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教科書涉及的內容多是過去的事,沒有直觀感,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課堂教學“開頭”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開頭藝術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得益于教師所授內容的全面、深入,更有賴于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巧妙的“開頭”就顯得非常重要。“開頭”如果處理好了,這節課就充滿生機,否則便是學生的催眠劑。那么,歷史課堂教學如何“開好頭”呢?在此筆者主要就歷史教學過程中常見、有效的“開頭”作相應的介紹:
一、剝繭抽絲,層層設問
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知識點少,對學生掌握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學生一遇到相對簡單的問題往往有些輕視,教師不妨在教學的開頭就營造一種壓倒學生的氣勢,通過層層設問,直指問題本質,讓學生了解即使是同樣的知識,學習的要求和深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講《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開頭:“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誰能說出其他三個文明古國?”這個問題在學生看來非常簡單,幾乎都會回答。“這些古代文明區域分別有哪些大河流經呢?”這個問題學生必須通過看圖才能回答,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四大文明古國都位于大河流域,這是簡單的巧合嗎?”“為什么大河流域會孕育出燦爛的文化?”這個問題相對較難,旨在引起學生的興趣,不一定要求學生馬上回答。“我們把黃河、長江比作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那么埃及文明的母親河是什么?”在拋出一連串的問題后,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明顯提高了,這對接下來的教學是十分有利的。
二、欣賞音樂,身臨其境
隨著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普遍運用于課堂教學,用音樂“開頭”,可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緩解疲勞的同時,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在講《偉大的歷史轉折》一課時,教師可在課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接著提出問題導入新課:“歌曲中的老人是誰呢?他在哪里畫了一個圈?”又如,講《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課時,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設疑:“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離開家鄉‘流浪’?”由此導入新課。或者還可以播放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教師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欣賞,讓學生伴隨音樂,進入特定的歷史情境,真正感受到先烈用自己的鮮血、生命捍衛祖國的信念。
三、幽默一下,快樂課堂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運用幽默,往往能使整個教學頓時生輝,并能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氣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記憶新知識,在談笑風生中實現教學目標。對于一些比較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幽默是一道“開胃菜”,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如在講《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一課時,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成果、失誤、原因等都是比較抽象的,對學生來說很陌生,難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大躍進的現象,邊配合圖片,邊用夸張的語氣念幾段順口溜:“扁擔杈,兩頭長,聽我唱個棉花王,唱個葉子做曬筐,唱個棉桿做屋梁,一朵棉花織匹布,一粒棉籽油一缸。送棵棉花上北京,要得一架飛機裝!”“個大果甜賽西瓜,王母蟠桃不如它。誰吃誰豎大拇,這個葡萄頂呱呱!”學生哄堂大笑,隨勢提問:“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棉花和葡萄呢?”學生回答沒有。“當時這樣的宣傳畫和歌謠非常普遍,那么大家為什么都要說謊呢?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到底遇到了什么問題呢?”由此,學生的探究欲被激起,這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積累素材,今為古用
歷史是指發生在過去的事,脫離現實,抽象不直觀,很多學生對此沒什么興趣。如果我們平時多關注現實,多積累一些相關的素材,就能夠以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東西去映照歷史。如在講《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一課時,我先展示了一幅與學校有關的照片:五云樓。這是校園內的景物,學生非常熟悉。于是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五云樓的歷史,并作補充:“五云樓是一座戲樓,初建于清嘉慶四年,后毀于戰火,光緒十一年(1885)開始重建。目前,戲樓內部已成為學校的戲曲藝術陳列室,陳列著反映中國戲曲發展的珍貴史料和各種戲曲表演道具。所以,這座建于清末的戲樓是我們學校重要的文化遺產。”這座戲樓為學校增加了歷史厚重感,這個開頭拉近了學生與清末文化的距離。
五、表演導入,形象深刻
從教學需要出發,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既能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奠定基礎,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如在講《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一課時,安排三個學生分別代表三個等級,壓在老農前半身的是第一等級教士,壓在老農后半身的是第二等級貴族,老農屬于第三等級,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農民、工人和市民。表演前讓學生注意三個等級服裝穿著,在表演的同時我在旁邊講解:“農民賦稅沉重,生活艱難;城市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被譏嘲為“無套褲漢”;資產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渴望權力和地位的提升。”由此引出三級會議的召開,導入新課。
總之,歷史課的“開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論什么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開頭”中導入語要語言簡練,占用時間不能太多,否則會喧賓奪主;結合教材內容實際,與史實內容相關聯,營造良好的情境,交替使用各種方法,特別要求設計要有趣味性和啟迪性,這樣才會在教學中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