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巨頭們正在產業鏈上尋求新的結構轉變,以瞄準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市場需求。
11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簡蕙芝將開啟亞洲“能源營銷”之旅,中國行程涵蓋北京、成都和重慶。此前9月,該國艾伯塔省省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正積極推銷該省的能源資源。
無獨有偶。沖著能源,世界七大石油集團公司之一的意大利埃尼集團(ENI)董事長朱塞佩·瑞奇(Giuseppe Recchi)今年也多次來中國市場考察。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身高超過1.9米的朱塞佩·瑞奇,被全球多家媒體“逼到”了分論壇入口的角落處接受采訪,他詼諧地說:“世界能源緊張局勢與日俱增,猶如我現在被擠在角落的窘境一樣,需要徹底改變能源產業結構。全球各國應在發展可持續再生能源領域攜手共進,才能帶來能源結構新的突破。”
在談到全球能源結構后,朱塞佩·瑞奇強調,由于頁巖氣革命,全球能源產業戰略正面臨史上最大結構轉變,未來10年,全球能源儲存也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全球能源正在重構
不為人知的是,上世紀60年代,埃尼集團與中東多國展開能源產業新的合作方式后,直接導致了歐佩克(OPEC)的產生。
一直以來,埃尼集團堅持差異化服務,滿足不同客戶需求,這也促使公司自身不斷調整能源戰略布局。“所以我們選擇資源的多樣化及提供方式的多樣化,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在歐洲或亞洲的東方國家等都會有不一樣的能源消費與供應方式。”朱塞佩·瑞奇稱。
朱塞佩·瑞奇舉例來說,在歐洲,埃尼集團以選擇多樣化能源供應商的方式來滿足各國需求,為此要提前建立好自己的管線管道來運輸天然氣。
早在1989年,剛出道的朱塞佩·瑞奇一手創辦的Recchi SpA公司,成為后來活躍于25個國家的高科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承包商。在2011年接掌埃尼集團帥印前,他是通用電氣公司主管歐洲和美國的管理層,直到通用電氣南歐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一職。這讓他十分精通歐美兩大發達經濟體市場。
在朱塞佩·瑞奇看來,全球能源行業基于同樣一種商業模式之上,即需要從建立客戶群起步。“能源產業實際上面對著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結構轉變,可以把它和我們的數字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業的變化相比較,或者是和通訊行業相比。”
朱塞佩·瑞奇認為,由于全球各國政策制定者要確保自身能源增長的安全,這意味著各國提前制定了一個目標,且目標一定會表現出增長的趨勢,這勢必需要有足夠的資源確保各國能夠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我們恐怕實現不了最初的戰略計劃,這將直接導致能源產業結構重新調整。”朱塞佩·瑞奇稱。
10月7日,埃尼集團官網公布的一項最新統計顯示,2012年全球原油消耗量增長1%,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而發達國家則顯示出消極趨勢。同時全球天然氣消耗量加劇,增長2.3%,這主要受新興經濟體需求以及美國天然氣價格競爭的驅動。
朱塞佩·瑞奇非常看好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他認為,中國經濟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不僅是貨幣政策,還有基礎建設、貿易投資、本地市場,以及持續的科技投資等,政策制定者做出了應有的決策。
地緣政治影響能源
近兩年來,得益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朱塞佩·瑞奇掌舵的埃尼集團業績開始逐年增長。從財富全球500強企業榜單座次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來該集團連續兩年均位居第17,但在2010年、2011年的排名分別位列第24、23。
從能源變化趨勢看,地緣政治直接影響了當前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朱塞佩·瑞奇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敘利亞目前的緊張局勢會推高國際油價。
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一場主題為“高增長=高風險?”的討論中,朱塞佩·瑞奇反復提到了地緣政治對于能源行業的影響。“這是系統性的風險,并且帶有很大的偶發因素,所以作為跨國公司,隨時都要應對這種危機,所以我們公司內部最大的一個部門就是風險評估和管控部門,這對于我們非常重要。”
