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因而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倡導質疑、大膽想象并強化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閱讀教學;培養
一、鼓勵大膽質疑
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誘發學生創新意識。在閱讀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的是一個和諧民主,寬松平等的教學氛圍。平時教學中,我對學生采取“兩歡迎、三允許”,即“歡迎質疑、歡迎爭辯”“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課堂上,那些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往往發言機會少,說話音量低,一時表達不清。我就讓他們回答一些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并及時表揚。課內,我也正確對待學生的突然發問和插話。學生在上課時,突然發問或插嘴,正是多思、善想、敢問的創新意識,課堂上無須指責,相反應因勢利導。
二、激發想象創造
通過指導觀察培養想象力。培養觀察力是發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獲得有關的表象和情節的依據,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豐富畫面的形象和情節,使畫面活起來。如,我教二年級下冊《蜜蜂引路》中,我問“同學們,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說話?”問題提出來之后,學生陷入沉思,然后紛紛舉手回答,熱烈爭論。如,有的說:“我說是養蜂人在說話,因為他張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見列寧來很高興”。學生們有從養蜂人角度說的;有從列寧角度說的;還有從自己角度說的。在對畫面的想象中,創造性思維火花得以迸發,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強化思維訓練
創新型人才思維具有較強的發散性,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心理學家J.P.吉爾福指出,大部分教育都關心促進復合思維而壓抑發散思維。復合思維鼓勵學生找到“正確答案”,這便使學生的思維越發局限、狹窄。發散性思維,它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從各個層次尋求與探索答案的過程。發散性思維強的人在解決問題時,能有較多的機會得到正確答案,容易在某一發散點上形成新的突破,從而獲得有價值的成果。因此,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以開闊學生思路,拓寬思維領域。
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闭Z文閱讀教學,為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提供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袤空間,課堂中教師放膽讓學生去質疑、去想象,讓學生的思維在多種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中,培養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為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盡綿薄之力。
(作者單位 江西省瑞昌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