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家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幼師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而目前,在幼師學校中,學生“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英語教學面臨著尷尬的局面。如何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如何讓學生掌握英語的基本知識?如何在教學中把英語知識與幼教特色有效地結合起來?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我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設計小組活動,使學生放下了在老師面前張不開口的思想包袱。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學生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增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一、學生現狀分析
1.學習興趣
雖然大部分學生認同學習英語對她們的將來是有用處的,但是由于英語底子薄弱、基礎差,很難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2.學習習慣
在對所在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方向)的107位學生的調查后,筆者發現超半數的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記筆記、朗讀、背誦、聽英語等方面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課后復習、測試前及測試后的情況更加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培養。
3.語言交流
多數學生渴望在游戲中學習英語;也期待和老師、同學溝通交流,讓自己的英語在聽力、口語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老師面前很緊張,羞于開口,生怕自己出錯;而與同學交流時就顯得輕松很多。
二、小組合作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幼師教學特色,我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1.合理分組
依據每個組組員的學習成績、表達能力不同,組間情況大體相同的均衡原則,我把學生分為8個小組,每組人數控制在6~7人。老師設定小組長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首先是學習骨干和積極分子,在知識和能力方面有較好基礎;其次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愿意對學習差的同學提供幫助。在選組長時,采用民主選舉的方式,尊重學生的意愿。各小組組長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讓每位學生對小組有歸屬感和責任感,主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2.示范教學
在第一次活動中,依據學生英語水平和性格特點,我給每個小組的成員分配了角色和任務。在活動中,我要求各小組的每個成員必須明確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清楚自己該為小組做什么,明白自己是小組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在學生對任務、工作和角色確認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各負其責,各盡其力的重要性,增強了與他人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活動結束后,我依據每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如是否完成自己的任務,自己的工作對小組活動的完成起到的作用等)來評價小組活動的質量,以此來促進小組成員的相互依賴、交流和幫助。
3.小組合作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在學了新單詞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學單詞進行分類記憶。如,要求小組內的7位成員分別負責7個類別的詞匯分類:水果類詞匯、家具類詞匯、家庭類詞匯、蔬菜類詞匯、肉類詞匯、房屋結構類詞匯和交通工具類詞匯。學生把單詞分別分類匯總后在小組內和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或者采取小組間競賽的形式,讓每一小組的學生進行單詞接龍游戲,哪一組在規定時間內所寫單詞最多哪組獲勝;也可以組織單詞組句、單詞編故事等比賽活動。
幼師的學生喜歡專業技能課,如,舞蹈、演唱等。在學完新課文之后,我要求學生通過對話表演出來或者把課文改變成對話或短劇。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表現很積極,興致極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碰到一些不懂或忘記的單詞。這時,學生就可以通過詞典或問老師等學習方法來完成任務,然后再通過表演來加以鞏固。這樣,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專業技能運用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邊唱邊練習英語、邊跳邊學習英語,樂在其中。這也避免了學生不懂裝懂,濫竽充數的現象,大大激發了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
小組合作學唱英文歌,根據學生喜歡唱歌的心理特點,我讓學生聽唱一些英語歌曲。有很多英文歌曲是非常美妙動聽的,很多英語歌謠是朗朗上口的。可是英語課堂的四十分鐘又非常有限。于是我要求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課余時間每個月學唱一首英文歌,曲目自選。當然,在任務布置前,教師要起到方法指導的作用。我要求學生先聽錄音、學讀歌詞,然后再跟唱、自己唱,最后小組合唱。有時,我們還在班里舉辦英語歌曲演唱比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又可以學會不少東西,同時,又不失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進行課內討論,在學習中,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對課文內容加以理解。針對某一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是考查學生理解程度的形式之一。我通常會把話題或問題展示給各個小組,每個小組中有記錄員和發言代表。小組討論后,由發言代表向全班匯報。這樣,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發言的機會,都能開口說英語。當他們看到自己的觀點在班內得以展示的時候,成就感油然而生,學習的信心自然進一步增強。
在小組活動教學過程中,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合作、相互依賴,共同完成小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會多多少少獲取成就上的滿足感,這樣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也從“填鴨式”的知識傳授者變成課堂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