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與交流題”的特點
1.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所有的問題都是通過一種真實的物理現象來呈現。
2.出題者大多想通過考題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或生產科技中的應用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要求學生答題時的語言要有一定的嚴密性、邏輯性。
二、題型分類
1.文字表述型
此類題型文字內容多、蘊含信息多,一般是來自物理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或者是作為現代中學生應該了解的能源、環保、科技知識。
(1)判斷敘理型
此類題的特點是:我們必須根據所學的物理規律首先對題中所問的某種做法或現象作出判斷,然后再依據原理或公式將自己的理由表述清楚。
例如,①從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雞蛋,一會兒發現它變濕了,②馬上用干布擦拭卻擦不干,③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時間后雞蛋自己也會變干,請你解釋上述現象。這道題要想解答完整,必須明確題中有三個現象,然后利用所學物理進行解答。
(2)列舉方法型
例如,晚上在家學習時,鄰居放音樂的聲音很大,干擾了你的學習,請你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至少寫出兩種不同途徑下減小干擾的方法。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知道減弱噪聲的途徑,才能應對此題,同時這類題型主要是考查大家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如何減小或增大壓強、如何防止電路火災、如何加快或減慢蒸發等等都可成為此類考題的基礎。
(3)情境識圖型
此類考題大都來源于課本和生活中的插圖,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先讀懂圖,剖析出圖中包含哪些物理知識,再結合所問的問題作出相應的回答。要想能夠熟練應對此類題需要注意的是:①對課本中每個實驗的裝置圖弄清楚,給出一幅裝置圖,能說出可以做哪個實驗。②平時學習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對一些看似司空見慣的現象探個究竟,從物理學的角度作出解釋。
2.公式說理型
這種題型主要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況下的結論。這種方法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推理嚴密,表達清晰。學生往往對要解答的問題有據不能依,有理不能用。尤其對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現象和過程等抓不到實質性分析和概括,常有“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感覺。
例如,在照明電路中接入大功率的電爐,電線將顯著發熱,有可能燒壞它的絕緣皮,甚至引起火災,這是為什么?根據你學過的物理知識,簡要說出如何防止電線發熱?(說出一種方法即可)
對于該題,從公式可以看出當R與t一定時,I越大則Q越大,這就是一般的原理,該題所說的“在照明電路中接入大功率的電爐”,從而導致電流過大,引起“電線顯著發熱”這僅僅是個特殊個例。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一般原理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而且在這里有公式的一定要寫公式,同時要控制變量。
三、失分原因
1.審題不細,抓不住問題的本質
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往往由于審題不嚴謹,抓不住問題的本質,弄不清題目中所提供的條件和要求得到正確的結論等原因造成失分。(如2011齊市中考題3)本題中要求利用礦泉水瓶探究一些物理問題,很多學生是將瓶作為容器,利用瓶中的水來探究問題。例如,學生說將瓶中裝入適量的水,將手伸入水中,發現手指變彎了,或把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U型管出現的高度差不同,這些答法都不給分。但答在瓶的側壁扎幾個小孔,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將瓶得底部剪去,利用乒乓球和水探究浮力的給分。而且題中要求請寫出兩例,并將其中一例的過程加以簡要描述,有的同學只寫了兩個例子,并沒解釋,有的同學兩個例子都加以解釋了,而且語言不準確導致失分。又如聯考的32題說電動自行車是一種省時、省力的交通工具,請你從力、熱、光、電四個方面各提出一個問題。本題只要求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問題,并進行了解答,而且解答的有錯誤,反倒扣分,這些都是學生由于審題不細,抓不住問題的本質造成的。
2.忽略公式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
(如2011年市中考的32小題),下面是評分標準,但在評卷時對評分標準做了略微的改動,水的比熱容大(1分),質量相同,升高相同溫度時(1分),由Q吸=cmΔt可知,(1分)水吸收的熱量多和降溫效果好答出一個就給1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告訴學生有公式的必須寫公式,同時要控制變量,并且使用準確的物理語言做針對性的回答,語言要精練,觀點要明確,條理要清晰,內容要完整。
四、解題思路
1.認真審題
要弄清題目給出的物理現象和過程,找出已知條件和要回答的物理問題。
2.找出理論根據
就是抓住已知條件與要回答的問題之間存在的物理原理或物理規律的聯系,確定解答的依據。
3.做推理表述
根據物理現象和過程,從已知條件出發,充分揭示理論根據與所要回答問題之間的邏輯聯系,用精煉的語言,條理清晰的進行推理表述。
4.復查答案
解答完畢后再復查自己的推理表達是否正確,有無片面之處,語言是否精煉,條理是否清晰。
五、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措施
1.引導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注意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不清楚問題的情況下,不要盲目做答,要認真思考,確定解題方向,同時還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最終達到準確地再現物理過程與物理圖景的目的。
2.構建答題模式
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將一道“分析與交流題”分為“前提條件”“所用的物理原理”“聯系實際得出結論”三個部分,找出其中解釋的關鍵語句,用答題模式反復訓練幾次,使其形成記憶和習慣。
3.訓練正確的答題能力
“分析與交流題”得不到高分往往是由于抓不住問題的本質或表述不精確、不嚴謹。所以平時學生要運用準確的物理觀點,精確的物理語言來回答問題,同時,也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五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