊中心小學,校園中的生活德育,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驚喜。
驚喜一:德育充滿詩的色彩
“你會寫詩嗎”在上莊中心小學的校園里,隨便叫住幾位學生問一問,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會!”再問問老師和學校的工作人員,沒有一人不會!上莊中心小學的學校生活,是離不開“詩”的生活。
提到詩,不能不提上莊中心小學的毛向軍校長。這位血液中流淌著詩情畫意的校長,把他對詩的熱愛,對詩的情感和虔誠,傳遞給了學校的每一位老師,每一名學生。毫不夸張地說,寫詩、吟詩已是這所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德育內容通過師生的詩作也處處體現。
六二班王楠同學,寫了這首“幸福之門”:幸福之門為你開,美麗校園讓你愛。智慧果實讓你采,文明校園往外邁。趙振平老師用這樣的詩句來表達感恩之情:感恩,是一股溫暖的清泉;感恩,是愛的回報;感恩,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毛向軍校長在新年的第一天,為全校師生寫下這樣的詩句:閑枝落葉枯黃,生命如此凄涼。東方一抹霞光,灑向人間萬象。如何激情萬丈?內心孕育希望。時光無情流淌,吾輩難以阻擋。唯有起飛高翔,操控心靈方向。一草一木依傍,一山一水情長。何必猶豫彷徨!付出收獲滿倉。人生精彩別樣,不愧大地時光。
林語堂先生說:“詩歌是中國人的宗教。”文化名人于丹這樣詮釋了這句話:“詩對于中國人來講,它是一種特別深刻的血液里面的基因。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感性的、浪漫的,適合去抓住一些暗示、比喻?!庇诘ふJ為,林先生的這個說法,不是把詩當作一種風雅點綴,不是只有閑人才去寫詩。她覺得越是在建功立業的時代里,越是一個人要發憤圖強的時候,詩越能表現出一個人生命深處還帶著什么樣澎湃的激情,還帶著什么樣對于生命的誠意。因為人在社會上更多的是要承擔使命。
不難看出,于丹提到的發憤圖強、生命的誠意、時代的使命、順應的規則、澎湃的激情……這些德育因素、德育情懷,在師生的詩作中自然地流淌著,這種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德育方式,是上莊中心小學德育工作給我們的第一個驚喜。
驚喜二:全員德育,為德育插上隱形的翅膀
在與上莊中心小學負責德育工作的程翠霞校長交流時,一句平實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我們要求學校中所有的老師和工作人員都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學校的保安在接待學校的進出車輛、接人待物時,都要使用禮貌用語,這樣能為學生起到文明的示范作用。”
很多學校把“全員德育”作為一個口號,上莊中心小學把“全員德育”作為了一項行動。學校將德育統一于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中,形成了人人育德的全員化教育氛圍。學校構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德育干部、班主任、學科教師、教職工、家長共同參與的全員育人體系,完善了具有德育導向的師生評價體系,全面推動了德育工作的扎實落實。為了調動全體教職工參與德育的熱情,學校開展了德育培養目標為主題的大討論,確立了養成教育、感恩教育為主線的德育內容體系,促進全體教師價值認同的達成。同時學校將德育任務細化,落實到各個層面,領導小組整體規劃德育活動,班主任、學科教師在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中落實學校德育培養目標,教職工在工作領域內以注意安全等微小化提示踐行德育精細化,使學校工作做到了眼里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全程性德育。同時完善活動評價機制,積極開展活動后具有德育功能的學生評比,借助榜樣示范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身道德意識與道德品質。在教師評價體系中,增加了教師導之以行的德育影響力評價,通過學生評價和教師自身評價,強化教職工的育人責任,保障全員德育的落實。學校還加強了德育崗位培訓和理念引領,在學期末開展德育培訓,強化人人都是德育實施者的教育理念,借助優秀教師的案例示范,引導全體教師更新育人理念,創新育人方式。
驚喜三:養成教育成為學校德育的根基
學校生源80%以上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生活背景使得很多孩子沒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為此,學校堅持把養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主線。在養成教育過程中,學校堅持“三多三少”的原則:多一些落實,少一些空談;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好高鶩遠;多一些培養,少一些指責。學校認為,養成教育不應該是轟轟烈烈的,而應是扎扎實實的。因此,學校堅持從點滴做起,從小事抓起,堅持不懈,逐步使學生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和飛躍。
