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法國小說家小仲馬的《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生活進行了描述,對她的性格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茶花女》;瑪格麗特;獨立;自尊;善良無私
《茶花女》是法國小說家小仲馬的成名作,也是目前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名著之一,小說一經問世便受世人的青睞。經過時間的檢驗,她更證實了自己的價值,不愧為世界文化的瑰寶。
《茶花女》敘寫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小說的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并染上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終日尋歡作樂,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后為男主人公阿爾芒的一片赤誠所感動,彼此相愛。她寧愿洗凈鉛華,拋開唾手可得的奢華生活,與阿爾芒去遠離市區的鄉間過隱居的田園生活。可不幸的是,阿爾芒父親的出現粉碎了她的美夢,她不得不忍痛離開阿爾芒,并在阿爾芒的誤解和報復中飲恨黃泉。
茶花女天資聰穎貌美,雖身陷泥淖,卻如泥中白蓮,那樣秀雅純潔。她出入酒樓歌舍,靠賣笑為生,她在物質生活上極其奢靡,揮霍無度,以摧殘自己的身體來麻醉精神,然而紙醉金迷的生活卻從未能腐蝕掉那顆純潔的心靈。她倔強而又自尊,敢于拒絕那些認為“她不ww3UARIE40+0HhctItSR8pKkPozyA3Wc/Ixc1Z9b95g=會介意”的公子哥們。那些達官貴人和家財萬貫的闊佬們,任其揮金如土,甚至為其傾家蕩產,她也不為所動。茶花女在風塵之中,經歷歲月的打磨,早已明白自己不過是有錢人炫耀身份的附屬品,那些富豪們對自己狂熱的追逐也并非出自真心,不過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虛榮心。茶花女對一切都能拋棄。她曾不顧女友的一再勸誡,對富有的N伯爵輕蔑而冷淡,卻對僅有微薄資產的阿爾芒以心相托。阿爾芒并沒有送給瑪格麗特任何貴重的禮物,也無法提供奢侈的生活,但他對茶花女的問候,對她健康的關切,叩開了瑪格麗特的心扉,讓瑪格麗特感知到了他的真心實意。瑪格麗特把真愛和以往的逢場作戲區分開來,她從不花阿爾芒的一分錢,甚至瞞著阿爾芒變賣、典當自己的財物,為兩人的將來做打算。茶花女在愛情中所表現出的獨立與自尊,令人折服!
茶花女的命運頗似中國的“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兩者都是受歧視、遭凌辱的不幸女子,有著相似的遭際。不同的是,杜十娘是在期盼中等待著愛情,而茶花女是在沉淪中邂逅真愛,然而一旦真愛來臨,就會全心全意地培育著不堪一擊的愛情。
瑪格麗特自從結識阿爾芒以后她就向往過寧靜的生活,她曾與阿爾芒在鄉間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她希望這種幸福能持續下去,下決心和以往的生活決裂,然而阿爾芒父親的出現,讓瑪格麗特的美夢化為泡影。茶花女為了阿爾芒一家的名譽和利益,毅然放棄自己的幸福,懷著崇高的情感離開了阿爾芒,回到從前的生活。放縱無節制的生活再度加重了她的病情,也加速了她的死亡。她在彌留之際寫給阿爾芒的信凄慘斷腸,字字包含真情,流露出對阿爾芒的思念,述說自己離開阿爾芒不為人知的原因,希望解開阿爾芒的誤會,在死前得到阿爾芒的諒解。她對真愛的執著已是感人至深,更何況她為真愛不顧一切的付出,怎能不催人淚下?
阿爾芒父親為了他的兒子能干一番事業,為了他所謂的家族體面,為了自己女兒的幸福婚事,他“莊重”“正直”地要求另一個女人舍棄自己的幸福來成全。可憐的瑪格麗特想過上一般女人的生活也只能是奢望。阿爾芒父親的自私虛偽,也更折射出瑪格麗特的善良無私,女性偉大的人格。
魯迅先生說:“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撕毀了給人看。”茶花女的命運就是一曲悲劇。她的消亡令人痛惜,原因就在于她的美好,不論外貌,更在于心靈。瑪格麗特身上的那些高貴的品質就像一粒粒的珍珠在熠熠生輝。
《茶花女》是一部經典著作,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瑪格麗特這一形象。不論時光流轉,瑪格麗特就如同黑夜中綻放的白茶花,將永遠搖曳在讀者的心中。
(作者單位 湖北省鄂州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