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初以來,撥打朱弟雄一個較為公開的手機號碼,一直是關機狀態。
“董事長是個低調的人,就民營銀行接受媒體采訪易引起股價波動。”凱樂科技(SH. 600260)辦公室負責宣傳的人士說完就掛了電話。
8月27日,公告籌建荊州銀行的次日,凱樂科技開盤即漲停,并以8.31元漲停價報收,成交3.14億元,量能環比大幅放大。
與股價的波動趨勢相反,其2013年上半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億元,比同期12.4億元下降8.27%;實現利潤總額1.68億元,比同期2.81億元下降39.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億元,比同期1.95億元下降46.26%。
在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進軍金融業,加上先前已涉足光電纜、房地產、文化教育、白酒產業等,多元化發展的凱樂科技備受輿論質疑:“炒作題材”、“業績低迷,四面開花,無心主業”。
依據凱樂科技公告,籌建荊州銀行是“為了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9月15日,“低調”的朱弟雄也以獨家專訪視頻亮相荊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荊州要聞欄目。
“為什么要進入金融業。這與公司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關系。我們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推動產業升級,來促使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彼f。
但能否辦成銀行,凱樂科技和諸多民營企業顯然無法忽視和回避以下問題:
首先,銀行強調信用,需要雄厚的資金、良好的信譽、專業的團隊,凱樂科技等民營企業能否滿足這些軟硬條件?其次,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他們對金融業風險是否有足夠的認識并具備管控能力?最后,一旦有了自家銀行,凱樂科技等民營企業就能更方便地獲得金融支持嗎?
積極籌備
如果新華社瞭望智庫最近的一項調研屬實,凱樂科技籌辦銀行的希望似乎有些渺茫。
該調研稱,民營銀行的設立已經有了具體時間表。11月至明年1月間,很可能在溫州、北京和深圳三地選擇性地批準1到3家民營銀行,明年3月前,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將會核準開業。
該調研還稱,今年10月以前,各地方征集發起人并簽署發起協議的工作應該基本完成。在敲定募股方案的同時,民營銀行工商注冊登記名的預核準工作也將進行。
國家工商總局網站公示的信息顯示,截至10月29日,獲核準的帶“銀行”字眼的企業名稱有23家。同時,記者沒有發現有“荊州銀行”獲準注冊的信息。
“已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估計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民營銀行申報的)相關細則出來,將抓緊申報。”朱弟雄接受當地媒體的采訪時稱。
“我們正在籌辦,與公司大股東荊州科達商貿投資有限公司無關,但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月中旬,凱樂科技證券事務處人士對《支點》記者表示。
不過,據本刊記者調查了解,截至發稿時,湖北省銀監局、省金融辦還未接到凱樂科技申報民營銀行的材料。
荊州市金融辦某負責人士對本刊記者透露,他們并不知道凱樂科技籌辦民營銀行的進展,“凱樂科技先是跟市政府打了一個報告,然后就發公告了。公告一出,馬上省證監局、省銀監局、省金融辦都跟我們打來了電話?!?/p>
8月26日凱樂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籌建荊州銀行的議案》,初步擬定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并擬將銀行的地點設在荊州市。
本刊記者調查獲悉,“荊州銀行”原定注冊資本金是20億元,但現在決定縮小投資額,金額大小將由項目大小決定,資本金上限為10億元。凱樂科技將是“荊州銀行”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其他發起人將從8至10家候選機構里挑選兩三家民企,湊齊5億至10億元一起來做。
此前,北京中關村管委會表示,將支持企業發起設立中關村銀行,主要有三大定位:民營銀行、科技銀行及互聯網銀行。
比照中關村管委會,凱樂科技顯然并不確定要辦成一家什么樣的地方銀行。
“目前僅是一個提案,注冊資本金、投資機構都要等正式文件下來才能確定。”凱樂科技證券事務處人士說。
“各地民間資本都想申辦民營銀行,爭搶牌照資源,凱樂科技不能太出風頭?!鄙鲜銮G州市金融辦某負責人士對此有些擔憂。
據本刊記者了解,除了北上廣等發達地區企業積極申報民營銀行外,還有一些地區由多個企業抱團發展民營銀行。例如,由安徽省工商聯牽頭,國購集團、新安金融、新華集團等7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組建的合肥銀行,同樣在積極籌備當中。
做強做大的邏輯
和所有申報銀行的民營企業一樣,朱弟雄進入金融業是想使“凱樂的光電、酒業及房地產業等優勢,在金融高端產業的支持下更加突出”。
民企一直渴望進入金融領域。之前,國家允許民企與商業銀行共同作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同時,商業銀行需持有村鎮銀行的股份從20%降至15%。
按銀監會數據,截至2012年底,民間資本占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總股本比重分別為45%和54%;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本中,民資占比逾90%,其中,村鎮銀行股本中,民間資本占比為73.3%;浙江還有兩家民間資本全資持股的城商行。
如今,國務院辦公廳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后,全國多家企業聞風而動。