記者翻閱資料查看,埃尼集團在莫桑比克的油氣項目,于今年3月被中國石油收購了埃尼東非公司28.57%的股權,交易對價為42.1億美元。這筆交易的爆出讓當時埃尼集團股價上漲了2.9%。
業界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收購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其中最關鍵的是鑒于中國和莫桑比克的友好關系,埃尼集團可以把項目的政治風險降到最低。此外,朱塞佩·瑞奇憑借這個交易開始深入中國市場,將掌控未來亞洲的天然氣市場。
“中國也將會受到不可避免的影響。”朱塞佩·瑞奇根據中國的石油進口數據判斷,中國接近一半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所以很難避免敘利亞局勢帶來的影響。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我國原油來源國來看,2012年中國前十大原油來源國分別為:沙特、安哥拉、俄羅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科威特以及阿聯酋。這些原油出口國中有多國與敘利亞接壤或臨近。
從今年3月27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了更能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這一更加市場化的舉措使得地緣政治的動蕩更能影響到國內的油價。
無線輸電將是革命性的
能源界關注地緣政治對全球能源波動的影響,新的能源技術革命亦同樣對當今能源產業結構帶來顛覆性的沖擊。
《紐約時報》曾刊發這樣一張圖:撒哈拉沙漠以南手機的覆蓋到處都有,但是電力的覆蓋卻沒有。可想而知,如果可以無線傳輸電力的話,這將是一場能源技術革命。
數據顯示,至今仍有11億人得不到電的供應,多數集中在非洲南部和撒哈拉以南地區。
為什么不能把電能以安全有效的方式無線輸送到手機里或那些得不到電的地區呢?一旦有技術上的突破,將會在未來10年產生巨大的影響,徹底改變電能的傳輸和消費電的方式。
對照通信領域里的革命,其實就如很多人提到的“最后一公里”服務,確切地說就是能源儲存技術的最后幾毫米,抑或幾米的輸送。“這將對無線充電、手機和電力車的充電方式帶來顛覆性的革新。不僅是在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朱塞佩·瑞奇對此有著同樣的看法。
“美國頁巖氣的大量出現,并不是一個特別的技術革命。技術早已存在,關鍵是石油天然氣價格水平使得頁巖氣必須發展,也獲得了政策推動。”朱塞佩·瑞奇稱,“美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頁巖油氣資源改變了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同時也改變了一些國家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
朱塞佩·瑞奇說,盡管美國頁巖氣的發展僅僅5年的時間,但是今天已經達到了大概2300億立方米,即5年來美國已經能夠生產出兩個卡塔爾的產量。在天然氣市場上,如果要建立新電廠的話,在天然氣和煤之間有著非常激烈的競爭。
從整個世界各國發展現狀來看,各國投入數以萬億美元建設電網基礎設施,把電能從生產的地方運到消費的地方,這不僅不具備高效性,且能耗巨大。
“無線輸電將給能源領域帶來全新面貌。”朱塞佩·瑞奇研斷稱,“這直接導致未來10年能源儲存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亞洲開發水電資源更實惠
全球能源結構正在調整,對選擇下一代能源至關重要。朱塞佩·瑞奇坦言,能源體系內有許多正在發生“質變”的征兆。這就是為什么當前全球討論激烈的“我們到底需要選擇電能、天然氣、核能,還是選擇可再生能源”主因。
在石油市場上,人們開始重視所謂非常規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比如說油砂現在越來越多的來自于美國。同時美國及加拿大在頁巖氣開發方面的出產率正越來越大,甚至包括中國都在尋找,欲想重復這些成功的故事。
在中國頁巖氣開采方面,目前埃尼集團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在四川成都開展合作。朱塞佩·瑞奇透露,公司正在四川進行一些早期準備,“ENI與CNPC有著非常好的合作關系,但選址等事宜還未確定,需要到明年才能知曉。”
“從經濟方面來考慮,我們看到了有些地區廉價的煤炭資源,但是我們還要考慮更多其他的問題,包括對環境的影響等等。”朱塞佩·瑞奇稱。
對于亞洲未來能源結構的變化,朱塞佩·瑞奇認為,除了風能、太陽能,很多國家特別是在亞洲地區,都正在積極推進水電資源的利用,這被證明是非常經濟的選擇。不過,他發現在整個燃料領域和其他能源來源方面,可再生資源的增長非常強勁,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但現實是,近年來,全球各國在可再生資源的投資開發上出現了歷史性的下降。
朱塞佩·瑞奇最后指出,由于歐洲對可再生能源的大幅補貼,各個主要市場的能源成本出現了較大差別,美國的能源成本大大低于歐洲和亞洲。而能源問題需要綜合價格、可持續性等多方面加以考量,亞洲等新興經濟體選擇水電能源將更實惠。(支點雜志2013年11月刊)
(感謝世界經濟論壇對采訪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