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高中或中專畢業后走上生產、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是培養“當班人”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明顯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是:教育對象的廣泛性、辦學主體的社會性、教育功能的多元性、辦學方式的靈活性與開放性、發展的快速性與持續性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與應用性。深刻認識成人高等教育的這些特點,不僅可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成人教育質量,而且對成人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深化改革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計算機作為一門必修課對培養學員從事任何領域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使成教學員的基本素質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要提高計算機上機課的教學質量,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計算機課不但有較強的理論性,也有較強的實踐性,理論和實踐是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加強對理論的理解,各高校計算機實驗課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是計算機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目前成教生計算機實驗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員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
成人教育生源十分復雜,有高中應屆生、高中往屆生、高中肄業生及社會青年。一部分學員計算機基礎好,起點很高,但也有部分學員基礎差、起點底,造成他們在學習和實踐操作水平上極大的差異性。面對這樣一群層次跨度比較大的群體,教師在教學中很難采用同一個標準和同一個進度。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經常出現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下”,這給組織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一問題也是很多學校的共性問題。
(二)授課模式一刀切
傳統的授課模式要求每個學員都按部就班完成書本上的實驗內容或教師布置的實驗內容,給每個學生制定一樣的“進度表”。這樣做看似“有章可循”,實際卻不利于學員根據自身情況安排進度。由于學員層次上的差異,加之不少學員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因此時常出現實驗時上網聊天、玩游戲現象,而另一些基礎好的學員因為實驗內容太過簡單,無挑戰性而覺得課程索然無味,這些現象都使建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一目標難以達到。
(三)考核方式混亂
本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是教師出題,學員根據題目上機做題,通過U盤或者網絡回收。每個環節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干預,學員有空子鉆(比如回收答案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趁亂作弊),導致分數不能真實地反應學員的學習水平,教師閱卷難度也大。
二、對現存問題的解決之道(一)實施層次化、模塊化教學
建立一個更“人性化”的學習模式,給予學生更多壓力,同時也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表”。以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成教計算機教學為例,授課內容基本包括以下幾大模塊:Windows操作系統模塊、Office軟件使用模塊、網絡與Internet基本應用模塊,每個模塊安排兩次集中學習??紤]到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性,教師可以針對每個模塊提供兩次考核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第一次考核過關的可以加成一定的系數(如1.1),取兩次考核高分記入課程成績。這樣的設計有如下一些好處:一是給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前結束必修部分的學習,這樣他們可以省出時間深入學習其它內容;二是給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多次機會,不“一棍子打死”,讓他們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三是給所有人一個“激勵”,因為第一次考核成績有1.1的系數,每個學生都會努力爭取在第一次考出好成績,客觀上促進了超前學習。
(二)完善題庫建設,實現“智能化”閱卷
針對目前考核方式混亂這一問題,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建立試題庫,全面實現“機考”,即考試采用一套基于網絡的“考試系統”,教師從題庫中抽題,學生隨機抽卷(每人不同),提交試卷后系統自動閱卷。如此成績更加客觀、公正,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三、對更好地開展成教生計算機實驗課的幾點建議
(一)合理安排好“優等生”的深入學習,穩定教學秩序。由于教改的激勵,一部分基礎好的學員提前通過課程考核并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學員可以充分發揮年輕人的新思想、新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老師探討解決。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書育人,使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因人施教,對于有專長、有新思想、有獨特見解的學生,教師能夠給予啟發、引導,加強定向培養,使學生更講一步。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甚至可以提供一些科研機會,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研究,比如吸收他們參加教師的教學課件建設,使他們的所學可以“有所用”,并且“有所升華”。
(二)加強機考系統建設。機考系統是整個教改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教改的支撐環境,它的良好運行是教改順利進行的保障。因此,我們要加強機考所依托的網絡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對機考所使用的題庫要花大力氣進行建設,使考核的內容更科學,更有效度、區分度,更能正確評判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針對成人教育的計算機基礎實驗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無論是教學模式的改革還是考核手段的改革都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討的地方。各高校只有立足自己的現實條件,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教學改革中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積極加強協作,建立共享機制,才能使計算機基礎實驗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蘭曉紅.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4).
[2]田 莉.計算機網絡教學實踐與心得[J].企業技術開發,2008(02).
[3]吳功宜. 計算機網絡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莫 雷. 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繼續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