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翻譯存在的學生理解能力偏低、學生翻譯基本技能匱乏、教師素質和能力偏差等的主要問題主要緣自教學模式單一化、大學英語翻譯課程被忽視、考查制度的負面作用等原因,應該采用教學實踐活動始終貫穿翻譯理論和翻譯知識、根據學生實際適當改編教材、開展多向性教學模式等加以解決。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譯;問題;原因;建議
改革開放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來,與外國的經貿、文化和教育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國際化最強的語言,其擔負的交流共同使命和作為現代化科學技術傳遞信息工具的作用日趨強大。漢語作為我國的母語教學,在結構、書寫、語法和詞義等方面跟英語存在著很大差異,必須要把卷帙浩繁的英語資料翻譯為漢語,才能對世界發展的新科技有所了解和運用,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生力軍,其英語翻譯水平關系到他們在今后的建設戰線上能否發揮更大的貢獻,關系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提高學生英語翻譯水平、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擔負重大的使命。但筆者根據多年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經驗看,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問題不少,必須要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尋求破解思路、才能推動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發展。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一項涵蓋單詞、詞義、句式、語法、文化、經濟、政治、歷史等因素的復合型工作,需要多種教育教學理論和廣博的知識儲備作為支撐,并需要科學的翻譯教學法作為指導。眾所周知,在翻譯領域一直倡導的外語教學法學派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發展對外語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反映了社會發展對外語教學問題的認知和解答。各種教學法如翻譯教學法、聽說教學法、功能教學法還是語篇教學法,在促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上都各具特色。但綜觀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情況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面臨的困境依然不少。
(一)學生理解能力偏低。理解是翻譯的前提和基礎,理解需要借助文化背景、知識儲備、感悟體驗等作為支撐??蓮拇髮W英語翻譯教學情況看,學生理解能力偏差,即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偏差和對漢語的理解能力偏差。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偏差,主要表現為對英語單詞的詞義理解不全、對英語成語、短語和俚語等不熟悉、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和歷史發展不清楚,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常常出現錯譯、漏譯和誤譯等。如“Let’s drop the matter for time being”,正確的翻譯應是“讓我們暫時別談這事”,但因為學生對“drop、matter、for time being”不熟悉,往往就誤譯為“讓我們先放下這些東西”。學生對漢語理解能力差主要表現為,學生雖然讀懂了英文材料,但對漢語理解能力低,導致翻譯時給人云里霧里之感,看不懂所有表達的意思。
(二)學生翻譯基本技能匱乏。翻譯技巧是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手段,長期的英語翻譯教學只側重學生的英語識記和理解能力,對翻譯技巧的傳授和訓練很少,以致很多學生對翻譯技巧茫然無知。在翻譯過程中對狀語、定語、從句和時態的處理手足無措。不知道處理詞句篇的關系,導致譯文顛三倒四、邏輯混亂。
(三)教師素質和能力偏差。傳統的英語教學重視聽說領先法、情景教學法、交際法等,但卻漠視翻譯教學法,以致任課教師的英語翻譯教學中凸顯素質和能力偏差,英語翻譯教學成了英語教學的弱項。大學英語教師是搞好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主力,她們雖然都學過翻譯課程。但從教后缺乏實踐經驗、科研壓力、應付各種檢查等,很多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進修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影響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效果。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主要問題的原因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不勝枚舉,并已經影響了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已經引起教育界和學界的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主要問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筆者認為,大學英語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模式單一化。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沿用的辦法相當單調和呆板,整個教學模式都可以解構為:詞義的講解、詞語的搭配、解析句子的語法關系和隨意提些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而且多數是采用室內教學。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導致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支離破碎、毫無系統和體系、不能構架科學的知識框架。更不懂從文學、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科技、文化、風俗等諸多視角去探析英語知識,“對英語的總體認識及其運用,文體知識”[1],因而無法在學生大腦留下立體型的知識系統,翻譯水平就難以得到提高。
(二)忽視大學英語翻譯課程。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大學英語屬于公共課范疇,旨在普及英語知識,認為翻譯課程是屬于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因此沒有把翻譯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中。尤其傳統觀念都認為大學英語翻譯對譯者的中英文水平要求很高,大學生遠遠無法達到此要求,因此設置英語翻譯課程是費力費時而無效之事,得不償失。由此,從來不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英語翻譯訓練,只是在迎考或備考之前臨時抱佛腳,摘錄幾段英文資料給學生做翻譯練習,效果由想可知。
(三)考查制度的負面作用。大學英語教學需要考查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但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考查不能僅限于幾頁試卷的答題,而是應該要注重聽說讀寫譯的考察。在考查結果和教師的待遇、職稱、升遷等相關的壓力下,很多教師被迫無奈,在英語教學中只能減少基礎知識的教學時間,采用注重傳授知識點忽視傳授知識體系的手段,以培養學生考試技能取代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因而學生對英語缺乏全面深刻的理性認識,造成了學習上的后遺癥。很多學生學了多年英語、但聽不懂簡單的英語交流、讀不懂淺顯的英語文章,像翻譯這樣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學生更是無法筆譯或口譯。
三、促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建議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復合性、實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出現如此眾多問題確實使眾多大學英語教育者和研究者深感憂慮,長期以往,大學英語翻譯將會名存實亡,導致很多大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發展中受到影響。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必須要始終貫穿翻譯理論和翻譯知識。“將翻譯教學納入整個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將翻譯基本知識、方法技巧全面而系統地植入大學英語教材”,[2]使學生能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逐漸掌握英語翻譯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探尋到適合自己的知識背景、思維模式的翻譯技巧。教師進行英語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講授跟內容相關的人文歷史、文化等因素,擴大學生知識面,逐漸拓展和夯實學生進行英語翻譯的知識基礎,必須要變革傳統的照本宣科講解方式,靈活地增減教學內容,適當提高翻譯訓練在教學中的比重。
(二)根據學生實際適當改編教材。從當前情況看,全國大部分高等院校通用的四種英語教材在內容編排上給翻譯教學提供的材料和篇幅極為有限。對翻譯的規則、標準、基本技巧、方法和目標等均為做詳細介紹,唯有依賴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自力更生、“另起爐灶”,依據大綱對學生翻譯能力的要求,改編現有教材或自編教材,唯此才能促進學生翻譯能力的發展。
(三)開展多向性教學模式。“翻譯是一種知識性、綜合性很強的技能。它反映的是另一種文化,常用到許多我們不熟悉的知識”。[3]大學英語翻譯必須要采用多樣性教學模式,將不同學科、不同文化、不同歷史觀融匯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在自己的意識領域中建構相近的情景模擬,潛意識轉變自身角色,自覺按照英語文化思維模式進行思考,由此促進大學英語翻譯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3]葉季蓉.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高等教育研究專輯),第81頁.
[2]牛 蕾.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首都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增刊,第83頁.
(作者簡介:甘華麗(1969-),女,瑤族,廣西貴港人,貴港職業學院英語講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