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插班生,據說自己要求到初三(1)班,又指名道姓說要和我同桌。我還驚魂未定的時候,身高一米八的他已經坐在我的身旁。我看了他一眼,覺得這張臉有點熟,但想不起在哪兒見過。他向我介紹自己:“我叫莫冶。”
不久,因為他長得帥球技出色,很多女生仰慕他,叫他“莫爺”。而憑著實力,他當上校籃球隊隊長,于是男生都叫他“莫頭”。作為他的同桌,我一會兒叫他“莫邪”,一會兒叫他“魔頭”,其實在我心中,他叫“灌籃少年”。
過了些日子,他帶領校隊參加市里的比賽,過關斬將拼進了前五強。最后,他們面對的是實力很強的B校隊。在大多數人眼里,B校隊必勝無疑。莫冶淡然一笑說:“輸一次也好,還沒嘗過輸的滋味呢!”雖然他的言語中透著堅強和自信,但我知道他有所顧慮,因為他的腿傷復發了。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我也是看他上課時還按著小腿肚滿臉痛苦狀才意識到的。為了讓他對自己有信心,我和他打賭:要是輸了,我給他打一個月的飯;要是贏了,他給我打一個月的飯。
比賽終于開始,我似乎比他還緊張。比分從10∶12到20∶23,又到31∶35,我們的隊員們雖然很努力,但一直落后。看到莫冶有點垂頭喪氣,我便在邊上敲擊著空礦泉水瓶大喊:“加油啊,魔頭!”周圍的同學也跟著喊:“加油!加油!”莫冶和隊員們受到激勵興奮起來,更加狠命地拼殺。5分鐘后,場上來了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逆轉:49∶48。接著,莫冶找準機會投進兩個三分球,拉大了兩隊的分差,最終我們以55∶49的比分取得了勝利!那一刻,全場沸騰。莫冶狂奔過來和我擊掌,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問:“你的腿還好吧?”他笑著說:“沒事。不過,你還是自己打飯吧!”
莫冶球衣都沒有換,頭發還是濕漉漉的,就隨我坐到看臺上。
“我一直想問你,你來我們學校之前,我們見過嗎?”我問。
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竟然是我幼兒園的死黨——辰衍。
“那你怎么改名字了呢?”不經意間,我打開了他的傷心匣子。
他告訴我,剛念小學的時候父母離婚,他隨母親去了國外念書。而今他的母親重組了家庭,他提出想回到父親身邊,多陪陪他,母親同意了。于是他回到闊別8年的家鄉,來到了我們學校,聽說我也在這個學校,就要求和我同班同桌。他經歷了家庭離散的痛苦,體驗著與父親重聚的歡喜。他擁有比一般同齡人更為豐富的閱歷,更為縝密的心思,卻少了三口之家的幸福……我正為他傷感時,他卻表現得很樂觀:“愛哭鬼,你看生活如此美好,不能哭的哦!彩虹總在風雨后,我現在可是頭頂彩虹大步走。往事如煙,最重要的是現在和將來。你看看我的肌肉,我可是每頓都吃雞肉的!”我被他逗笑了。小時候,他總是這樣叫我“愛哭鬼”,這樣逗我笑,如今依舊。我真的很幸運,能夠和他重逢在初三,在花樣年華重拾我們的友誼。
中考過后遇見他,他告訴我說,和父親一起生活了一年很滿足,但終究是要回到母親身邊,繼續自己的生活。他說他會一直記得我。我也會一直記著他這個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