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是智育與德育的統一,從閱讀、作文、實踐三方面滲透德育,把思想情感教育貫穿于語文課內與課外訓練過程中。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閱讀育人
一、因材施教法,在閱讀中“育人”
語文教材作為表情達意的信息載體,它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領域,負載著一定的社會理想、政治信念、階級觀點、人生哲學、道德情操等。其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鮮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閱讀它們,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大的心靈、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創造的力量。
在教學中可以先通過介紹課文作者的事例,揭示他們的偉大人格,來進行德育教育。比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格尊嚴;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凜然正氣;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國投身于國防建設的感人事例。從古至今,無數的愛國志士抒寫了一頁頁動人的樂章,他們偉大的精神和人格,是當之無愧的民族魂。通過這些事例的講授,可以啟發學生的愛國情操、樹立學生行為的楷模。
文學類文章,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借以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傾向,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熏陶,從而接受教育。對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師生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聲情并茂的朗讀,分析好人物形象,讓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重點刻畫了藺相如這個智勇雙全、寬容禮讓的君子形象。他的一句“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向我們袒露了深沉的愛國與奉獻。 再如《哈姆萊特》中的克勞狄斯為了篡奪王位,毒死國王老哈姆萊特,最終釀成大量無辜人物的死亡慘劇,學生在朗讀中對劇中人物的悲劇命運產生悲憫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自己不能像克勞狄斯那樣為了自己的利益毀滅他人的價值,給他人帶來不幸,我們的社會正氣也將得以弘揚。
二、作文教學法,在寫作中“育人”。
作文教學是實現“文道結合”的綜合訓練過程,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學生健康的人格是其寫好作文的關鍵;另一方面,學生寫作及日常練筆的過程也是其升華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過程。因此,要通過對學生寫作及日常練筆訓練,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在審題中,確定德育導向。審題是作文的關鍵,學生能否正確審題,決定作文的成敗。所謂德育導向作用,就是指在審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要求,弄清為什么寫,即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贊揚一種精神,或是說明一個道理,或是吸取一個教訓,或是給人一種啟迪。教師在指導中要有堅定、鮮明的政治態度,從而體現了對學生寫作的德育導向。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首先指導學生學做人,培養學生優良的風文。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尊重知識,追求真理的治學精神。
在寫作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文章觀點要鮮明正確,不能說假話、大話、空話。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還特別注重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游記及寫景狀物類文章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川的熱愛之情,把景、情、理有機地融合在文章中,這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因人施教法,在實踐中“育人”。
高中學生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學生生活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表現為智力結構體系、學習風格、人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同時具備成熟和幼稚兩方面的心理特點。現在的學生在正確對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熱愛勞動、服務集體、勇于奉獻等方面,都比較欠缺,他們看問題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質。語文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生理、心理、年齡、性別上的差異,采取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育。
為此,我們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隨著學生生理、智力的發展,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價值觀已經有了一定的定性,不要進行強迫性的教育;其次,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不足,情緒多變,是非的判別能力還有限,仍有不少的幼稚性和依賴性,對此,教師在教育時,要使學生在差異性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的差異性,將教學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教師作為一個領航者,面對不同學生的德育教育應有明確的針對性和鮮明的指向性,要積極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教學上,應與語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適當開展一些語文活動課和語文主題活動。如:課外閱讀、課外收集、觀看影視劇、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編排相聲小品等。現代的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愛好廣泛,容易在各種興趣活動中接受感染和影響,這種感染和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有時會遠遠超過課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會令學生終生難忘。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這種教育應引起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充分重視,并把它貫徹到課內課外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去。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思想現狀,充分利用語文課的學科優勢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美好的精神品格,讓他們去感受語文殿堂里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精神財富,從而得到道德情感上的滋養。
(作者單位:簡陽市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