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貸款公司是我國為了解決“三農”問題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出現的新型金融機構。自2008年在全國推廣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以來,小額貸款公司整體經營情況良好,“支農護小”效果明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隨著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也不斷凸顯,2011年以來全國已發生多起小額款公司關閉和退市事件。因此,如何促使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經營和可持續穩健發展,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一、影響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問題
從被關閉、退市及面臨經營困境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情況來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及區域經濟發展形勢不好,受貸企業和個人的經營狀況變壞;有的是相關扶持政策不到位,監管出現漏洞;有的是小額貸款公司自身經營不善,內部控制不嚴,惡意違規和實力不強等。本文主要從自身經營層面對影響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總體盈利水平較低,可持續發展面臨考驗
從盈利方面來看,小額貸款公司的資本凈利潤率普遍較低,只有少數公司超過10%,有的甚至處于虧損狀態。原因是:1.資金成本高。由于小額貸款公司未被納入“新型金融機構”范疇,無法獲得相關財政補貼;同時小額貸款公司不屬于金融機構,其向商業銀行融資的利率不是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加點執行,基本是按照貸款利率執行,因此資金成本很高。2 .開展的業務品種單一。由于各地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限制較多,現實中大多數小額貸款公司無法開展其他金融業務,只能發放貸款。業務結構的單一,不僅無法滿足小微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也削弱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盈利能力。3.稅收負擔重。根據政策,小額貸款公司定性為一般工商企業而非金融機構,不但無法享受到對金融機構的相關營業稅減征優惠政策,還應以25%的稅率繳納一般工商企業所必須交的企業所得稅以及自然人股東20%的股東分紅個人所得稅,稅負約占營業收入的30%,遠高于農村信用社的稅負水平(3.3%的營業稅及附加,12.5%的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沉重。
(二)資金來源渠道狹窄,制約小額貸款公司業務拓展
小額貸款公司尋求可持續發展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后續資金來源,“只貸不存”的制度規定以及其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是當前制約其業務拓展的最大障礙。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聯合出臺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的資金,且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的資金總額不得超過其資本凈額的50%。盡管一些地方政府放寬了融資比例,如2011年11月浙江省將融資比例提升到100%,但從實際情況看并不樂觀。考慮到小額貸款公司存在風險控制、股權結構不清晰、貸款不透明、監管難度大等問題,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的積極性并不高,能夠獲得融資比例上限50%的小額貸款公司更是少之又少。管理部門對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的限制原本為控制風險,但后續資金的缺乏將使得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面臨巨大壓力。
(三)內控機制薄弱,風險隱患較大
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的內控機制薄弱,主要表現在:
1.尚未形成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一方面,缺乏切合自身實際的風險評估技術,更多地依賴傳統經驗和地緣、人緣關系來了解、判斷客戶的風險狀況,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另一方面,征信信息缺位。目前全國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的數據尚未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小額貸款公司要花大量精力及財力對客戶背景等進行調查,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風險控制的難度,從而增加了信貸風險。2.貸款規章制度不健全。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有關貸款的各項規章制度采用商業銀行的傳統做法,尚未形成針對小額貸款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3.撥備制度執行不到位。雖然絕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都建立了相應的撥備制度,并計提足額撥備,但是在撥備制度的執行上卻存在較大問題。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只是在名義上或會計做賬上對不良貸款計提了相應的撥備,但撥備資金卻常被用來放貸,導致實際撥備額低于不良貸款余額,加重了小額貸款公司的潛藏風險隱患。
(四)貸款投向不合理,單筆貸款規模過大
按照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在堅持為三農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原則下自主選擇貸款對象,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但由于貸款成本較高的原因,小額貸款公司仍然愿意傾向將資金貸給規模以及資金需求量較大的企業。由于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金為投資人所有,按照《物權法》的有關規定,投資人享有對其資金完全獨立的自主支配權,并受法律保護和支持。而目前試點期間,由人總行、銀監會出臺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僅是一種“指導性”的部門規章,不具有“硬性”的約束力,使得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有超過所規定的“小額貸款公司資本凈額的5%”的情形。來源于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對全國4282家小額貸款公司抽樣調查結果,5萬元以下的貸款占1.86%,而50萬元以上的貸款占到86%。這不但違背了小額貸款公司的宗旨,同時也加大了經營風險。
(五)專業化程度較弱,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多數小額貸款公司組建時間短,在人員素質、管理經驗和業務能力方面參差不齊,專業人才缺乏。這就使得小額貸款公司無法從專業角度發現問題,也難以對小額貸款公司產品進行創新與設計。
二、完善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的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除應從制度方面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外,小額貸款公司還應從加強自身建設入手,逐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小額貸款公司要切實按照《公司法》規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確保合法、穩健、有序運行。應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適時向利益相關人披露有關信息,確保股東、相關部門等外部監督的有效性。
第二,加大業務創新力度。小額貸款公司通過提供貸款,掌握貸款企業的信息,可以創新業務品種,開展資產轉讓、票據貼現、委托貸款、融資擔保等業務,提高盈利能力。還可以針對目標客戶具體金融服務需求設計個性化產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第三,加強小額貸款風險管理。一是監管部門要密切監測小額貸款公司的各項業務運行情況,及時糾正其偏離政策方向、超范圍經營、超比例發放貸款等行為偏差,促使其合規經營。二是加快完善小額貸款公司與人民銀行個人信貸征信系統的對接,推動小額貸款公司盡快接入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以便小額貸款公司及時了解掌握借款人的相關信息,降低貸款信用風險。三是針對小額信貸的特點,結合自身的業務實踐,建立標準化的貸款流程,以減少操作風險與信用風險。此外,還要建立小額貸款風險管理機制,包括建立貸款損失補償機制、信貸人員的約束激勵機制、小額貸款農戶聯保機制等等,有效防范貸款風險。
第四,提升小額貸款公司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高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小額貸款公司之間的學習交流,推廣先進經驗作法,使小額貸款公司能夠取長補短、規范運作,提升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