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記在語文寫作訓練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各年級常規教學中已作為發展環節來處理。日記教學是互動的需要、影響他人的需要、表達感情的需要。
關鍵詞:日記訓練;作文訓練;學生發展
日記在語文寫作訓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在各年級常規教學中已作為發展環節來處理。從小學二年級直到大學、工作,甚至是人的一生,它已由單純的寫作訓練的手段過渡到自身強烈的感情抒發的需要。這一現象不是偶然的。
我們不妨充分利用日記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有利、有效、直接的引導,這符合“寫作的傳播”這一功能,同時也是人際信息溝通的社會和心理的需要——互動的需要、影響他人的需要和表達感情的需要?,F結合日記教學來談談進行日記訓練的必要性。
一、互動的需要
即人在人際互動中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從實際功用的角度來說,日記屬于實用文體。它題材豐富化,因人、因時、因地、因景而不同,來源于人與人之間、人與外界的交往和沖突,可以是美好生活的真情記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溫馨動人的親情友情、五光十色的社會體驗;體裁多樣,散文、詩歌、隨筆、記敘文、小小說甚至系列文,隨興而為,沒有太多的約束;文筆個性,或輕松、或幽默、或迷惘、或傷心、或沉重、或靈感一現。它與生活同步,是生活的記錄與創造,它負載與傳遞著信息。
如,在我班中,有一名學生得知父親已患絕癥,十一二歲的他面對此事不知所措,整天心緒不寧,學習也直線下滑。在我的強行要求下,他不得不在日記本上寫出了心里話。當我知道原委后,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話語:孩子,你該長大了,你現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讓他們在此時再分心;你孝順他們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讓他們再操心你的學習。在第二天交上來的日記本里,我看到了字里行間模糊的淚水痕跡。通過一定時間的交流后,他擺脫了焦躁情緒,逐漸穩定了下來。在事后的一篇日記里,他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的心路歷程,這將是他人生中戰勝自我的一段寶貴的回憶。這一互動的過程就恰好滿足了學生成長過程中互動的需要。
二、影響他人的需要
即表現為自己的意向,影響他人的行為,進而達到與他人共鳴。德國學者瑙曼認為:沒有作家便沒有作品,而沒有讀者更不會有作家。可以說日記的寫作是學生渴望他人(讀者)共鳴的一種表現,而且學生也正是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來實現日記(作品)的自身價值的,以達到表述自身的愿望、影響他人(讀者)的目的。這種共鳴不是以理服人的說教,也不是直截了當的勸諭,而是憑依情感的溝通或震撼,來把自身的“體驗”附加于他人之上。
而對學生的日記來說,他人可以是同代人、老師、家長,甚至可以是把日記當作作品對待而顯現的任何一個讀者。一位學生在日記中談論一部流行劇目《流星花園》之題時,把自己的理解及感悟表達出來:“我和許多人一樣,不會常把那些美麗、遙遠而又虛無縹緲的愿望放在心頭,而是把它們遺忘在心底的一個小小角落里,一個有美麗花朵的花園里。只有流星,這個夜的精靈從夜空中劃過時,我才會開啟這個空間,想起他們的美……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這樣裝夢的花園,那里有遙不可及而又瑰麗無比的夢想,讓人有著憧憬,這里就是真正的‘流星花園’?!边@段由僅讀初一的學生說出不僅讓同齡人心靈提升,又不得不讓我們沉思:沸沸揚揚的此劇在學生心底留下的除了頹廢、享樂的東西外,應該還有一些什么東西?可以說這篇日記已成功地滿足了學生想表現自己的意向、影響他人的需要。
三、表達感情的需要
即通過日記寫作這種方式,抒發與宣泄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抒情主體(學生)把自己內心的情感作為一個對象來重新認識、體驗、評價和組織,類似反省似的沉思,對經驗理解重組,形成豐富有序的情感經驗。寫日記對于學生來說,即主要屬于這種表達感情的需要,這也就是學生創作的動機。這種需要一旦處在學生心理失衡的情況下,就會形成易感點,遇有外部刺激的觸動,能產生極強的行動力量。其內在的情感一旦找到傾泄的渠道——日記的寫作,就會形成作品(日記)。作為教師,我們可以使這種創作動機隨時隨機展現出來,并對其中不合理的動機沖突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且,從生活里蜂擁而來的一切刺激、信息在學生頭腦的構思過程中不斷融會、碰撞、解體,又重新聚合,這其中千萬個念頭剛冒出來又會很快逝去。這種靈感火花的展現有其非預期性和轉瞬即逝性,它也渴望可停留的方式,日記寫作即是極好的憑借。學生畢竟是孩子,不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在學生的日記里,我們經??梢钥匆娺@樣的情愫的宣泄。
總而言之,日記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情感經驗的有效手段,是久思之后獲取成熟答案的記錄。它能幫助學生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在創作過程中的積累和創新也能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從而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健康的身心。所以,日記訓練必不可少,當然寫作過程中的序列性和系統性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吳伯威.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作者單位 江漢油田教育實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