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正沉浸在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金融互聯網帶來的幸福之時,又迎來了互聯網金融的浪潮。
在信息技術催生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以電商平臺、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異軍突起,正在改變著商業銀行的金融生態,對商業銀行承載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等金融功能帶來沖擊和挑戰。
商業銀行如何轉型創新,以應對互聯網時代新的金融格局?如何實現創新思路、產品應用、營銷策略?圍繞這一話題,中國農業銀行湖北分行副行長李新平近期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打破傳統,精準服務
《支點》:農行湖北分行率先應用E商管家、發布掌e付移動商務產品,體現出對互聯網金融充分的市場敏感性,其創新思路是怎樣的?
李新平:互聯網金融并不簡單是金融電子化技術和渠道革新,而是顛覆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的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傳統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挑戰,必須以創新轉型的思路加以應對,并不斷加快互聯網金融創新應用步伐。
近年來,農行湖北分行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創新與應用工作,在推進互聯網金融應用實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立足客戶體驗提升,創新金融產品。不但主導客戶習慣的培養和跨行業應用合作,并將之體現在產品設計中。例如我們不僅在柜面擺滿信用卡、理財或者其他產品,還給客戶提供一個全天候使用終端(PC、手機、IPAD、自助服務終端),除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還能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增加功能模塊。
二是精準服務提高效率,創新管理模式。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給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了開放合作的契機。一些電商企業通過精準定位零售客戶的偏好,向其推送包括金融產品在內的各種消費品和服務,可以降低銀行微零售成本,或間接帶來銀行日常涵蓋不到的客戶。“余額寶”的成功就是實例。
創新探索,“網”上掘金
《支點》:湖北農行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應用上有哪些具體實踐?
李新平:互聯網金融催生了大量新的產品和新的業務模式,從而促進銀行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的改變。湖北分行以電商金融、移動金融、門戶金融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不斷發掘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電商金融應用方面,今年4月,農行“E商管家”全渠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率先在湖北推出,為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提供集供應鏈管理、多渠道支付結算、線上線下一體化、云服務等于一體的定制化商務金融綜合服務。到9月末,已有197家企業成功上線應用了“E商管家”電商平臺,新增電子商務客戶數系統內排名第一,累計交易金額達22.6億元。
在移動金融應用方面,湖北農行與銀聯公司合作,在今年8月正式推出“掌e付”等移動商務產品。作為“E商管家”電商平臺的延伸,“掌e付”能全面打通實體渠道與網絡銷售、訂單采集與資金收付、生產經營與市場營銷,有助于客戶實現對自身以及供應鏈上下游財務結算、采購銷售、營銷配送等全方位管理。
在門戶金融應用方面,為提高營銷效率和電子銀行動戶率,我行依托數據挖掘和信息平臺,首創精準直銷管理平臺。通過這些系統平臺,我們對60萬貴賓客戶、1萬高端客戶和10萬對公客戶進行數據分析,提供差異化服務,開展網銀理財營銷,培育客戶通過網銀自助購買理財產品交易習慣。
截至9月末,我行電子銀行客戶總量1769萬戶,同比增長29%,網銀動戶率提升4個百分點,實現短信服務收入8790萬元,同比增長45%,網銀理財銷售占比達62%,同比提升42個百分點。
夯實推廣,有效傳播
《支點》:互聯網金融的應用推廣離不開營銷,如何讓農行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對接并融入經營,湖北分行在這方面的營銷策略是怎樣的?
李新平:農業銀行如果能盡早地融入到互聯網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進程,找到企業傳統需求與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的對接方法和解決方案,必將贏得市場和未來發展的先機。為此,湖北分行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營銷,利用E商管家將現在的農業銀行服務與企業經營發展高度融合。
首先,建立“交叉營銷”機制。一是將“E商管家”營銷納入對公營銷體系,明確企業分類分層歸口營銷職責;二是切實融入“大零售”營銷體系。依托“E商管家”平臺,充分挖掘個人交易客戶支付結算及金融服務需求,進行零售類產品的同步營銷、集中營銷;三是增強服務三農的支持力度,豐富三農電商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升級和現代化農業流通體系建設。
其次,采取“分類分步”營銷措施。一類是對存量客戶營銷實行“三步走”,第一步是打造樣板客戶,與重點行業客戶及行業協會建立溝通機制,將行業應用的解決方案和市場營銷模式及時總結,形成“行業解決方案資料庫”;第二步是對存量客戶進行分類排隊,根據篩選出的企業名單按圖索驥上門營銷;第三步是有效覆蓋。另一類則是新增客戶的營銷,按照“建名單、抓重點、拿方案”的方式,建立客戶信息庫,整理客戶行業、經營情況、月交易額、銷售收入等信息,篩選出符合電子商務特點的目標客戶。(支點雜志2013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