學校把養成教育的總體目標分解,制訂各階段分目標,每學期乃至每月都有培養重點。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為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校開辟了“紅領巾廣播”——《德育之窗》欄目,這個欄目由學生策劃、主持,同學們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利用廣播與大家交流,由于是學生用學生的語言說自己身邊的故事,因此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道德意識。
每周一次的班會,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更是重頭戲,正副班主任一起,或根據班級存在問題,組織同學討論,尋找問題癥結,制訂解決方案。學校德育處除了每周利用升旗時間表彰好習慣標兵外,還進行中期評價和階段性總結,評選表彰好習慣標兵個人。一個小小的紅袖標,讓進步的孩子欣喜不已,讓還存在些許問題的學生下決心努力改進。應該說,小小的紅袖標,在孩子當中,尤其是在低中年級學生身上,起到了不小的促進作用。
驚喜四:自主管理成為學校德育的品牌
把校園還給學生,讓孩子成為學校的主人。學校是為孩子服務的場所,孩子是學校一切活動的最終指向。為了培養學生的小主人意識,并在活動中得到成長,學校很多事情都請學生參與。學校建設新的校園環境,環境里每一個地方的名字都是學生命名的,在與學生的交談中,幾乎每個孩子都說自己最喜歡校園?!巴囊问俏液秃门笥呀洺W谝黄鹆奶斓牡胤健薄懊慨斝臒┑臅r候就看看校園里的小魚”“最喜歡開心農場”等等。“慧心石”“育心石”“連心石”“愛心石”等,學校把立德樹人的思想融入到學校環境建設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
學校建立了15個社團,涉及藝術、科學、體育、數學等幾個領域,社團成了學校獨特的文化。學生們還成立了學雷鋒社團,自覺地、默默無聞地開展一些活動。校園里隨處可見孩子們自發的宣揚道德行動。
驚喜五:德育融于真實的體驗之中
“看到的記憶不深,聽到的容易忘記,只有親身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這句頗有詩意的話成為“體驗教育”的生動宣言。體驗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模式,是一種有效的德育載體。德育的過程通過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的體驗環節,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1.崗位體驗,培養主人翁意識
賦予孩子一定的具體實踐崗位,讓他們在為集體工作和為他人服務的崗位實踐中,感受義務,學習服務,體驗責任。
學校精心設置了多種崗位,努力為學生創造鍛煉和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班級中,有值日班長,衛生班長;在學校,設立了值周班,有值周員、領操員、主持人、播音員;學校還有升旗手的命名員。各種各樣的崗位為大部分學生提供了鍛煉的舞臺,讓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體驗。
2.情感體驗,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直接體驗和感受情感的沖擊力,誘發和喚醒其道德情感。
上莊中心小學的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視傳統美德的教育。學校認為,孝悌之義,是做人最根本的起點,如果所教的學生不知體諒父母,不知孝敬老人,就失去了做人最樸素的情感,所以學校把“敬老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項“重頭戲”。學校還形成了較為全面的敬老教育體系。
3.職業體驗
職業體驗課近年在中學,特別是高中較為廣泛地開展,上莊中心小學大膽地在小學開展職業體驗,因為他們認為情感教育是學校德育的生命,若把情感體驗在學校德育中加以落實,德育就會更具實效性和科學性。學校曾組織學生到職業體驗中心進行體驗活動。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參加消防滅火、醫療護理、食品加工等十余種不同職業的體驗。隨著活動的進行,孩子們由最初的好奇,逐漸體會到每項工作都肩負著不同的責任,每一項工作都有著不同的職業要求,要想完成好,都需要艱辛的努力。
上莊中心小學深入挖掘德育與辦學理念、德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德育與學科育人、德育與學生發展之間的內涵與關系,使德育融入到學校的整體發展觀下,通過全員、全程、全面育人,使孩子們在“啟迪智慧,潤澤心靈”的思想指引下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何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