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使得各類大中院校的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從而涌現出很多自主創業者,其中也不乏中職學校的學生。那么,中職學生應該如何應對,做好充分的準備呢?提出的一些建議或許對他們有所幫助。
關鍵詞:創業;原則;要求
隨著各類畢業學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全球經濟的蕭條,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國務院也發文提倡并大力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的支持和殘酷的現實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創業的激情。一時間“大學生創業”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然而,在眾多的創業例子中我們發現,成功的畢竟只占少數,更多的創業嘗試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是曇花一現。我們的中職學生同樣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因此他們也開始思考就業是否是唯一的出路。很多學生萌發出創業的想法,但當他們真要面臨創業的時候,卻有太多問題要面對,沒有好的創業方向、經驗不夠、缺乏社會經驗、親人的反對、缺乏資金、不懂管理、不了解市場、不善理財,這一切都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那么,對于那些想要自主創業的學生應該怎么做呢?首先,必須清楚創業的原則和要求,不能想當然。其次,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面對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艱辛,不能遇難而退。
如何走好創業這條路?下面一些原則和要求可能對即將畢業的中職學生有所幫助。
一、控制資金,減少風險
俗語有云:“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這種精神對于初次創業者顯然是不太可行的,不管是已經有所成績的創業成功人士還是有關專家,都表示過不贊成學生在創業初期就投入自己所有的資金,更甚者大肆舉債。第一次創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我探索和自我學習的階段,如果投入過多,那么一旦失敗,就很可能會對他們今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學生初次創業應該盡量將創業資金數額減少到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可以選擇那些不需要大量現金,又能充分展現個人特點和專長的事業,給自己一個積累經驗和資本的過渡時間。
二、理性選擇創業項目
切記不可迷信所謂的熱門。由于缺乏對市場的足夠認知,初次創業者很有可能會把眼光投向那些所謂的熱門項目,這往往使他們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對自身條件和現有資源的分析。因此要做你自己熱衷的項目,只有這樣,你才會不屈不撓、堅持到底。只有這樣,你才會有激情和理念。如果對你所做的項目沒多大興趣,還是趁早別做,否則中途碰到問題就很容易動搖而半途而廢。此外,初次創業者應該要努力尋找那些有市場需要,或某種潛在需要、卻又沒人做的事情。還要潛心研究人們生活中還存在哪些不便利之處,能否通過某種服務或產品來解決這些不便。如果你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創造市場、引領市場,那就更好了。
三、充分了解市場,不打無準備之仗
過去那個單憑一股沖勁占領市場、獲得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對于創業者來說,機會似乎處處都有,機會又似乎無處可尋。其實,關鍵還在于,當你想進入某個領域時,你對它的現狀了解多少,你對它的前景又能預測多少。不打無準備之仗,成功往往青睞的是那些時刻做好準備的人。而這種準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你對市場的了解程度。當你有計劃要投入某個項目或者進入某個行業的時候,最好能夠進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此外,有了對市場的了解還要有執行力。真正能夠成功的創業者要少說多做,要有能力把自己的想法經過努力從而轉化成結果。
四、胸襟廣闊,與時俱進
作為一名創業者,首先要有一種胸懷,一種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很多人創業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太自負,聽不進別人好的建議和意見,或者是不善于從成功人士那里學習經驗。很多創業者缺乏經驗,沒有經驗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有謙虛學習的態度和毅力。解決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等待,等到時機成熟后再創業,先在不同的平臺上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摸索出自己創業的方向。只有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創業的能力才能更高,創業成功才更有把握。
總之,自主創業的確使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中職學生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也多了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但是請有志于創業的這些學生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創業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創業前必須積累足夠的經驗并做好周詳的計劃,并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全程控制,及時糾正偏差。創業中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并堅持不懈的努力。希望這幾點建議可以對即將離開學校、走上社會的中職學子們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工貿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