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湖北省,大冶市因為其鄉鎮工業發達、人均耕地少,使得許多耕地處于拋荒和粗放經營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發展得很快,可以作為城鎮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
調查顯示,由于近幾年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帶來了較高的收益,使得土地租金不斷上漲,以致種田大戶的收入達不到應有的水平,最后的結果可能是把承包地再次歸還給農民,導致農業規模化經營解體。
同時,土地流轉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從流入方來看,高質量農地已越來越少,剩下的低質量農地,規模經營主體并不愿意租賃。從流出方來看,規模經營獲得的收入非常可觀,使其不愿意把高質量農地流轉出來,或者向租賃者索要較高的租金。
另外,專業大戶模式較多,而家庭農場模式較少。專業大戶雖然能實現規模化經營,但經營面積太大,經營方式粗放,而且以雇工為主,與農戶之間的利益矛盾難以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式進行解決。
真正的土地流轉應該是承包權的轉讓,即讓農民把承包地永久地轉讓出來,但這要求進行新一輪的農村體制改革。
5PqHRoKofG2HswWbVrxWFw==在現行政策法規下,土地流轉還只限于土地使用權的流轉,而不允許進行承包權的轉讓。在這樣的制度約束下,政府所能做的事情是促進土地流轉合同的規范化和長期化,也就是提供規范化的流轉合同文本,并監督合同的執行情況,讓土地流轉雙方在法制軌道上進行,對那些還沒有簽訂書面合同的土地流轉,應該督促它們簽訂正規的合同。另外,政府應支持土地流轉的長期化,通過補貼等措施鼓勵土地流轉雙方簽訂10年甚至更長的書面合同。這是在現有政策許可的范圍內解決規模經營穩定性的切實可行的措施。
同時,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構和仲裁機構,是土地流轉能夠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土地流轉管理機構必須為土地轉讓方和受讓方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為流轉雙方提供商談和協商的場所。
從調查情況來看,有些農戶反映土地流轉租金太低,有些專業大戶抱怨農戶年年要增加租金。這些有關土地流轉中所發生的問題和糾紛應該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糾紛和矛盾。
另外,要發展家庭農場以平衡和專業大戶之間的互補關系。就大冶的個案而言,有40多戶專業大戶經營上千畝農地,甚至有一個大戶經營4000畝農地,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并不適合整體的農業發展。而家庭農場的根本特征是農活主要由家庭成員來從事,只是在農忙季節少量雇傭一些農工。在現有的生產條件下,家庭農場的規模不適宜太大,據調查,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勞動力從事農業,在現有的裝備水平下能夠經營大約100-300畝耕地左右。
所以,地方政府應對土地流轉設上限,并根據不同種類有所區別,對家庭農場主的年齡和素質也有所要求,鼓勵高學歷和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支點雜志2013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