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經濟的逐步復蘇,消費稅稅率是否上調又重新成為關注的焦點。2012年日本通過的消費稅增稅法案,提出了具體的日程表,到2014年4月提高到8%,2015年提高到10%。
安倍在是否實施原有的消費稅增稅問題上可謂進退兩難,日本學術界與輿論界的觀點也一分為二。最近,日本政府召集了60名社會各界代表,關于是否應該增稅進行了一場公開的聽證會,與會代表中近七成表示贊同增稅。但是,安倍經濟智囊團的幾位主要成員,卻對現階段提高消費稅稅率持慎重態度,擔心此舉有可能重挫日本經濟好不容易出現的復蘇勢頭。
從政府信譽的角度來看,安倍之前的野田內閣曾經提出了2015財年將日本基礎財政收支的原始赤字占GDP的比率減半,到2020年實現盈余的政府財政收支改革的大方針。而且日本政府也不止一次地向G2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發組織保證,通過消費稅增稅來實現財政赤字改革的決心。如果現在日本放棄增稅計劃會嚴重損害政府的信譽。
從財政重建的角度來看,日本債臺高筑、寅吃卯糧。日本確實需要新的財源來填補財政赤字。如果不能從財政收支的兩個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改革,日本的國家債務危機就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所以,上調消費稅稅率被視為日本財政收入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日本無法如期實施增稅,繼而失去政府的信譽,那么,相信日本國債的信用評級將有可能進一步下調。現在美國的穆迪和標準普爾對日本國債的評估分別為Aa3和AA-。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公債償還額將高達近36萬億日元。如果國債的信用評級被下調,將意味著日本國債的償還成本繼續上升。
在安倍執政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雖然一部分經濟數據確實有所改善,但日本經濟復蘇依然還處于起步狀態。雖然物價有所上漲,但仔細看7月份0.7%的物價漲幅就可以發現,其中一半源自進口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燃料、電力等價格上升,這與需求拉動的價格上升有本質區別。再看企業的設備投資,第二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民間企業設備投資同比不增反降,連續6個季度同比下降。日本財務省公布的第二季度法人企業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全產業設備投資同比微增0.02%,但作為實體經濟“中堅”的制造業企業的設備投資同比出現了高達9.1%的降幅。
現今,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費稅增稅期待所帶來的個人消費擴大和日元貶值推動的出口增加。正如橋本政權時期消費稅從3%上調至5%時一樣,在消費稅稅率上調之前個人消費極其旺盛,住宅、汽車等高檔消費得到一定刺激,但消費稅一旦上調,個人消費則會出現反彈。雖然稅率上調2%,但是真正的稅收卻出現下滑。因此通過上調稅率來實現稅收增加目標并非板上釘釘。
對于現在的安倍政權來說,按原計劃上調消費稅稅率有可能重挫日本經濟好不容易出現的復蘇勢頭,但如果推遲或者取消上調消費稅稅率,日本又有可能面臨國債利率上漲風險。安倍可謂進退兩難。(支點雜志2013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