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無疑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應用意識;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創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情境,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數學問題教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中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是課堂情境模擬的重要途徑,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把數學知識的學習滲透在生活情境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標準》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教學中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創造出更有效的方法。
一、開拓學生對數學知識認識的視野,讓其懂得數學的價值
我們要使學生對數學有一個較為全面、科學的認識,不僅要認識到數學中有計算、有邏輯,對提高人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都有好處,而且要認識到數學的產生和發展中有許多非邏輯因素,其中不乏美的因素;數學來源于實踐,應用于實踐;數學與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關;數學為其他學科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基礎、方法和思想;數學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讓學生經歷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其應用價值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在應用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而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還必須引導學生到更豐富的實際生活和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去體驗數學、應用數學。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描述與出租車有關的數學事實。諸如,車費與行駛的路程、等候時間、起步價有關,耗油量與行駛路程有關。只有從數學角度描述客觀事物與現象,尋找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才能使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其自主探索和應用意識
興趣是成功的內在動力源泉,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我們離不開數學,逐步培養其學習、應用數學的興趣。比如,學習了“概率”知識,可以讓學生就目前社會上發行的各種彩票問題引發討論,并運用所學知識計算其各類中獎機會、知識應用的同時,使學生明確“彩票”是向社會奉獻愛心的一種方式,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學習了“比例”知識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比:體重與血液之比大約為3∶1,身高與腳長之比大約為7∶1。
四、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教學中要重視過程與結論的統一,讓學生體驗到某一知識的數學觀念和思想方法的思維流程,體驗數學的再創過程,完成對規律完整意義的構建,從而提高數學思維再創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五、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用數學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離不開數學運算、數學推理、空間想象等基本的數學能力,但它主要側重于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并表達數學問題的能力,運用并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能力,對數學問題及模型進行變換化歸的能力,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闡釋和處理的能力,通過“數學建模”的活動和教學,把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落到實處。要突出數學應用,就應站在構建數學模型的高度來認識并實施應用題教學,要更加強調如何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是數學應用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點),然后試圖用已有的數學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量等)來解決問題,最后用其結果來闡述這個實際問題,這是教學中一種“實際—理論—實際”的策略。
總之,數學教育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數學知識,重要的在于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會在興趣和喜愛中去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克服對數學的厭學、怕學現象,而且能激發起他們學好數學的內在潛能。而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長期任務,我們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做好數學應用教育的研究,靈活運用新課標提倡的教育教學策略,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一定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推動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進一步開創數學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 陜西省子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