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合組織峰會到APEC系列會議,再到東盟峰會及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最近一個多月來,中國、亞洲向世界傳遞中國責任與亞洲夢想。
世界關注亞洲,亞洲期待中國。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存在下行風險,一系列新挑戰擺在眼前,而中國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增長,是亞洲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世界經濟重回繁榮的一大支撐。
中國領導人在中亞之旅、東南亞之行中,再次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信心。這種信心無疑給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亮色。中國的發展,不僅關乎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繁榮,還關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構想,為亞洲地區的友好、合作和發展繪制了新藍圖。“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連接的不僅是中國與中亞、中國與東盟,更是把亞洲和世界緊密相融,將歷史、現實和未來很好地結合。
2100多年前,西漢使者張騫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
600多年前,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訪問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東南亞和東非傳播中國的友誼和文明,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西域古道、南洋航路,承載著中國對外文化和貿易友好交往的輝煌歷史。正行進在復興道路上的中國,依然堅守著和平友好的不凡氣度。
“絲綢之路經濟帶”設想,以點帶面,從線到片,以更寬的胸襟、更廣的視野拓展區域合作,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交通網絡方面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
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東盟之間經貿關系可實現“質的深化”。加強同東盟國家互聯互通建設,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中國“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聲音引起廣泛共鳴。
互尊互信,合作共贏,文明互鑒。共同建設兩條新“絲綢之路”,是中國領導人為推動亞洲發展開出的良方,也將是世界經濟復蘇的精彩篇章。
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在世界經濟復蘇缺乏動力的背景下,亞太經濟體應該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推動建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這是中國的夙愿與決心,亦是亞洲的機遇與擔當。(支點雜志2013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