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場所。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至關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和教材的具體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造性使用教材
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師對教材進行的再創造。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
在小學階段,每篇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的資源。例如,《草船借箭》訓練學生學會運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稱象》《烏鴉喝水》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見,教材就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實現課內外之間的相互溝通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實現課內外之間的相互溝通。例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春天來了”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出去親身感受春天的變化,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作文寫作,這樣就避免了把學生關在教室里進行空洞的描寫,作文效果會更好。
3.因人而異地使用教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因人而異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現有基礎的練習進行思維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語文課堂教學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陣地。語文課堂應該注重教學策略的運用,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無限空間中,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激發興趣,培養思維的主動性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辦法是創設情境,即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動人的畫面、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圖片等,使學生融入教師為課文創設的特定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鼓勵質疑,培養思維的探索性
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努力營造出適合學生質疑的輕松和諧的環境,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問,樂于探究。其次,要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質疑,在哪里質疑。
3.啟發想象,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想象,同時對學生進行各種想象訓練,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不斷提高。
4.打破定式,培養思維的變通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式的束縛,拓寬思維領域,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交流分享,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司馬光》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打破思維定式,讓學生思考還有其他方法救出小朋友,在這樣的討論思考中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全面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也可以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學習,分享成功的經驗,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增進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要實現師生之間的角色轉換,教師就要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而研究性學習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確立一種新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不再作為知識傳播的主導者,而是要與學生在一種和諧的、寬松的、民主的氣氛中共同探究知識。學生不再消極地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語文。
2.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現代的學校教育可以通過創設一種情境來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稱象》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小主人公,你還有其他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嗎?在這種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答案不是教師講的或書本上說的,而是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得出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
研究性學習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一個開放、主動的語文環境中學習,打破傳統教學的封閉模式。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街頭標語、廣告、影視傳播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研究自己喜歡的問題,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但要注意的是,進行研究性學習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改變傳統學習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并不是排擠接受性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只有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要轉變“重知識輕能力”“重傳統輕創造”的教學觀念。教師要確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重要的教學目標的思想,同時實施創造性的教學策略,抓住語文教學這個主要陣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作者單位 遼寧省蓋州市梁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