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囊括了我國古代文學的精華,代表了我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尤其是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的文言文,從形式到內容、從文字到德育,都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要想深入理解其中的要義和精髓,聯想必不可少。
聯想是由當前感知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動。它是回憶的一種形式。語文教學就是聯想的教學。這里,我想談談聯想在古文(文言文)中的妙用。
一、積累實詞需要聯想
文言實詞常常一詞多義,運用聯想可以幫助我們識記多個義項。學習《陳情表》中“慈父見背”中的“見”時,我們會聯想到《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中的“見”,由此就解決了“慈父見背”中的“見”的含義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可譯為稱代性副詞“我”,今天也有“見諒”“見教”的說法。同時,還會聯想起《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吾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中的“見”。這樣,“見”在古文中的意義,通過聯想的方法就得到了落實。如果學習古文常用聯想的方法,我們的實詞積累就迎刃而解了,用聯想的方法不僅掌握了新知識,還鞏固了舊知識,何樂而不為?
二、利用聯想體味情感
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第一段時,我就用了這一方法。我讓學生聯想“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美景。通過聯想仿佛可以看到:清爽的微風輕輕吹來,水面的波紋蕩起美麗的漣漪,一圈圈慢慢向四周擴散開去。面對如此心曠神怡的美景,我們的精神為之一振,我們的心胸為之開闊。然后,我又讓學生想象“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我們又仿佛看到了:皎潔的月光從東邊的山頭害羞地探頭、露臉、露出半張臉、繼而呈現出白玉盤般全貌的冉冉升起的動態美。一個“徘徊”哪里寫的是月亮呢,那簡直就是嫦娥仙子在月輝下款款散步呀!“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更讓我們看到了白茫茫的水汽彌漫整個江面,水上的浮光連接天邊,水天一色的壯美景觀。看到這些美景,那心情怎一個“樂”字了得!通過聯想,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具體、鮮明、生動的美景,更體會到了作者那份看到美景的喜悅心情。
三、利用聯想指導背誦
講述《赤壁賦》第二節,我的心情由樂轉悲。我是這樣指導背誦的:“扣弦而歌之”,聯想平常節假日我們歡樂相聚時無以為樂,用手敲桌子,用筷子敲盆子的情景。在邊想象邊欣賞課文的同時,學生不僅嘗到了想象的甜頭,也嘗到了學古文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輕輕松松地完成背誦。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化龍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