“順應國家開放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有關政策,抓住機遇使凱樂科技成功進入金融領域?!眲P樂科技在公告中寫道。
凱樂科技1993年成立,2000年成功上市。彼時實際從事的主要業務為塑料硬管及管件、軟管管材的制造、銷售。2000年度,凱樂科技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主營業務利潤9446.9萬元,同比增長11.4%。
2012年,凱樂科技初步形成了以白酒為主導,以光電纜為先導,以房地產為后衛,以文化教育為補充的多元化發展戰略體系。
通過進入多個產業領域,2012年度,凱樂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4.8億元,比去年同期15.3億元,增加62%;實現利潤總額3.15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8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301萬元,增幅200.8%。
2013年上半年,受國家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影響,凱樂科技白酒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因現房越來越少及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政策,公司房地產收入同比下降。
“房地產業現在面臨宏觀調控,利潤下降。由于地價太高,開發風險增大?,F在還沒有看到凱樂科技拿地,公司可能正在戰略性放棄或減少這方面業務?!敝袊笖笛芯吭海ㄈA中)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對本刊記者說,金融行業利潤高,企業想進入金融行業可以理解。
凱樂科技在2012年董事會工作報告中寫道:“要想告別苦力式賺錢,從‘加法式’增長,步入‘乘法式’增長,就必須借助資本思維的三個梯度:杠桿思維、市值思維、協同思維……所謂協同思維,它不是以經營資源的共享、交叉銷售為目的,而是以各業務間金融資源調配、內部融資為目的的資本運作。有了充分和穩定的現金流,就能夠利用某些業務產生的富余現金流,來支持另外一些業務的發展。”
金融的誘惑
“由總部掌控金融資源的內部配置,通過不同業務組合可重新分配現金流量與投資,并且獲得比公開資本市場更高的效率?!边@是凱樂科技2013年的工作思路。
凱樂科技能否成功進入金融業,并通過創辦民營銀行實現其金融資源在公司產業QqNtNMBwS6ezoEU1DUNFgQ==內的自由配置呢?
“辦銀行需要有三個條件,一是要有懂金融業的人,因為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二是辦起來后還面臨管理問題;三是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能跟上?!蔽錆h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系主任葉永剛教授對本刊記者表示。
浙江民泰商業銀行是一家民營全資的商業銀行,其嘉興分行副行長孫天宏發現,私人企業其實不宜辦銀行。
“銀行發展需要長期經營,但更多民企考慮的是短期效益,追求高回報?!睂O天宏說,這首先體現在民營銀行股東性質、數量與股權結構上?!按蠊蓶|對銀行資金的配置會產生關聯交易風險,大股東旗下其他產業經營不利,就會影響銀行聲譽,銀行因此面臨擠兌。其他股東、董事還涉及間接責任?!?/p>
孫天宏認為,辦銀行,5億元至10億元的資本金遠遠不夠,且短期回報明顯低于房地產。從長期看,由于沒有金融管理人才,加上監管層嚴控風險,銀行利潤也會下滑;如果企業想依靠銀行發展原產業,卻又涉及關聯交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鄒亞生主張中國企業向美國企業學習,堅持做好主業,“微軟、蘋果,都沒有做金融業。做金融業也應為企業服務。如大型國企的財務公司、通用汽車的通用金融。企業可以長期投資銀行;如果自己干,就應該不是吸收公共存款的金融業,而是能支持企業發展的金融業。”
由于產業資本并不了解金融業的風險規律,孫天宏發現的另一個問題是,浙江的中小銀行現已存在過度融資風險。
“現在一些企業只看到金融業光輝的一面。實業作為銀行機構的主發起人最好能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编u亞生說,這也是民企申辦銀行通過監管層審批的關鍵因素。
民營銀行的切入口
推開民營銀行的玻璃門,其意義究竟何在?
“經濟的發展不應由虛擬經濟決定?!痹卩u亞生看來,實業想進入金融業,實際上是實力減弱的表現,如溫州的金融危機引發的民間資金鏈斷裂,就是因為過度的資本進入金融產業。
鄒亞生認為,民營企業進入金融業有兩個原因:一是投資金融,平均資產收益率可達25%-30%,凈資產收益率可達30%。但做產業,凈資產收益率只有10%左右;二是辦銀行想獲得更方便的金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銀行是高杠桿的行業,資本利潤率很高,但要獲得高額的資本回報率就要做大資產。很多銀行不遺余力地擴大資產負債表,追逐高額利潤,但從資產回報來說,銀行并不是最高的。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滬深兩市,銀行業上市企業資本回報率是16.59%,非金融企業的資本回報率是4.43%,但從資產利潤率來看,上市銀行資產利潤率是0.99%,非金融資產利潤率3.16%。
武漢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伍新木認為,凱樂科技辦銀行最重要價值是去激活民間資本。“美國近幾十年來成為超強國,關鍵在于金融創新的成功。金融創新,主要是讓民間資本活躍,本質是有更多的風險投資?!彼f。
“民營銀行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必須走跟別人不一樣的道路,否則很難成功?!比珖嗣翊泶髸斦洕瘑T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說。(支點雜志2013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