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職業學校教育中主要的教育活動形式,而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陶泥制作教學方法的運用,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陶泥制作;課堂教學; 優化效果
在機械識圖的課堂教學中,要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體現課堂優化效果,如果還是用以往的傳統教學恐怕很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識圖課教學實踐中用陶泥制作參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陶泥制作是如何優化教學效果的呢?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這門課不感興趣,則根本無法學好。那么陶泥制作是如何調動學生對機械識圖課的學習興趣呢?眾所周知當前職校學生入學門檻低,成績差,傳統教學使學生覺得沒多大趣味,讓這些“差生”感覺上課無聊,無所事事,經常曠課,流生率極高。因此識圖課必須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到開心,從“厭學”到“樂學”,而陶泥制作在識圖課中的應用如一縷春風吹入學生的心田,例如在講組合體視圖時,以往的傳統教學,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講解,下面的同學昏昏欲睡,而我則講解一部分,讓學生拿出陶泥,首先動手做出組合體的底座模型,接著再分析其它的線框,感覺學生有些疲倦時,讓學生緊接著做出組合體的第二部分形狀。最后讓學生分析剩下的線框,學生分組討論,最終學生用陶泥完成了最后的實體。整節課堂,學生都在積極愉悅的學習,學生與老師間的相互信任度得到了最大的體現,所謂的“差生”對識圖課從此沒有了畏難情緒,從厭學變得輕松愉快地上識圖課了。識圖課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
二、優化課堂過程,提升課堂效率
目前職校學生普遍的表現為自律性差,做事缺乏堅恒毅力,無明顯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優化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成績的有效途徑。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保持,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耐心,認真研究學生,深入挖掘教材,認真研究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抓住每個學生都有好奇心和玩樂的心理,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與課堂學習相融洽,讓所有學生由手到腦都動起來,實現“學在玩中”,“玩中帶學”的教學策略,就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陶泥制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很有效教具,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建模”。機械識圖教學中,線面分析法是識讀切割體三視圖的基本方法,因此如何利用線面分析法識讀切割體三視圖,學生對線面分析法應用的基本步驟及方法要點的理解是教學內容的重點及難點。在教學前,我先將學生進行了編組,每一位學生分發一盒陶泥。在教學中我是將線面分析法分解進行教學的,上課時利用線面分析的方法先分析出一個面的形狀,再拿出課前做好的硬板平面,讓學生有一個立體的感覺。剩下的幾個面小組討論,并用陶泥捏出其結構造型。最后我拿出做好的硬板讓學生拼出切割體,在此環節中通過巡查學生小組發現:可能學生有了玩的東西,每一個學生都很投入,主動思考并參與討論,積極動手制作簡單形體,課堂氣氛很活躍。在限定的時間內各組同學都順利正確的作出了各基本體或簡單體的結構形狀。通過陶泥制作這種將學融入玩中、將玩滲入學中的教學手段,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有效提高和保持了學生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對線面分析法讀切割體三視圖的基本步驟及要點理解有了大徹大悟,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學生與這些陶泥模型零距離接觸,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理論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從而糾正學生以往只愿實踐不愿學理論的錯誤心理。
三、實現了師生關系的和諧
教學活動尤其是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主要形式。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活動具有直接影響,它是學生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陶泥制作在識圖課中的應用,恰如一條很好的紐帶,把老師與學生和諧的結合起來。教師以往在講臺上“一言堂”,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著,對于職業學校學生簡直痛苦不堪,師生關系往往很僵,而陶泥制作則打破了傳統教學,使識圖課變得像手工課一樣,學生變得輕松了,老師與學生一起做手工,老師帶著欣賞的目光去觀看學生的“陶泥作品”,學生的心里距離與老師在課堂上會變得很近,師生關系也融洽起來,必然會提升識圖課的教學效率,實現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質
陶泥制作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由于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性,要求老師對學生要進行學前調查,使教師在識圖課上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符合職校生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上完一節識圖課回來要進行回顧、梳理,不足之處要找到解決的辦法。找到新的教學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新的教學方案,從而不斷強化自己有效的教學意識。陶泥制作是識圖課優化的教學方式,為了讓課堂效率最大化,這也迫使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縱向發展,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儲備。使教師有較強的教學應變能力。總之,陶泥制作使教學活動更趨合理,是提高教學素質,使教師從“教書匠”發展成為“學者行”教師的有效形式。
五、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陶泥制作在識圖課中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小組活動,學生動手制作模型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讓成績好點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較好的影響和幫助。陶泥制作的運用,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得到培養,同時學生的識圖技能得到提高。
總之,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改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標。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海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