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絡為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了教育教學的變革與創新。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文章在闡述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實施原則的基礎上,實踐探索了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網絡;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已滲透到教育領域,為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了教育教學的變革與創新。網絡信息的大量傳輸和共享資源的不斷豐富,沖擊了傳統的課程資源觀,課程資源的物化載體不再是單純的書籍、教材等印刷制品,同時包括網絡以及音像制品等,形成了集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影像為一體的多媒體教育教學資源,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對學生的語文思維習慣、言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科學、合理、高效、充分地將網絡資源應用于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職業學校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作者對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基于計算機、多媒體、網絡、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師生利用網絡多重交互功能、多種交流渠道和多樣化登錄途徑,將網絡蘊藏的網絡課程、課件、教案、試題庫、電子圖書、期刊、媒體庫等語文教育資源與語文課程加以“聯姻”整合。以網絡語文教育資源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宗旨,以網絡學習為主要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它主要從學習者個體發展的需要和認知律出發,提出了以學習者“自主探究”為指向的學習形式。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親身實踐獲得真實體驗,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升科學素養。
二、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原則
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只有主體的自主參與,才能使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有效實施,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意識逐步形成。
(二)互動性原則
在模式實施過程中,提倡多重互動,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間的互動。互動的方式可以是對話的、書面的、網絡的。互動是一種情感交流、心靈的碰撞,當發生有效碰撞時,便會產生情感交融的火花,融入學生的成長過程。當然這種互動的作用有兩極性,即積極和消極,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產生積極互動,塑造新型人才。
(三)開放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要提供盡可能多的項目供選擇,不要設定所謂的答案,努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創設開放性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習得富于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這樣學生的人格才會真正得到陶冶,習得的知識才會更有價值。
(四)導向性原則
網絡教育資源在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在形式上具有交互性和虛擬性,在功能上具有共享性、開放性和支持協作性。科學地應用這些資源,可以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質量的提高。而面對網絡資源的良莠不齊,中職學校學生處于青春期的萌芽狀態,自控能力較差,辨析是非能力較弱。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利于自己的網絡資源,開展探究活動。這樣,既能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又能充分發揮網絡服務功能,使自主探究省時高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
三、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包括自主、合作、探究融合在一起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師生可以在網絡環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語文學習主題。以語文教材中《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教學為例來闡述該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學習伊始,教師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導語或播放一段有關麥當勞的影象資料,誘發學生學習興趣,進入學習課題。然后,學生通過點擊網頁上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和要求。
(二)創設情境,啟發思考
在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和目標之后,教師要針對教學對象,有的放矢地利用教學資源,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讓課堂成為尊重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場所[2]。利用網絡上的素材資源庫呈現麥當勞餐廳中服務員的行為舉止、顧客就餐過程、餐飲環境等影象資料,顯示了麥當勞作為美國文化的符號意義比它作為快餐符號的意義更為明顯,顧客的行為舉止比在同等或更高檔次的中國式餐廳里的顧客行為更加自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就“生活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
(三)指導方法,自主探究
1.建立網絡論壇
教師針對學生運用網絡能力的不同,指導學生在網站上建立基于BBS的網絡論壇,學生注冊ID(登錄名)登錄,以發帖和跟帖。或利用博客平臺,申請開通博客,以發表自己的文章或對別人的文章發表評論。
2.搜集主題資料
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資源獲取《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中有關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的觀點,并進行整理。
3.進行自主探究
學生對搜集的主題資料進行探究,分析不同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現象,如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方言和普通話,圣誕節和春節,流行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選擇主題中某一問題,從現象到本質,從事實到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依據,并寫成文章發布到網絡論壇。
(四)網上協作,不斷完善
網絡論壇或博客是開放的,學生進入后不僅可以閱讀別人的文章,也可以跟帖提出自己的見解,還可以就各自探究的問題及見解進行討論或辯論。當個體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利用網絡互動平臺及時向同學和教師求助,通過師生網上協作,不僅使各自探究的問題不斷完善,形成比較科學的探究結論,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空間,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導航者、促進者。
(五)網絡評價,共同提高
學生利用網絡論壇或博客的投票功能對發表的文章與跟帖進行投票評比,教師對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學生整理自己的文章及跟帖,思考自己在討論中的收獲與不足,給自己寫一篇評語。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重互動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共同提高。
網絡環境下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語文學習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僅掌握了應知應會的內容,而且在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分析、探尋答案的過程中,又不斷地發現新問題,真正成了知識信息的主動構建者,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漢瑜.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內涵探究[J]. 教育與職業,2010(12).
[2]別同玉.讓課堂教學在動態中生成和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2(14).
(作者簡介:別同靜(1966—),女,中教一級,漣水縣教師進修學校,主要從事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