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語聽說能力培養是英語教育兩個比較主要的目標。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在湖北省農村鄉鎮中學進行了抽樣調查,考察了農村中學英語聽說教育的基本情況;借助于統計數據, 從學生興趣、學習時間安排、教學資源、教學設備、課外訓練、檢測手段、學習效果和評價等方面對湖北省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和討論。研究結果對于進一步推進中學英語新課程改革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 英語聽說教育;農村中學;調查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英語越來越成為國際交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根據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所言,“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對21世紀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近幾年,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學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就英語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城鄉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不平衡,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方面,農村中學在各方面與大綱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作為口頭交際的方式,英語聽與說密不可分。在英語教育的初始階段,即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初步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方面,除了要有時間、設備和資源上的保證外,在軟件上也應該獲得相應的保證,如英語教師自身的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檢測、評價手段等。
長期以來,對初中學生的聽力與口語教學以及能力的培養方面的研究不少,也得出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對象都限于城市中學生,而農村的英語教育發展緩慢,無論在師資、硬件設施、軟件資源、學生基礎上,與城市學生都存在很大差距;對農村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方面的調查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湖北省農村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進行抽樣調查,以資對湖北省農村中學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提供一點可資參考的信息。
一、調查問卷設計
在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頒布后,湖北省依據自身“教育大省”的特點,對于基礎階段英語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加大了對于英語教學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英語教育在現階段的實質進展情況,尤其是課堂和課后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情況,我們做了一個抽樣調查,對象是湖北省農村的初級中學,調查形式是問卷。
“湖北省農村中學英語聽說教育調查”是根據《課標》的具體內容來展開設計。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聽力教育情況調查”和“口語教育情況調查”,均為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在“聽力教育情況調查”里,調查主要包括學生興趣、學習時間、聽力資源、課外訓練、檢測手段、聽力設備、效果等方面;在“口語教育情況調查”里,調查主要包括口語授課程度、訓練時間、訓練形式、教師口語水平、口語表達中學生關注點、課外訓練、檢測手段、訓練效果等方面。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以期反映出在湖北農村初級教育階段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和能力培養的基本概況。
調查總共發放問卷500份,調查對象為湖北省孝感、大悟、宜昌、江夏、新州等五個縣市的農村中學,每個地區抽樣一所初級中學,每所中學抽樣兩個班。學校的選擇方面有基礎設施和教學效果較好的學校,也有較差的中學;班級中有好的班級,也有差的班級。最終回收問卷485份,其中有效問卷467份。
二、問卷結果呈現與分析
1.英語聽說教育總體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1)學生興趣:通過對于學生本身興趣的調查,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學生對于英語聽說訓練的重視度,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在現時的農村英語教育情況下,是否能滿足學生對于英語聽說的訓練需求。
在回答“你認為英語聽力和口語訓練重要嗎”時,85.9%的學生選擇了“重要”,11.1%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僅有3%的學生選擇了“不重要”。可見,即便是在英語除了考試以外基本不會用到的農村,學生也意識到了英語的重要性,尤其是聽說能力訓練的重要性。
在回答“你對聽力口語訓練的興趣”時,22%的學生選擇了很有興趣,66%的學生選擇了“興趣一般”,有12%的學生選擇了“沒有興趣”。通過項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于英語聽說訓練現有的形式存在著一定程度得不滿意,與他們對于英語聽說的興趣并未構成正相關。
與興趣相符合的是對英語聽說課程的喜愛程度。在回答這個問題時,32.3%的學生選擇了“很喜歡”,54.4%的學生選擇了“一般”,13.3%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可見,大多數的同學對于現有的英語聽說教育還不滿意,現行的英語聽說課程亟待完善。
