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為抵御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紛紛實行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從而導致通貨膨脹開始顯現,應對通貨膨脹成為各國政府的主要任務之一。貨幣供給量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歷來都是經濟學家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是經濟運行中價格總水平大幅度持續上升的貨幣現象,并指出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其擴張率將全部轉化為通貨膨脹率,也就是說貨幣供給增加是通貨膨脹波動的主要根源。那么,我國的情況如何呢?貨幣供給量是否直接導致了通貨膨脹?本文通過實證方法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價格變動與貨幣供應密切相關。弗里德曼利用美國 1867-1960 年間貨幣供給(M2)與通貨膨脹 (GDP 縮減因子)的數據分析,發現高的貨幣供給導致高的貨幣膨脹,但兩者沒有短期相關性。朱慧明、張鈺(2005)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層次貨幣供給量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都存在協整關系 我國的通貨膨脹仍然是一種貨幣現象。姚遠(2007)的實證研究發現,貨幣供應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長期內貨幣非中性。張成思(2009)實證研究了貨幣供應量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影響,發現在短期內流動性指標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有著顯著影響。馬宇(2013)認為通貨膨脹率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從而影響貨幣供給量。趙留彥、王一鳴(2005)認為中國貨幣需求增長速度高于收入增長速度從而引致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使得實際與理論相背離。McCandless和Weber考察了110個國家,得出通貨膨脹率和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具有非常強的相關關系, 其相關系數在0.92-0.96之間,并從長期來看,貨幣供給量增加將最終導致相同程度的通貨膨脹率上升。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貨幣供給量過快增長是通貨膨脹爆發的根源。因此,本文將針對我國近年來的具體情況,在加入企業家信心指數、進口價格指數等控制變量之后,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貨幣供給量M1和M2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
二、模型與數據
通貨膨脹的成因可以分為需求拉動和成本推進,在現階段我國的通貨膨脹中這兩種原因都現實地存在,即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又有成本上漲方面的原因。從需求方面來看,人們對消費品的大量購買和囤積主要是在通脹出現以后,而企業家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則決定了企業家投資的多少。如果信心強,就會增加投資,從而增加對投資品的購買,拉動需求上升,因此,企業家信心是決定需求的重要因素。從成本方面來看,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而這些商品多數也是我國需要進口的,這直接推動了我國生產成本上升,帶來了成本推進的通脹。因此,企業家信心和進口原材料價格都是影響通貨膨脹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設定如下模型:
CPI代表通貨膨脹率; XINXIN代表信心指數; M代表貨幣供給量; JINKOU代表進口原材料價格; β1β2β3代表回歸系數; α代表常數項; εt代表擾動項。變量含義如表1所示。
數據方面,我們采用中國2001年第一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數據。通貨膨脹率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長率表示,信心指數用企業家信心指數變化率表示,貨幣供給量分別用狹義貨幣供給量M1和廣義貨幣供給量M2的增長率來表示。進口原材料價格指數通過選擇我國進口數量較大的幾大類原材料商品價格編制成指數,并計算出指數增長率。數據統計描述如表2所示。
表1 變量含義
表2 變量統計描述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由于企業家信心發生變化以后,需要通過一定的時間才能做出增加投資或者減少投資的決策,因此,采用企業家信心指數滯后一期的數據作為控制變量。進口原材料價格需要通過生產商品之后才能推動成本上升,從原材料進口到生產,再到將產品銷售出去,存在較長時滯,因此,我們采用進口原材料價格滯后2期的指標作為控制變量。對于貨幣供給量的指標分別采用M1和M2。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化以后,需要一個時滯才能對價格水平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分別對M1的滯后1期、2期、3期和4期的數據進行回歸,對M2的滯后1期、2期、3期、4期和5期的數據進行回歸,考察貨幣供給量的在滯后多少期會帶動物價上漲?;貧w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M1與CPI關系的回歸結果
***表示在1%水平下顯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下顯著。
表3是對M1的回歸結果??梢钥闯觯P?到模型4中,滯后1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對當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都在1%顯著產生影響,且符號為正,說明上一期消費者價格將對下一期消費者價格產生顯著影響。即上一期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幅度越大,本期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越大。滯后2期的進口原材料價格指數對當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1%水平下產生顯著影響,且符號為正,說明進口原材料價格指數的增長將在兩期之后反應到消費者物價指數中。滯后1期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對本期的消費者價格在1%水平下產生顯著影響,符號為正,說明上一期的企業家信心指數越高,投資熱情越高,在下一期將帶動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
滯后1期和2期的M1都在1%水平下顯著地對CPI產生影響,而且符號為正,說明狹義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加之后的第1期和第2期,物價水平將被顯著地推升,即M1的變化在1到2季度之內就反應在消費者價格水平上。滯后3期的M1在10%水平下對消費者物價水平產生影響,滯后4期的M1對消費者價格水平影響不顯著,說明從M1變動之后的第3期開始,其對物價的影響越來越弱。
表4 M2與CPI關系的回歸結果
表4是M2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關系的回歸結果??梢钥闯?,模型5到模型9中,與模型1到模型4的回歸結果一致,即滯后1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對當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1%顯著產生影響,滯后2期的進口原材料價格指數對當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1%水平下產生顯著影響,滯后1期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對本期的消費者價格在1%水平下產生顯著影響。
滯后1期、2期和3期的M2都在1%水平下顯著地對CPI產生影響,而且符號為正。說明廣義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加之后的第1期到第3期,物價水平將被顯著地推升,即M2的變化在1到3季度之內就反應在消費者價格水平上。滯后4期的M1在5%水平下對消費者物價水平產生影響,滯后5期的M1對消費者價格水平影響不顯著,說明從M2變動之后的第4期開始,其對物價的影響越來越弱。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貨幣供給量對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影響在短期內是顯著的,其中狹義貨幣供給量在2期內對物價產生顯著影響,廣義貨幣供給量在4期之內對物價水平產生顯著影響。貨幣供給量M2比M1的影響持續時間要長。因此,要有效控制通貨膨脹率,就應該控制貨幣供給量M1和M2的增長速度。
四、結論及啟示
通過對M1和M2對消費者價格水平影響的實證分析,M1和M2在滯后1期和2期都會對價格帶來顯著影響,但是M2的影響能夠持續到滯后4期,而M1只能持續到滯后2期,因此,M2對價格的影響更持久。這樣的結論可以帶來一定的啟示:控制通貨膨脹必須同時對M1和M2進行控制,但是需要注意M2對通脹率的影響更持久。
企業家信心指數對通貨膨脹存在著顯著影響,即企業家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越高,越能在一段時間之后帶動物價上漲。進口原材料價格是推動我國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進口原材料價格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存在著時滯,大約半年時間。因此,在治理通脹的過程中,應該正確引導輿論,從而改變企業家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在制定反通脹政策時,應該充分考慮國際價格波動對我國物價的影響。
(作者單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