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體驗性教學的實踐應用,探討實踐性教學的意義及實施方法。
關鍵詞:初中學生;特點;體驗性教學
道德是人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正是結合了初中學生生理、心理成長需要,融合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國情國策等相關內容,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現在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習上占用了大部分時間,絕大多數中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因此很多思想品德課程中很淺顯的道理,對于引起學生共鳴,從“心”體會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就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本人采用了體驗性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認真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體會道德的力量無處不在。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下面以實際工作中的案例簡單介紹。
[案例描述]
如初一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就意識到“情趣的生活”對于初一的9eC7aCl0ZDhzRl/00CtQmCC62XAIo2kG8QdkshNwmRw=學生來講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體會到生活的情趣,體會到生活這個貌似平淡的詞語下面華麗的內在,做到品味生活呢?于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設計了這個體驗課,題目就叫“想家,就是想念這個味道”。
2012年11月19日,第五節課。
一上午緊張的學習生活已經接近尾聲,食堂的阿姨已經開始將香噴噴的飯菜推向一個個教室的門口,不過我想今天上課一定是一個饕鬄的美食會,所以我提著從家里準備的滿滿一壺豆漿,走近了七(2)班的教室。一進教室,果真,同學們已經將座位擺成4個小方桌,每桌5個人,還有擺放整齊的評委席。我一聲令下,同學們把自己精心準備的食物都拿了出來,有帶紅燒肉的、有帶壽司卷的,什么都有,看著同學們一張張興奮的臉孔,那種迫不及待地等著老師和同學前去品嘗的樣子讓你覺得學生太可愛了。
好了,各就各位,我先請四位評委到各個桌上去嘗一嘗,然后和組內的同學一起,點評一下哪道菜的味道最好,并且要有理有據地評價一番。由于之前對評委提出過要求,所以小評委們也都煞有介事地認真地品嘗著。在大家互相品鑒的間隙,我請每組派出一個代表來回答幾個問題:他為什么選擇做這道菜?在烹飪的過程中,有沒有得到家人的幫助?家里人怎樣評價他的手藝?在此次活動中,對于做飯有沒有什么新的體會?同學們十分踴躍,有的說:“我媽媽夸我做得好吃。”有的說:“原來做飯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家務活。”還有的說:“做飯太麻煩了,以后我要多幫助家里人做點家務。”也有的同學說:“我覺得讓別人吃我做的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聽到同學們的話,我知道這節課,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生活的情趣不就是去發現美,感知原本平淡中的深刻內涵嗎?有了發現的眼睛,同學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有意義。
于是,我走到講臺前面對所有的同學說:“各位同學,今天老師讓你們準備的,是家里媽媽最最經常給你準備的飯菜,現在同學們一定知道了:原來每一餐媽媽準備的飯菜,都包含了那么多的愛心與勞動,是不是對媽媽的愛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呢?生活原本就是簡單的小事匯聚到一起,讓我們每天都變得忙忙碌碌。希望同學們在忙碌中用心去體會愛,用心去品味生活。若干年后,當你離家在外、獨自打拼的時候,可能更會理解老師今天在黑板上寫的題目吧,“想家,就是想念這個味道”。同學們都安靜地若有所思地看著我,這堂體驗課在美好的氛圍中結束了。
[反思]
通過本節體驗課的設計,使我充分認識到體驗式教學的效果。
一方面課堂較為活躍,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思想得到了升華,精神得到了放松,同學間的關系變得融洽。
另一方面,通過體驗式教學,許多難以言表的問題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得到了感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甚至于家長與學生之間都實現了心靈的對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的。
第三,經歷此次實踐體驗后,在與其他老師交流中發現,很多學生的近期語文作文、英語作文都對此次活動進行了描寫,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僅對道德品質的發展有幫助,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單位 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富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