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健全,農村文化志愿者隊伍得到快迅發展。文化志愿者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活動,指導輔導農村文化活動,逐漸成為農村文化繁榮的重要力量。回顧總結文化志愿者工作情況,給農村文化志愿服務的社會價值定位并探索其運行機制。
關鍵詞: 農村文化志愿者;社會價值;運行機制
近年來,隨著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健全,農村文化志愿者隊伍得到快速發展。文化志愿者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活動,指導輔導農村文化工作,逐漸成為農村文化繁榮的重要力量。文化志愿者之所以能夠成長和發展并得社會的重視,關鍵是文化志愿者的服務符合農村發展的主流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社會作用。本文從總結本地文化志愿者活動入手,探討農村文化志愿服務的社會價值,著眼探究文化志愿服務的運行機制。
一、農村文化志愿服務的社會價值
農村文化志愿者是指熱愛農村文化工作,有一技之長的、自愿的、義務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社會人員。近年來,我們上虞市百官街道已有文化志愿者186名,既有熱心社區文化輔導的音樂愛好者、戲曲社團人員、書畫愛好者,又有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愛好者,他們不計報酬,不但積極參加街道和社區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整理工作,還積極承擔了農村“種文化”工作任務,更有各村文化室的義務管理員。由于這支志愿者隊伍的積極參與,初步構建了鎮、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村級文化室達標率達95%,年承辦文化活動115場次,街道級文藝團隊16支。縱觀我街道文化志愿者服務活動,有力補充政府文化資源的不足,體現農村群眾文化的業余自愿特點。筆者認為:農村文化志愿服務具有四方面社會價值。
1.農村文化志愿服務有利于構建農村文化網絡。文化的功能在于凝聚人心。本來農村各種文化愛好者遍及鄉村,互不相識,通過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使許多不曾相識的人由于參加活動產生了相互信任和互惠互利,無論對于社會融合、社會穩定,還是經濟繁榮都是有利的。文化志愿活動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社會群體之間架起相互友愛和幫助的橋梁。文化志愿者的參與,既可提供人力,分擔鄉鎮文化干部的繁重工作量,又可提供人才保障,補足工作人員專業技能上的不足。僅2012年我街道通過志愿者服務培訓腰鼓隊86名,健身球隊122名,培訓中使之相識相長,擴大志愿者隊伍,建立業余文藝團隊,并不斷延伸至農村。農村文化工作中有效管理和發揮文化志愿者資源作用,有力推進農村“種文化”工程,近二年中,我街道文化志愿者深入各村培訓文體骨干83次計2560人次,有38個村創建成合格文化室。志愿者經過適當的訓練和有效管理,能夠協助發揮服務的人性化、個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從而使服務對象獲得更大收益。
2.文化志愿服務充分體現農村群眾文化本質特征,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文化志愿者的參與,除了為農村文化提供人力和智力幫助外,他們也是基層綜合文化站的合作伙伴,能夠共同參與、策劃及推動各項文化工作的進展,并從較廣的層面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文化志愿者的積極和熱情,對于農村文化工作者是一種鞭策和鼓勵。志愿者可以和農村文化工作者分擔共同的困難,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近年來的文化活動開展離不開文化志愿者的熱情支持,同時,因為有了志愿者的參與,使基層文化活動更具特色,農村文化志愿者大多來自農村,他們對農村文化的需求最有發言權,群眾文化更能接近群眾,體現業余自愿的特征,更好地避免群眾文化的盲目性,積極引導農村文化從單一的欣賞型提升到參與型,使農民群眾成為農村文化的主角,從而大大促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
3.文化志愿服務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現階段,我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農村文化資源相對薄弱,如何組織農民群眾參與文化享受,靠國家、政府投入明顯不足,鄉鎮綜合文化站也只有三、五個人,如何為幾萬群眾提供足夠文化的文化服務,因而只有發動志愿者的廣泛參與,才能得到農村文化良好的經濟效益。文化志愿服務是農村文化的必要元素,志愿服務是不計報酬貢獻個人時間和精力來為社會服務的,既不需要政府較多的投資,又延伸了公共服務的范圍,大大節約了成本。特別是農村文化藝術節會的開展,節會持續時間長,它所需要的是大量有文藝特長、業余的、能夠體現地方文化特色,招收正式工作人員既不可行,也是不經濟的。文化志愿者恰恰可以承擔這些招之即來、來之能干、干完能散的臨時性崗位的工作,實現經濟成本的較低化和社會效益的最優化。
