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程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活動課的作用和地位。生物課外科技活動是生物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是學生主動學習、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陣地。我在生物教學中嘗試著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走出課堂,在大自然環保中,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使之真正地活動起來。
一、參觀生物集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集市是識別動植物的好場所,帶領學生實地參觀,既鞏固課堂知識,又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鳥市
面對千姿百態、婉轉鳴叫的籠鳥,學生興致很高,觀看鳥的外形,測量鳥的體溫,觀察記錄鳥的排便等生理特性,總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2.菜市
距學校不到200米的菜市,植物種類較多,辨seYn3SqIj993OysSfib5sg==認哪些菜屬于植物的根,哪些屬于莖,哪些是葉,哪些是花,哪些是果實等,通過參觀,學生認識了變態的根蘿卜,變態的根狀莖藕,變態塊莖土豆,了解韭菜、蔥的平行葉脈,菠菜白菜的網狀葉脈等。
3.魚市
組織學生參觀魚市,從外形上認識了青、草、鰱、鳙、鯽魚、鯉魚等十幾種淡水魚,認識了帶魚、比目魚等幾種海水魚。
4.水果市
桃瓜梨棗,應有盡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甜美的味道,使每個學生垂涎欲滴,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詢問關于果實的很多問題,進而引導他們說出果實中的每部分結構分別是由子房中的什么發育而來的。
二、利用實習基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生物實習基地,是我校的特色之一,是生物教學的一片沃土,給學生提供了生物課活動的場所。不僅有助于學生所學理論和實際很好地聯系起來,也有助于學生親自動手探究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1.參觀實習基地
每屆初一新生剛入學,我定會帶學生參觀學校的生物學實習基地,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知識的絢麗多彩和無窮的力量,了解生物科學的發展前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忱。
2.栽培花卉、樹木、農作物
利用校園的綠化區,在合適的季節組織學生栽培月季、丁香、茉莉、仙人掌、向日葵等花卉。最好在植樹節那天和學生一起栽種柳、松、柏、白楊樹等幼苗。我校是市棉花實驗基地,指導學生培植棉花,另外還有豆類、瓜類等。這樣既美化、綠化了校園環境,又為下一屆的學生提供了活的教材。
3.采集小型動植物
根據下節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采集植物、昆蟲活體,把他們帶入課堂。如,上《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這節課時,課前讓學生采集各種完整的植物,便于觀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再如,講昆蟲特征前與學生一起捉“蚱蜢”。每年在植物分類學完之后,都要組織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標本采集,并試著根據他們的形態特征分類。
4.“破壞”生態平衡
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我和學生在實習基地還做了“破壞”生態平衡的實驗:選兩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用一張大網網住其中的一棵,這張網使任何飛鳥都不能通過。由于飛鳥捕捉不到樹上的昆蟲,而使樹上的昆蟲日益增多,這樣這棵樹慢慢的枯萎,而未網的那棵樹依然茁壯成長。看到這種現象,學生再沒有破壞生態平衡的現象,并自覺投入到保護生態平衡的活動中。
總之,我校開展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形式多樣,方法多變,使活動真正動起來,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還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培養他們有理論,有實踐,又有堅強意志的優良品質。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