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進行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而《中國畫》課程是主干課程,應開發統編教材,優化課時分配,加強師資培訓。本文就結合本院美術教育專業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中國畫教學
《中國畫》課程的傳統意義綜觀人類藝術發展史,扎根于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來的中國畫從來就是東方繪畫藝術的杰出代表,是其他東方繪畫藝術門類的母體,在近、現代之前的數千年里,中國畫都堪稱世界美術的主流,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畫種。目前新課標下的小學美術課程中,其學習領域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大部分,其中涉及中國畫部分占很大比重,比如造型表現和欣賞評述兩部分,在造型表現領域中,兒童彩墨畫,兒童線描等內容都需要教師具備中國畫的綜合表現能力,因此中國畫課程是高職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
一、美術教育培養目標
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職前教育目標是培養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審美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中國畫審美教育能力的培養的前提是學生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扎實的中國畫的基本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組織教學能力和專業活動能力。中國畫作為民族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在意識結構,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涵,以追求真善美為道德使命的藝術創造。因此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高職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教學必須重視的學習內容,不能只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目前,高職的學生來源質量不是很好,在人文素養方面非常欠缺,如本學院五年制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生源大部分來自本市或周邊城市的初中畢業生,大多文化基礎都不怎么好,教學中必須予以重視,為這類學生提供盡可能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知識,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只有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高,藝術的學習才能真正顯示它的活力與作用。教學必須面向職業領域或職業崗位群,必須體現為學而教、為用而學,緊緊圍繞培養目標這一核心,形成培養合力。
二、中國畫課程教學
1.教材
如何上好高職院校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中國畫課程,首先是教材問題。高職院校中國畫教材的選擇與編寫需要解決,統編一部適用于高職美術教育層次的中國畫教材是必需的,在中國畫知識的寬度、深度、針對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應該有新的思考。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專業特點密切聯系小學美術教學,關注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動向,注重時代語言的發展變化,及時的進行調節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2.課程設置
在高職美術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合理設置《中國畫》課程,現在好多高職美術教育的課程中國畫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的比例占很小,例如本學院五年制美術教育的中國畫課在五年里面只有108節,這相對于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后要面對小學美術教學,這樣的課程安排實在太少,因該增加中國畫課程的課時量。中國畫課時的增加需要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畫技能技法的訓練,二是中國畫鑒賞課程。
3.師資培訓
加強師資培訓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中國畫教學的教師大都是從各大美術學院或師范大學美術專業畢業的,對中國畫教學的訓練,是按照臨摹—寫生—創作、起稿—過稿—勾線—分染—統染—罩染。能熟練掌握中國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高職的中國畫教師除了要掌握中國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如更加側重教學實踐的運用,加強對小學的調研,教師如果使用自己從學校學來的一套實施教學的話,必然導致教與學脫節,學與用脫節,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興趣都會受到挫傷,因此師資培訓非常重要。職院應組織教師繼續學習,讓教師系統、全面的了解中小學美術課程,教材,教學目標,這樣教師在傳授知識就可以比較針對性。
開展教改教研永遠是教育的主題,而學與用則是高職教育的關鍵。培養具有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過硬,有較高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能夠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科層次的小學美術教師的專門人才。中國畫課程定位是根據本專業學生職前教育的要求,使學生掌握掌握小學美術教學所必備的中國畫表現能力。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把職前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搞清楚,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會得到充分的調動。
參考文獻:
[1]范凱熹.外國美術教育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89.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新課程改革叢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錢初熹著.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陳秋玉(1981.9-),女,廣東饒平,本科, 助教,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從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