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全年預期經濟目標可以實現
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速降至7.5%,市場對下半年走勢的擔憂有增無減。不過,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在新華網解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熱點時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還是平穩的,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全年預期目標。
馬建堂表示,上半年經濟增長7.6%,在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之內,工業生產增速上半年仍保持在9%以上,就業數據也保持穩定,主要指標都還在預期的合理區間,中國的經濟運行上半年總體還是平穩的。“7.6%的速度應該橫向和美歐日等其他國家比較,應該說是比較快的速度,這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下已經很不容易。”馬建堂說。 他還強調,只要進一步激發改革的動力、發展的潛力,下半年國民經濟還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全年的預期增長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上海證券報
國土部:
今年上半年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連續上漲
國土資源部網站近日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國土資源有關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同比保持增長,房地產用地供應增長較快,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連續上漲。
一、建設用地供應情況 :上半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7.75萬公頃,同比增長3.5%。從供地結構看,工礦倉儲用地、房地產用地和基礎設施等用地(包括公用設施、公共建筑、交通運輸、水利設施、特殊用地)分別供應9.45萬公頃、8.24萬公頃和10.05萬公頃,同比分別增長16.0%、38.2%和下降20.8%。三類用地占土地供應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4.1%、29.7%和36.2%。
二、重點監測城市地價情況 :第二季度,全國105個重點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3226元/平方米,同比增長5.11%,環比增長1.62%。商業、居住、工業地價分別為6044元/平方米、4799元/平方米和684元/平方米,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48%、6.13%和3.79%,環比增長率分別為1.34%、2.06%和1.25%。
——新華財經
商務部: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20%
近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金早在參加世貿組織(WTO)第四次“促貿援助”全球審議大會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年均進口7500億美元,相當于為貿易伙伴創造了1400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20%。
李金早表示,多年來,中國的“促貿援助”舉措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受援國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一是向WTO“促貿援助”倡議捐款并設立“中國項目”,幫助最不發達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二是承諾給予與我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的產品零關稅待遇,幫助這些國家擴大出口;三是鼓勵企業增加投資金額并拓展投資領域,從提高受援國生產能力入手促進貿易發展,同時,通過向受援國援建各類生產性項目,幫助受援國提高生產能力,擴大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四是加強與貿易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受援國交通運輸和貿易便利化條件。
——人民網
工信部:信息消費將成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據測算,1-5月份,信息消費的規模已經達到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8%。應該說,信息消費是一種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增長潛力巨大、影響范圍廣泛、拉動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費形式。”對于信息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起到的作用,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做出了上述表示。他強調,加快促進信息消費,能夠有效地拉動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調結構的重要舉措。
朱宏任指出,從上半年的情況看,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對GDP貢獻率只有0.9%,擴大內需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在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方面,要緊緊地把握住時機,全力擴大有效需求。在這個原則下,積極尋找在消費領域里的新的增長動力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證券日報
社科院報告:中國財政非營利化水平連降6年
在“營改增”(營業稅改增值稅)等具體財稅體制改革方案即將大面積推開之際,公共財政建設作為中國財稅體制改革進程的重要線索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中國知名官方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在京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7年以來,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綜合指數呈升高態勢,財政的公共化程度明顯提高。不過,其中的一項重要指標——財政非營利化的水平卻連續6年下降。
根據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這份名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3》(全國版)所指,2013年報告中財政非營利化指標得分為63.28分,相較2007年累計下降13.46分,累計降幅達17.54%。 報告稱,由于中國當前的公共財政建設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背景下進行,政府與市場的分工逐漸明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能以追逐營利為目的,而只能以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和最終歸宿。財政資金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實現非營利化是經濟體制轉軌對公共財政建設的具體要求。 ——中國新聞網
內蒙古:
累計投資近70億保障房新開工量突破9萬套
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內蒙古自治區采取多項措施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已經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萬多套。
據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處長孫卓敏介紹,雖然今年下達給內蒙古的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小于去年,但是由于去年和前年的很多工程項目需要續建,今年內蒙古的保障房建設任務空前繁重。為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進度,今年自治區政府比往年提前1個月左右向各盟市分解下達了建設任務,地方國土部門也對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實行一站式土地審批服務。同時,財政部門提高了資金下撥效率。截至7月底,內蒙古已經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9萬多套,總建筑面積為750多萬平方米,累計完成的投資近70億元。按照國家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今年內蒙古需要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7.77萬套,預計需要投資426億元。
