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為造型藝術,除了作者本身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外,它依賴于攝影器材而存在,并隨著攝影器材的長足進步而不斷發展。攝影鏡頭是照相機的“眼睛”,它是多片正透鏡和負透鏡科學地組合而成。由于透鏡所具有的成像作用,使攝影鏡頭能作為照相機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把生活中美的瞬間凝聚在感光片上。當今社會照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越來越理想的各類鏡頭、給攝影工作者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發揮和運用各種焦距鏡頭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不同焦距鏡頭的特征、構造及原理。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使生產出的照相機花樣百出、種類繁多、結構復雜、機械精密,新產品層出不窮。現代照相機的鏡頭,普遍采用無象散光組的正光鏡頭。常用的各種攝影鏡頭,由于所選用的透鏡片數不等,所用透鏡的玻璃質地不同,以及透鏡的構造形狀各異,決定了攝影鏡頭的種類繁多和效能的多樣性。
鏡頭的種類很多,不存在一種“最好的”鏡頭。因為各種鏡頭都有獨特的功能、適用范圍和優點,針對拍攝需要去選擇鏡頭,才是正確的。依據拍攝畫面的不同效果及照相機鏡頭焦距的長短,通常鏡頭的種類有:標準鏡頭、廣角鏡頭、遠攝鏡頭、魚眼鏡頭、反射式鏡頭、變焦鏡頭和特殊鏡頭等。
標準鏡頭屬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鏡頭,通長是由前后兩個會聚透鏡或透鏡組構成,在兩個透鏡組之間設置的光圈前面加一個具有發散作用的透鏡。這種鏡頭的光學性能較好,相對孔徑較大,具有校正光行差的作用。鏡頭的焦距范圍在40mm至60mm內的鏡頭,這種鏡頭的視角與人眼觀察景物時視野的清晰范圍接近,能夠提供一個最為正常的視覺效果;這種鏡頭的焦距與膠片的對角線長度接近,都是些成像優異、結構簡單、通光量大的高素質鏡頭,為照相機的“標準”配置。由于這種鏡頭拍攝的景物透視效果符合人眼的視覺標準和習慣,因為人眼單眼睛看景物時的水平景角為30°,垂直景角是20°;雙眼看景物時的水平景角為40°,垂直景角為20°。因而,標準鏡頭的成像效果,諸如攝取景物的范圍、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帶來的透視感等,都與人眼觀看的效果類同,畫面影像較為真切自然,其成像質量相對來說比較高,故而在各種攝影中應用廣泛,適應力強。凡是要求被攝景物必須符合正常的比例關系,均需依靠標準鏡頭來拍攝。它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鏡頭。
廣角鏡頭是由兩個裝置對稱的凹凸透鏡組構成,它也是校正精確的正光鏡頭。鏡頭的焦距范圍在24mm至38mm內的鏡頭,廣角鏡頭能夠提供一個寬闊的視角,從而把更多的景物納入拍攝范圍,有利于對大場面的拍攝和在狹窄地方拍攝。在這個焦距段一般有38mm、28mm和24mm等鏡頭,其中,28mm鏡頭由于既有寬闊視角,又無明顯的像差而被稱為“標準廣角鏡”,它的特點是焦距短、視覺廣、景深長。焦距長度小于畫幅對角線,視角超過人們眼睛的正常視角。鏡頭的焦距范圍小于24mm的鏡頭,稱為“超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個比廣角鏡頭更為寬闊的視角,拍攝的景物范圍比廣角鏡頭還要大。由于實現了超大場景的拍攝,鏡頭的像差難以全部校正,所以變形比較明顯,像場照度也不是十分均勻,不過相對于它的特殊拍攝能力,這些缺點還是能夠被接受的。由于廣角鏡頭的焦距短、視覺廣、景深長,可以在較近的距離內拍攝較大的場景。用這種鏡頭拍攝的景物,雖然近景和遠景都能獲得清晰的影象,但是被攝景物正常的空間感和縱深感的透視比例卻被嚴重地改變了。所以景物的前景過分突出,背景被遠遠地推向后方,透視上近大遠小的比例得到較大的夸張,近景過大,遠景過小。視角更廣的鏡頭,還可使地平線變成弧形,景物嚴重變形。在攝影實踐中,常常遇到需要在較狹窄的環境中拍攝較寬的場面,必須借助于視角廣闊的廣角鏡,才能完成拍攝任務,在藝術攝影創作中可以創作出某種特殊效果。
