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理數是初中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知識,它的運算更是初中數學的基本運算,教師在授課時除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講授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外,也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滲透,讓學生懂得這些思想方法。
關鍵詞:有理數運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我是一名在農村學校執教的數學教師,有理數是學生在步入初中學習的第一個知識,也是初中三年中學習的重點知識之一。這一章包括了中學階段許多重要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下面就“有理數”這部分的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談幾點看法。
一、分類討論思想
我們在教學時會遇到多種情況,那么就需要聯系知識的各種情況進行分類討論,最后求解。
例1.比較2a+3與5a+3的大小。
分析:本題是有理數教學中滲透分類討論思想最為典型的例題之一,剛入學的初一新生對于此題中的a往往只有正數的概念,因此會誤判為5a+3>2a+3,在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就a的取值分類討論,才能確定兩者的大小關系。
(1)當a>0時,2a+3<5a+3;(2)當a=0時,2a+3=5a+3;(3)當a<0時,2a+3>5a+3
例2.|a|=1,|b|=4,求a+b的值。
分析:我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回憶絕對值的概念,再讓學生判斷由|a|=1,你能得到a=?,有幾個值?分別是什么?再放手讓學生去計算結果。(備注: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可得,a=1或-1,b=4或-4)。因此計算結果如下:
(1)當a=1,b=4時,a+b=5;(2)當a=-1,b=4時,a+b=3;(3)當a=1,b=-4時,a+b=-3;(4)當a=-1,b=-4時,a+b=-5。
所以a+b的值為5,-5,3或-3。
二、數形結合思想
在學習數學時,經常要將學習的內容結合直觀的圖形來研究,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直觀,使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起到簡化解題的目的,這就是數形結合。比如,在學習有理數時,遇到下面的問題。
例3.如圖,已知a,b兩數,計算:|a-b|-|a|+|b|。
分析:我先讓學生思考:數軸的三要素是什么?然后再思考在數軸上“0”在什么地方?正數在原點的哪邊?負數在原點的哪邊?學生回憶結束后,我繼續問:現在大家想想a是正數還是負數?b呢?a-b是正數還是負數?回答完這些問題后,學生用學過的絕對值的知識輕松地計算出了結果。
所以|a-b|-|a|+|b|=-(a-b)-(-a)+b=-a+b+a+b=2b
三、類比思想
類比思想就是用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例4.計算:
分析:我在教學這道題時,先讓學生回憶小學中學過的乘法分配律,然后再思考如果題目中乘的是60,你會計算嗎?到了初中,我們學習有理數時,只不過引進了負數,所以仍然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但又有不同,關鍵是要處理好負數。
四、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就是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例5.計算: 分析: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是每個部分的公共部分,運用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算ab+ac+ad=a(b+c+d),計算結果是■×4=5
五、化歸思想
化歸思想也就是將復雜的、未知的問題進行轉化和歸類,找出問題中隱藏的規律,進而使它簡單化。
例6.(1)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2)2100的個位數字是6,22002的個位數字是4,22005的個位數字是2。
(3)用同樣的方法研究32005的個位數字是 。
分析:我在黑板上寫出了這道題后,先讓學生計算出(1)(2)中的結果,然后讓大家注意觀察結果中的個位數字的規律。剛開始,我的這些學生不是太聰明,有的發現不了規律,有的可能發現了也不敢說出來。我就指導他們先看看第一行中的四個數中的個位數字,繼續再看第二行,最后干脆再算后面四個這樣的算式。最終發現了每四組結果中的個位數字的規律是:以2、4、8、6的順序循環的。因此,2n(n為正整數)的個位數字只與n有關,所以將n除以4,如余1則等同于21,以此類推,即可解決此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用這種化歸思想,能更巧妙地解決復雜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本人在長期的教學中感悟出,在教學有理數這部分內容時,要逐步對學生強化這種化歸的思想意識。經常堅持,學生在后來的代數式的計算、解方程等知識的學習中對化歸的思想就會運用更加主動和熟悉。
(作者單位 青海省格爾木市大格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