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只要一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形形色色的廣播、電視節目中就會出現一個又一個不同風格的節目主持人。無論是睿智博學、成熟穩重的,還是滑稽幽默、青春靚麗的,他們都會成為整檔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達著節目編排的整體意圖,并在節目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同樣,隨著目前群眾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文化活動應運而生,群眾日益提升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要求也越來越高地寄托在了各類群文活動的主持人身上。在大型的群眾文化表演或比賽等活動中,主持人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報幕員,他們是利用語言、動作等藝術手段表達出活動主題思想的活動參與者和組織者,他們將編導、演員和觀眾有效連結,在活動中承擔著穿針引線、融合溝通的傳播作用。
一、群文活動主持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主持人在群文活動中所發揮的靈魂作用,是不可低估和忽視的,群文活動的成功與否,往往和主持人的專業素質有著重要的關聯。群眾文化活動的根基在于社會基層,內容來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受眾主要是各行各業的群眾,這就要求群文活動的主持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以滿足活動的組織要求和群眾的心理需求。毫不夸張地講,有了具備良好素質的主持人引領,整個群文活動就成功了一半,不僅能夠體現出活動主辦者的組織意圖,還能夠憑借活動的力量感染群眾,教育群眾,影響群眾,進而引導全社會養成更加高雅的審美趣味和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和形成更加良好的社會風氣。
(一)活動策劃能力
這一能力在主持人身上可以體現為三個不同的層次:首先,主持人最好能參與群文活動的整個策劃和組織過程,熟悉活動過程的每個環節,向編導提出便于串聯的有益想法和建議。主持人所具備的活動策劃能力和親自參與策劃的體驗經歷,都將有利于主持人在活動呈現的過程中做到頭腦充實,信心滿滿,表現自如。其次,各類正式活動的主持稿都會事先準備好,一般會由專業文字創作人員提供,由主持人事前備稿。這也對主持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持人必須有修改和再創作的能力,拿到主持稿后要融合進自己對活動的心理體會,增減或修改部分文字,讓文字更順口,情感更通暢,方便自己去理解、背誦和表現。再者,如果有能力,更提倡主持人能主動寫作主持稿,根據自身體驗創造出現場情境,實現創作和主持的復合體現。
(二)口頭表達能力
主持人雖然不是演員,但是在活動主持過程中也缺少不了演員的功底,尤其是口語表達的功底。在活動中,再美的情感,再好的文字,都要通過主持人的嘴巴表現出來,這就要求主持人口齒伶俐,表達清楚,無論主持詞精悍樸實,還是鋪張華美,主持人都要做到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讓觀眾產生共鳴和信服的感受。這樣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練就出來的,需要主持人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勤于鍛煉自己的語言和語流基本功。主持人除了“練好嘴皮子”外,還要“多讀書本子”,通過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和思想情操。有了品德的修養,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升,主持人就能做到言語有心,言語有功,把主持詞說通、說順、說好、說巧。如果再加上端莊的外表和優美的音色,這樣的主持人一定會受到觀眾的喜愛。
(三)現場控制能力
群眾活動的規模大小不一,有的在室內舉辦,有的在露天舉行,小的十來人,大的上千人,這就要求主持人能根據活動的不同規模、內容和形式,具有靈活的現場控制和調度能力。比如一次區級 “群眾文藝大比拼”活動,戶外場景,千人座位,出現了這樣的女主持人:身著緊身旗袍,一串碎步上臺,丁字步站穩,雙手相扣于身前,捏著嗓門開口……這樣的架勢就過于呆板拘謹,和現實的活躍氣氛明顯不協調,即使主持人再賣力,也不會取得很好的現場效果。原因是,主持人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沒有根據現場需要調整好狀態,與活動本身產生了距離。而成熟的主持人則能根據活動特點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利用自己的語調、聲音和動作把觀眾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讓大家與活動渾然一體。
(四)情感傳遞能力
群文活動中主持人說出的話語,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用真摯的情感來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人民群眾對文化的熱切期盼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開辟了廣闊空間,國家也對文化建設描繪了宏偉藍圖,各級文化部門和文化機構承擔了神圣的責任。舉辦高品位、高質量的文化活動是為人們提供精神動力,改善民生,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與高投入的電視綜藝晚會和高票價的劇院場所演出相比,群文活動則更接“地氣”,以“零票價”的形式為城市、社區、鄉鎮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體現出文化產品的基層服務能力。這就要求群文活動中的主持人能恰如其分地抒發情感,傳遞喜悅,像雨露滋潤人們的心田,像火炬照亮人們的心靈,讓群眾在活動中可以感受到國家的強大,社會的和諧和生活的幸福。
二、群文活動主持人應該追求的特質
一個好的群眾文化活動,需要一個好的主持人;一個好的主持人,不僅需要在現場成功地串聯好一場活動,還需要通過語言、動作、甚至包括服飾等多種手段,表達出編導的主旨和思想,將自己和活動一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群文活動的主持人,不同于專業媒體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們來自于群眾,服務于群眾,是在田間地頭、街道社區的舞臺上摸爬滾打出來的基層文化力量。不管專職、兼職還是業余,他們的身上都應該格外追求以下三個樸素的特質。
(一)親民之心。
群文活動是專門為群眾舉辦的,主持人的親和力在活動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群文活動的主持人一方面應當具備上文談及的專業素質和修養,另一方面更要密切聯系實際,深入百姓生活,搜集群眾語匯,抒發群眾之聲,要有跟群眾和觀眾“零距離”交流的能力和熱情。主持人在各項活動中表現得真實自然,平易近人,才能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讓群眾喜聞樂見,引發共鳴。換句話說,一個主持人要想被群眾接受,主持好群眾文化活動,就必須沉下心來,放下架子,拋開雜念,積累生活,熟悉群眾的生活和語言,體味百姓的思想和感情。
(二)求美之心。
群文活動能吸引群眾參與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能讓參與的群眾愉悅身心、陶冶性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依歸。群文活動的主持人就像心靈手巧的工匠,能把“珍珠”串成“項鏈”,并讓其賦予內涵,煥發光彩。這不僅需要經驗,更是一門藝術。好的主持人串聯,可以提升整個群文活動的品味和檔次,讓演員充滿激情,讓觀眾舒心愉悅,還可以清晰地表達出舉辦活動的重要意義,幫助觀眾領會作品的創作意圖,引導觀眾發現美、欣賞美,接受美的熏陶。要想做好群文活動的主持人,還要記住——質樸真實就是美。
(三)關愛之心。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活動更是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優秀的文化作品服務于人民為宗旨。所以,群文活動的主持人要有關心民生的“大愛”情懷,在“小舞臺”上發揮“大社會”的作用,關心弱勢群體,激勵民心民氣;要善于發現和把握基層群眾平凡生活中存在的閃光點,并將其運用到主持人的言語中,以小見大,弘揚社會的正能量。如果能在群文活動的主持稿中或者臨場發揮中合理引用身邊的鮮活例子,一定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定會比空洞的說教要有效,比虛假的煽情更感人。
現實的基層群文活動中比較缺乏專職的主持人才,往往由其他專業演出團隊(如聲樂、小品等)中的演員擔任,或者聘請專業媒體(如廣播、電視等)主持人、學校師生或其他業余愛好者擔任。筆者認為,條件允許的地方文化部門應該注重對專職群文活動主持人的培養,因為群文活動的主持工作是一門專業藝術,它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培養要求。
(作者簡介:馬 俊,男,碩士學位,蘇州工業園區文化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