攝遠鏡頭是有前面一個會聚透鏡組和后面一個發散透鏡組構成,它是正光鏡頭的一種。鏡頭的焦距范圍在135mm以上的鏡頭,視角在12°左右稱為遠攝鏡頭,也稱長焦鏡頭。長焦距鏡頭由于其狹窄的視角,能夠把遠處的景物拉近,在膠片上結成較大的影像,拍攝效果有較為強烈的透視壓縮感,有利于把被攝主體從背景中分離出來。主要使用在遠距離的拍攝,或者是用于特寫攝影。它具有類似望遠鏡的作用。攝遠鏡頭的特點是焦距長、視較窄、景深短。它的焦距長度大于畫幅對角線視角,小于人眼的正常視角。焦距在300mm以上,視角在8°以下鏡頭,即屬于長焦距攝遠鏡頭,稱為超遠攝鏡頭。由于攝遠鏡頭的焦距長、視較窄、景深短,與標準鏡頭相比,在同樣的拍攝距離,可獲得較大的影象。影象之大小與焦距成正比,焦距愈長,影象愈大。所攝景物的透視關系也被大大壓縮了,使前后景物的實際距離好象是縮短了,前景與后景之間的透視比例也超越了人眼的透視效果,遠近差別不顯著,陪襯主體的背景往往是一片模糊的虛象,構成了一種特殊的透視效果。如動物、風光、人的自然神態,均能在遠處不被干擾的情況下拍攝;透視關系被大大壓縮,使近大遠小的比例縮小,使畫面上的前后景物十分緊湊,畫面的縱深感從而也縮短;影象畸變差小,這在人像中尤為見長。
魚眼鏡頭與反射式鏡頭,魚眼鏡頭是一種極端的超廣角鏡頭。焦距在16mm以下,視角在180°度左右,因其巨大的視角如魚眼而得名。它拍攝范圍大,可使景物的透視感得到極大的夸張。它使畫面嚴重的桶形畸變,故別有一番情趣。 反射式鏡頭是一種超遠攝鏡頭,外觀短而胖,比相同焦距的遠攝鏡頭短一半,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
變焦鏡頭,現代變焦鏡頭的種類繁多,總體來說有自動變焦和手動變焦兩大類。前者用于自動聚焦相機,后者用于手動聚焦相機。無論自動變焦或手動變焦,從廣角變焦鏡頭直至遠攝變焦鏡頭應有盡有。變焦鏡頭是一種很有魅力的鏡頭。它的鏡頭焦距可在較大的幅度內自由調節,這就意味著拍攝者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能夠在較大幅度內調節底片的成像比例,也就是說,一只變焦鏡頭實際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的作用。
特殊鏡頭,有“巨像鏡頭”、“透視調整鏡頭”、“柔焦鏡頭”和“變焦距附加鏡”。
巨像鏡頭又稱“微距鏡頭”,能產生巨像效果的一種鏡頭。它有“專用型”與“通用型”之分。專用型巨像鏡頭只能用于近攝,通常結合近攝皮腔或近攝接筒使用的,能獲取高倍率的放大影像,焦距有20、38、50、80、135mm等,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大。通用型巨像鏡頭既能近攝用作巨像鏡頭,也能遠攝用作普通鏡頭,它的近攝放大率較小,不如專用型巨像鏡頭,通常的定焦鏡頭使用近攝接筒后雖然也有巨像效果,但不能遠距離聚焦了,但它的巨像放大率與成像質量都不如定焦巨像鏡頭。
透視調整鏡頭是一種具有校正高大建筑物的垂直線向上收縮功能的鏡頭。這種鏡頭的光學系統的主光軸可進行橫向或縱向移動調節,調節時機身與膠片平面的位置不發生移動。透視調整鏡頭主要用于建筑攝影。
柔焦鏡頭又稱“軟焦點鏡光”、“柔光鏡頭”,是一種能使影像產生輕度虛化的鏡頭,主要用于人像與風景攝影。柔焦鏡頭的柔焦效果與通常鏡頭聚焦稍有不實的是不同的。柔焦鏡頭實質上是產生一種雙重影像,一個清晰的實像與一個焦點不準的虛像,兩者重合而成。
焦距附加鏡簡稱“變距鏡”,俗稱“增距鏡”,其實增距鏡只是變距鏡中的一種。變焦距附加鏡按其功能主要分為“遠攝變距鏡”、“廣角變距鏡”和“巨像變距鏡”。
因為各種不同焦距的鏡頭,有它不同的景角,不同的攝距,不同的透視關系。一般的說,使用標鏡頭是符合人的視覺感受的。但拍攝人物近景,為了避免變形,用中焦鏡頭比用標準鏡頭要好。這是因為拍近景需要在較近的距離的緣故。為了打破環境的局限性,擴大視野或延伸視力,望遠和廣角鏡頭有它獨特的作用和威力。同時望遠和廣角鏡頭在透視上的畸變結合一定的思想內容能產生一種“迫力”,能強化主題思想,這是標準鏡頭無法取得的效果。所以鏡頭的選用,原則上我們應該符合人的視覺感受,但要根據不同的拍攝對象,不同的藝術構思及主題要靈活適用,要根據不同焦距的鏡頭有不同的景角、攝距和不同透視關系這一特點,換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和改變拍攝距離或改變主體與背景的距離,可以調整主體和背景的大小對比透視關系,這對突出主體,渲染環境氣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是攝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
(作者單位:臨夏州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