——北方新報
內蒙古煤制天然氣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全面建設“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內蒙古不斷加大項目規劃、審批、建設力度,新獲批、開工了一批清潔能源重點項目,特別是煤制天然氣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目前,內蒙古在建煤制天然氣項目有兩項,即:大唐赤峰克旗4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匯能鄂爾多斯16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其中,大唐克旗項目總投資257億元,截至6月末,累計完成投資278.5億元,年產13.3 億立方米的第一系列生產線已試車運行,2014年將全部建成;匯能鄂爾多斯項目總投資88.7億元,截至6月末,累計完成投資42.6億元,年產4億立方米的一期工程年內建成,明年正式運行。
另外,國家發改委同意內蒙古開展前期工作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有5項,分別是中海油新能源40 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北京控股集團4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河北建設投資集團4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和新蒙能源杭錦旗40億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興安盟40 億立方米/年煤電化熱一體化示范項目。
——內蒙古日報
內蒙古:
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582元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經濟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582元,同比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比全國平均增速高0.7個百分點。
據了解,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上半年,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為5936元,同比增長1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3.5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
另外,上半年,內蒙古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1%。此外,上半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320.22億元,同比增長11%。4月份以來,世界黃金、白銀等價格持續下跌,帶熱了我區黃金、白銀投資品及金銀首飾的旺銷。上半年,全區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6.5%。
——內蒙古晨報
今年內蒙古高產創建示范面積超過500萬畝
今年內蒙古繼續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共落實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415個,每個農業和半農半牧旗縣均有高產創建示范片,示范面積達到500多萬畝,預計帶動全區糧食增產20億斤以上。
從2008年開始,內蒙古開始在12個盟市組織實施高產創建活動,聚集科技、人力、資金等多種資源,以示范片建設為核心,以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為載體,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以示范片建設為核心,實現了從小面積攻關到核心區示范。通過幾年的創建推廣,高產創建規模不斷擴大,創建目標不斷充實,從百畝高產攻關到千畝展示示范到萬畝輻射帶動,創建機制不斷創新,區域增產不斷提高,推廣方式也由業務部門單項技術指導落實向集成技術配套落實轉變,對農業生產的示范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同時,各地還緊緊依托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有效提升了產業化經營水平。
目前,高產創建示范片規模由最初的25片擴大到415片,極大地挖掘單產潛力,有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成為各級農業部門重農抓糧的典范和重要抓手,對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科學種糧增加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內蒙古經濟信息網
上半年內蒙古財政收入實現任務過半 同比增長5.3%
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獲悉,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426.6億元,同比增長5.3%,同比增收72.4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0.2%,實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任務。
其中,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10.6億元,同比增長11.1%,同比增收90.7 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2.6%。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完成稅收收入613.7億元,同比增長4.3%,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67.4%;完成非稅收入296.9 億元,同比增長28.2%,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32.6%。——內蒙古日報
辜勝阻:讓經濟在“七上八下”合理區間前行
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 “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現任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要看到經濟“兩面性”,既面臨著下行壓力,又存在一些積極因素,可謂“喜憂參半”。
李克強總理的“合理區間論”是統籌考慮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經濟轉型的合理決策。理解“合理區間論”要從準確理解李克強總理的執政理念著手。之前有國外研究機構將“李克強經濟學”概括為不用經濟刺激、金融去杠桿化和結構改革“三大支柱”,而辜勝阻所理解的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大要義:一是新方向,以轉型打造經濟升級版;二是新引擎,用好城鎮化內需“最大潛力”和創新驅動戰略;三是新動力,用改革釋放 “最大發展紅利”。
——新華網
連平:下半年準備金率不會大幅下調
“中國經濟下半年增速仍有下行壓力,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7.4%和7.2%,但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仍有可能維持在7.5%左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近日表示。他同時稱,鑒于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可以達到應對外匯占款下降、保持流動性合理的目的,下半年準備金率不會大幅下調。
連平表示,一方面,消費需求總體穩定,二季度消費實際增速明顯回升,顯示國內消費仍有增長潛力;另一方面,為保證全年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等指標不滑出“下限 ”,政府已經并將繼續出臺溫和經濟刺激政策,這有助于穩定經濟增長。此外,當前經濟運行接近潛在增長水平,未來現實增長不大可能大幅下挫。
對于下半年的貨幣政策,連平表示“需要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進行平衡。”對此,他進行解釋:一方面,宏觀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有放松的壓力;另一方面,為避免房價大幅反彈、防止地方政府債務進一步攀升和治理影響風險,貨幣政策也不宜明顯寬松。“基于以上考慮,下半年將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進一步增強靈活性和針對性,準確把握調控的力度、方向和節奏。”連平說。
——證券日報
王一鳴:
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沒有滑出“下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長7.6%,高于年初7.5%的全年預期目標,經濟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更重要的是,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指標,比如,城鎮新增就業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0萬人,完成全年900萬人就業目標80%左右。物價保持穩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2.4%,漲幅與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經濟轉型升級穩中有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幅比第二產業高0.7個百分點,能源消耗強度下降幅度較大,單位GDP能耗下降3.4個百分點。總體上看,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沒有滑出“下限”,物價漲幅沒有超出“上限”。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速仍是最高的。
他還強調,雖然經濟增速已經換擋,但換擋過程中不能失速。當前,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仍十分重要。沒有一定的速度,擴大就業、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沒有物質基礎,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也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既不能不顧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盲目刺激經濟增長,也不能放任經濟減速跌出合理區間。
——人民日報
趙錫軍:穩中求進 以結構調整為著力點
我國經濟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對于當前中國來說,已經有足夠的資源和經驗實現經濟穩增長。中國經濟政策力度越來越精準,政策調整對市場的影響基本上已經可以預估。他說,“政策的主基調不需要調整,只要政策微調就可以穩定經濟增速,實現全年的增長目標。比如,央行減少票據發行,或者通過再貼現增加流動性等等措施。”
趙錫軍認為,由于經濟實際增速有所放緩,外界預期,在“穩中求進、穩中有為 ”政策導向下,有限空間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會對投資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在投資消費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寬松,包括促進消費(信息消費)、促進鐵路投資、促進棚戶區改造、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節能環保投資等方向將成為重點。
——中國經濟信息網
專家:下半年中國市場流動性將“緊平衡”
展望下半年信貸形勢,國開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杜征征認為,“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表述表明政府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容忍度提升了。“由此我們調降今年全年新增貸款預期到9萬億元以內,此前我們認為這個值將達到9-9.2萬億元。”
鄂永健也認為,下半年制造業信貸需求依然難有明顯起色,但預計部分項目加快推出對信貸增長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在外匯占款增長低迷、銀行存款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不強。綜上考慮,預計全年新增貸款8.5-9萬億元,貸款余額增速繼續有所回落。
建設銀行研究員趙慶明認為,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綜合來看,經濟運行尚在合理區間,預計三季度增速將有所回升。“下半年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但略有寬松,降息降準的可能性都不大,不過貨幣市場利率將從高位有所回落。”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總量調控方面將維持中性,這意味著央行在貨幣市場需要的時候將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的多種工具提供流動性,以維持市場的平穩運行。這將有利于降低前期較大的風險規避情緒和流動性偏好,未來銀行間市場利率將穩定在3-4%5+pjWtCrPnCeUCzcJjpbIurHjE2JK3HkRXRsG3Vq0D8=之間的較低水平,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大為降低。
——新華網
專家:解讀上半年“金融熱、經濟冷”現象
專家認為,上半年“金融熱、經濟冷”的背離現象已經引發了廣泛關注。“從媒體公開報道看,四大行6月上旬信貸猛增2160億,但此后出現了回調。”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6月份中下旬以來,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超級緊張,新增貸款在6月中下旬受回購利率波動影響顯著放緩。
交通銀行研究員鄂永健認為,6月新增貸款不及市場預期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外匯占款增量可能依然不多、銀行存款增長乏力、6月下旬流動性偏緊等也限制了銀行信貸投放能力。
專家認為,6月份席卷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短缺事件帶來的波動不小。市場拆借利率在6月飆升,導致資金成本上升,限制了銀行表外業務的增長,非信貸融資回落在意料之中。——中國經濟信息網
左小蕾:下半年經濟平穩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我們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是大概率事件。”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日前就2013年下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走向作了預測。 左小蕾指出,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放緩,但是合理而穩定的。 但是,經濟增速放緩到什么水平是合理的需要界定,這可以通過 “充分就業,長期均衡增長率”來判斷。意在現在的增長水平下,除了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以外,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則可以界定為充分就業下的長期均衡增長水平。 數字顯示,無論是去年第三季度的GDP7.4%的增長,還是全年7.9%的增長,以及今年第一季度7.7%的增長,中國都沒有大規模的失業。
“我們認為現階段的潛在增長水平應該在7%-8%的這樣區間之內,換句話說,只要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失業,這個區間的增長都是均衡穩定的增長,也就是說到了7%仍然是均衡穩定的。”左小蕾說出。
基于以上判斷,左小蕾針對宏觀政策指出,7.5%的增長是正常的增長速度,如果人為地去刺激更高的經濟增長,那是反規律行為,反規律行為要付出代價的。 雖然左小蕾認為下半年經濟平穩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但她也對可能的風險提出了警告。
——中國產經新聞報
江明德:
中國擴容衍生品市場助推金融改革
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39個月之后,中國國債期貨開始進入上市“倒計時”。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借助衍生品市場的擴容,助推以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金融改革。 與18年前相比,當下中國國債現貨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國債期貨的重新上市提供了更為成熟的環境。數據顯示,2012年債券市場各類債券發行合計8.1萬億元,相當于當年GDP的一成半;截至年末全市場托管量接近27萬億元,相當于當年GDP的近52%,與1997年相比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5%以上。
國金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說,“在中國內地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利率波動頻率和幅度日漸明顯,也使得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規避利率風險的需求更加強烈。而上市國債期貨,能為這些機構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他還補充道,“以國債期貨為依托建立的完善的人民幣收益率曲線,可以幫助中國更加積極地掌握金融主導權。”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