4.文化志愿服務可以豐富志愿者個人的生活體驗,獲得較高的心理滿足。文化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服務者又是活動受益者,文化志愿者通過志愿服務,既可拓寬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體驗社會和人生,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文化志愿者除可以發揮一技之長外,更可培養自我的組織及領導才能,學習新知識及文化技能,從中感受到文化活動參與的滿足及成功感。志愿服務也是團隊工作,志愿者在團隊中可以學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團隊精神,加強團隊合作。志愿服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這個學習過程是不同于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的學習,許多東西也是課堂上或家里學不到的。所以,志愿服務可以使人們更多地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文化志愿服務是建立在主動參與基礎上的,因此服務的受益者和提供者都可以有比較高的心理滿足。志愿服務者是消費與貢獻的統一。一方面,這種行動要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和其他資源,但由于這種付出符合志愿者自己認可的價值目標,因此會使他們從中獲得的良好心理體驗遠遠大于其付出。另一方面,提供志愿服務的行動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對自我時間的消費,因此通常不被看成是一種個人行動的成本。一個人在做他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時,其行動過程本身常常就會給他帶來愉快。
二、文化志愿服務的運行機制
文化志愿服務已成為當前農村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探索文化志愿服務的運行機制,提高服務效率,最大限度為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筆者認為要著力解決五個方面的問題。
1.應該探索有效的志愿者服務組織方式。文化志愿者服務可以是有組織的,也可以是以個人的方式進行,但在當前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想讓志愿者服務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應該以有組織的服務方式為主,而有組織的志愿者服務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一個有效的組織方式。文化志愿服務組織方式包括建設志愿者組織,形成有效的志愿服務資源調動方式、確定服務對象,以及制定有效的服務計劃和采取合理的服務運行機制等方面。日前,我們上虞市以文化指導員和文藝骨干隊伍建設為抓手,著力組織培養文化志愿者隊伍,筆者認為,農村文化志愿者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的延伸,因此,鄉鎮綜合文化站應該成為該地方文化志愿者的娘家,文化志愿者應該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為主組織協調,著眼農村文化繁榮,因地制宜,按本區域文化特色,有計劃選派文化指導員(志愿者)定點指導,合理配置文化志愿者的資源,使志愿服務有的放矢。
2.應該探討文化志愿服務、文化市場服務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關系。農村文化志愿服務就作用而言,應該與文化市場服務、政府公共文化服務并列的第三種重要的服務方式,認真地研究志愿服務適宜的服務領域,合理劃分志愿服務、市場化服務和政府服務的領域,并且形成市場、政府和志愿服務之間的協作機制。通過各種機制相互協作、滲透和利用而在社區中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網絡。就目前我們上虞情況而言,農村文化志愿服務主要是農村公益性文化的生力軍,他們來自農村、服務于農村文化,既可低成本地開展農村節會文化,有計劃地培訓農村業余文藝骨干,有力推進農村“種a228a6201fb65da49dee2c7d9e8ea378文化”活動。可以說:農村“種文化”活動規模大,項目多,僅依托現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力量是不夠,只有充分發揮農村文化志愿者的作用,而且農村文化志愿服務有其取之不足的資源,要著力在農村“種文化”中發揮骨干作用。
3.文化志愿服務要講求實效,根據工作實際合理安排志愿服務。文化志愿服務應該是有的放矢的,應該根據當地群眾對文化服務的需要,合理地配置文化志愿者對口服務。具體講,志愿服務組織應該隨時關注社區居民有哪些文化服務需要,其中哪些服務應該并且可以通過志愿服務方式去提供。在此基礎上合理地調動社區中的志愿服務者的人力和其他資源,使其服務活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實效。
4.應該建立對文化志愿服務者的合理回報制度。文化志愿者服務是一種無償的,無私的奉獻,但這并不是說對文化志愿服務者不應該有任何回報。應該說,任何服務行動都應該有回報,但對文化志愿者服務的回報主要不是直接的物質回報,而是多種形式的綜合性、間接性和長期性回報。我們長期采用精神鼓勵的方式提供回報,這是有效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志愿服務活動而讓志愿者得到技能培訓。此類制度值得我們研究借鑒。對文化志愿服務者的回報不僅僅為了滿足個人利益,更多是體現社會對這種行為的肯定和鼓勵。今年我市己在“謝晉文化獎”中建立了文化志愿者的獎勵機制,這將有力促進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壯大。
5.要重視文化志愿者服務的環境建構。只有在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志愿者服務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首先從整個社會的層面上看,我們應該致力于構建一個更加平等、更加公平的社會,這樣將有利于志愿者發揮其作用。此外,在社區當中應該更好地培養社區特色文化的共同體,構建一種“和諧文化”的社區氛圍,形成“社區文化是一家,建設發展靠大家”的意識,這將更有利于文化志愿服務的發展,形成“眾人拾柴火陷高”態勢。
(作者簡介:屠愛玉,女,紹興嵊州人,大專,浙江上虞市百官街道文化站干部,群文館員,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