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的信息發展正以“2的指數方”的速度傳遞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的教學模式也隨之而發生著改變。而學校的教學設備也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而設置,這些年江蘇省從教育廳到市教育局一直在這方面有著持續的投資,省四項配套工程、校園網絡的建設、學校網絡電腦室的普及化配置、市電教館對教室多媒體系統的配置、省龍芯電腦教學多媒體電腦、電子白板的配備為現代化教學插上了翅膀。
我們的教學理念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學生的發展放在教學的首位;學生的自主化學習形成主要模式;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等將教師的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我的教學活動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中改變著。一個活動的學習環境具備著充分的活躍性、靈活性。
一、學習準備的靈活性
課題的提出就是學習材料準備的開始,學習活動的公布就同時激發著教師和學生,教師的教學計劃公布于個人教學博客,開放于本班的全體學生,學生每天在教中通過互聯網訪問教師博客明白后面的學習內容(通常以一周或一單元的活動提綱,附帶活動計劃的初排)。這就給學生一個準備的時間、空間。我校是寄宿與走讀混合班配備。很多學生通常是周一到周五全在學校,周六、周日在家休息,因此有不少的學生自主體驗、自制學具、自主查閱網絡、書籍、雜志等學習資料的時間、空間就顯得不足;社會體驗間斷性較長。而教師通過教學博客的引領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在周五回家之后打開電腦就看到教師下一周的教學計劃,在周末的時間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學習、活動、調查、設計、探究等。學生在無意識中形成要求學好的意識、獲得成功的激情。學生的自主性在準備階段就充分調動起來了。
二、教學活動的靈活性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展示平臺可以充分、快速地展示班級內80%以上的學生的動態過程,最大化地激起學生的參與度。具體措施:視頻交互系統可實時記錄各小組的學習過程,教師及時剪輯出有代表性的視頻留于學生互動時播放介紹或與學生的討論。(在過程中可不涉及具體學生,主要是分析、指明問題所在并進行強化記憶)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各類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在課堂中注意學生的動向。活動單的設計、活動的預設必須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實際出發。活動單的設計以學生的可活動性、活動的實效性、能力的形成行為為準繩。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活動單的設計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調動積極性,激發潛能,要具有層次性。這里的層次性是指:(1)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完成指標;(2)活動設計要有梯度,逐漸深入。讓學生在層次中保持學習興趣、不斷激發興趣,而不能在活動過程中給學生設置過多思維轉換。如,物理密度的應用對學生來說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任務。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得以發展,是活動單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3)層次漸近性原則。我的設計以三個活動、三個層次為活動指引。活動一,密度的測量、鑒別物質。(以實驗自主探究活動進行活動);活動二,密度公式的推導、間接測量物體的質量與體積。(小組共同討論形成小組共識后班級討論鞏固學習方法);活動三,密度知識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教師引導并做好歸納分析工作,為學生形成整體知識系統服務)。
三、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課堂實施過程中的媒體運用要適時、適度。活動主體的引入可多運用一些演示工具:PowerPoint、電子白板等;實驗展示可運用實物展示平臺進行多角度觀察;一些無法操作、微觀、宏觀的現象,可通過網絡查閱、大學、研究院所的網絡顯微鏡、網絡望遠鏡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通過互聯網直接參與社會資源的搜索、運用。學生小組活動可利用小組視頻進行必要的實時抓拍。學生的小組展示活動可運用視頻教學系統對全班學生進行同步分析展示。白板操作系統可以給予學生以黑板的書寫流程,又可以給予學生結合實例分析的圖像、聲音等多方面的共同分析。生動形象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整個活動中來,為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個優質平臺。最后網絡計算機系統還為我們的課堂及時反饋提供了好的平臺(如,極域電子教室系統既可以隨堂練習,又可以作為課堂綜合性反饋,它既可以對學生理解知識的準確性進行評價:選擇題、填空題,又可以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評價:調查、解答題)
四、知識鞏固的靈活性
學生學習成果的鞏固與學校在網絡媒體的運用也有著充分的聯系,一節課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學生的學習是無限的。如何將學生對網絡的利用充分調動起來、從網絡游戲轉換到網絡學習中來,這些就需要學校的網絡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學習活動中體現,表現出比網絡游戲更有吸引力的魅力。教師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就要不斷深化、細化,具體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網絡學習網站moodle教學平臺的開發、利用,家校互動平臺、學習網站的收集、可視化實驗的網絡體會、師生互動平臺的建立、網絡學習與學校學習的結合考核等等。在網絡環境中學生的知識面更為豐富、全面、具有挑戰性。對教師來說網絡的學習、運用也需要向著專業化方向前進。
網絡多媒體的使用注意事項:(1)多媒體是為學習提供平臺、將學習活動的可視化程度提高,而不能為了使用多媒體系統而去設計教學。也就是說不是每一節課都必不可少地使用多媒體教室。(2)多媒體教學系統的使用完全可以根據課堂實際在課堂中隨時調用部分媒體,如遇到爭論性的問題,有時教師也無法給出比較好的答案時,可以開啟網絡電腦即時搜索相關資料、師生互動討論解決。這樣可避免學生遺留問題的遺忘,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及時思考。(3)學生使用電腦意識的培養:目前學生使用電腦的意識主要在網絡游戲、網絡聊天工具的使用、個人空間的設計(與學習無關)。因此針對這些教師能進入學生中去,并作出正確的引導是教師轉移學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徑。多引導學生對于當前學習中的知識、問題、課題的討論、分析、合作、交流等,共同提高學習、探究能力。(4)學生有了網絡活動、到學校之后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展示他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學習中的困惑的時間、空間。我每周都在周一晚自習時間利用網絡將在校學生與部分在家的學生聯系在一起討論上一周的學習活動,效果很好,學生也樂意參與。
在當前的信息高速傳遞的社會環境下,學校的教學活動不容忽視整個學習過程的開放性,更不能無視開放性學習、無視學生所處的環境。而應該更加關注學習開放的環境中如何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手段搞好教學工作,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林梓鎮陽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