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數學教育我覺得在這里我還是開門見山地說,關于數學我認為是一個特殊的學科,在這個學科中更需要老師的引導。
在數學教育中,我個人認為促進學生問題解決的策略是很重要的,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的,因此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解決問題的水平。一般來說,如果教師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那就事半功倍了,在課堂中教師要具有高度準確并且著眼于聯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明白,創造離不開概念的結合,特別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理性、準確的結合,概念越明白聯系功能越強,越容易讓學生形成新的觀念,較容易接受新的知識。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有大容量的知識功能單位,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更多的知識,并且知識功能單位是指一組在內容上有必然邏輯關系的信息,例如,教師在講正方形、菱形以及長方形時就要運用自己大量的知識單位,給學生講清楚它們之間的必然邏輯關系,這樣就會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去解決問題。但是教師要明白在教學過程中,事實性知識往往就事論事,沒有明確條件的線索去授課讓學生接受所學的知識,要運用實用較廣、遷移性較強,有助于問題解決、有利于創造的程序性知識去講授數學。在數學課堂中,教師知識結構越合理,知識質量越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創造力越高,這樣教師才能通過不斷改進教學,刺激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注意養成學生遷移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要明白,遷移與運用知識的過程不僅幫助學生改組知識、重建知識,而且它本身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甚至是一種創造過程,這對于學生現在以及將來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且十分有幫助的。許多創造其實不過是已有知識的改組或重建,是將此領域的知識運用于彼領域知識中,或將彼領域知識運用到此領域知識中,結果便產生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要明白一題可以多解,可以運用這個知識也可以運用那個知識,只要培養了學生改組知識和重建知識的能力,相信他們可以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將知識準確地教授給學生,而且要幫助學生改建和重組他們的知識,不斷擴大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領域的范圍,這就要求教師通過長期持之以恒的訓練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力得到提高,但是無數實踐證明,只有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創造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在某些條件下,創造力的發揮與人的知識經驗是成負相關的,知識越豐富對人的思維束縛越大,最低限度的知識或信息,有時可以產生最大限度的創造,因為他們突破了最原始的條條框框,讓思維可以盡情地發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也不該以原始的思維去束縛學生,應該讓學生的大腦盡情地發揮,有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在促進問題解決的策略中可以運用一套規則,明確指明解題的步驟,如果一個問題有算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規則對學生進行講解,那么就會得到問題的答案,也可以憑借教師已有的知識經驗,采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其實也是可以得到答案的,這就要看教師是以哪種方式在對學生進行指導,但是一定要有針對性,適當地、正確進行指導。
關于數學教育,這就是我一些小小的經驗,希望可以與學生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使數學教學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高新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