2.聽力教育情況調查與分析
(1)學習時間:包括對于學生課堂和課后英語聽力訓練的時間分配。
在回答“老師每周上聽力課總時間有”時,31.7%的學生選擇了“不到1學時”,41.3%的學生選擇了“1-2學時”,27%的學生選擇了“超過2學時”。這說明,在大部分的農村中學中,現階段聽力的授課時間已得到一定的保證,但占課堂時間的比例還相對較小,并未達到新《課標》推出的要求。新的教學大綱對于初中學生課外英語聽力訓練的時間做了具體要求,即40小時。在回答“我每周用于聽力訓練的課外時間”時,61.9%的學生選擇了“不到1小時”,22.7%的學生選擇了“1-2小時”,15.4%的學生選擇了“超過2小時”。可見,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外聽力訓練的時間上都達不到大綱的要求。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大部分學生說明在課外訓練很少的原因一是沒時間,二是沒材料。
(2)聽力設備與資源:主要調查教師和學生通過什么途徑獲取英語聽力學習資源以及學生用于課外聽力訓練的設備。新《大綱》要求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開拓學習渠道”。在我們調查的五所湖北省農村初級中學中,我們發現,沒有一所中學設有專門的語言聽音室,大部分學校的聽力設備還是傳統的錄音機加磁帶,聽力設備嚴重滯后。
在回答“老師上課用的聽力材料來源”時,58.2%的學生選擇了“課本”,47.5%的學生選擇了“電影、磁帶等音像材料”,另有2.8%的學生選擇了“網絡資源”。而在回答“我課外用于聽力訓練的材料來源”時,46%的學生選擇了“課本”,52.7%的學生選擇了“電影、磁帶等音像材料”,6.9%的學生選擇了“網絡資源”。通過上述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現,現在農村英語聽力教育的資源依然還是以課本為主,輔以音像材料,而網絡資源的使用率還非常的低,整體而言,英語聽力資源的獲取渠道比較單一,資源更新緩慢。
而在回答“聽力設備”的問題時,60.2%的學生選擇了“有”錄音機或MP3等聽音設備,還有39.8%的學生“沒有”。可見,在農村中學,為數不少的學生連進行課外聽力訓練的設備方面都得不到保障。
(3)課外訓練: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是長期訓練的結果,課外訓練是提高聽力能力不可或缺的環節。而通過我們對學生的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外進行聽力訓練的時間少,教師布置的作業中的聽力訓練的內容也非常少。
在回答“老師布置課外聽力作業”時,只有11.8%的學生選擇了“經常布置”,51%學生選擇了“很少布置”,37.2%的學生選擇了“從不布置”。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于英語聽力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對于學生的英語聽力在課后少有或沒有相應的訓練手段。
(4)檢測手段:新《大綱》要求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方面既包括形成性評價,也包括終結性評價。在終結性評價方面,《大綱》要求聽力占每次考試的內容不得少于20%。而就我們的調查發現,有接近五成的農村中學在英語考試的內容分配方面,聽力考試的比例達不到《大綱》要求。對于“你的英語考試有聽力內容嗎”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如表1。
(5)訓練效果:通過課上和課后的訓練,對于本身聽力水平的自我評價。
在回答“你認為你的聽力能力又提高嗎”時,15.6%的學生選擇了“有很大的提高”,59.5%的學生選擇了“進步不明顯”,24.9%的學生選擇了“沒什么提高”(如表11)。學生的自我評價反映出,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自身聽力能力并未得到很大的提高,這與他們的期望值有著較大的出入。
2. 口語教育情況調查
(1)口語授課時間:主要調查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及課后使用英語的情況,包括教師口語授課比例,課時長短,以及學生課后訓練口語時間長短。
在回答“老師上課講英語的比例是”時,2.7%的學生選擇了“從不講英語”,23.8%的學生選擇了“30%”,23.3%的學生選擇了“50%”,46.7%的學生選擇了“50%—80%”,4.5%的學生選擇了“100%”。
在回答“老師每周上口語課的總時間”時,36%的學生選擇了“不到1學時”,39.6%的學生選擇了“1-2學時”,24.4%的學生選擇了“超過2學時”。
在回答“我每周用于口語訓練的課外時間為”時,59.5%的學生選擇了“不到1小時”,33.4%的學生選擇了“1-2小時”,7.1%的學生選擇了“超過2小時”。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里,經過多年的改革,教師口語授課情況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學生對于口語訓練時間仍然不夠,強度不大。這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不良的影響。
(2)口語授課形式:主要調查老師和學生在進行口語訓練時所采取的主要的形式。在口語的教學方面,《大綱》要求進行形式多樣的口語實踐活動,包括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初級的英語交際能力。
而對教師進行口語訓練的形式的調查結果見表2 。
以上結果顯示,在絕大多數的湖北省農村中學中,教師已經開始采用不同的形式引起學生對于口語訓練的興趣,但是在執行的時候,仍然主要以傳統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口語訓練的形式單一,甚至盡限于回答老師問題,這樣的訓練方式久而久之自然會磨掉學生用口語進行交流的欲望,從而最終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與之相反,在學生“最喜歡的口語訓練形式”方面,調查結果就顯得更為豐富,如表3
(3)教師口語水平:教師標準的口語不僅更利于教學,同時對于學生的口語水平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回答“我認為我的英語老師口語水平如何”時,43.2%的學生選擇了“很棒”,46.7%的學生選擇了“一般”,10.1%的學生選擇了“不好”。
(4)口語表達時的關注點:主要調查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自身最關注的內容。英語口語的能力包括語音語調、內容、語流、語法等多項內容;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的關注點既會影響其對自身口語水平的評價,同時也影響其口語水平的提高。
在回答“我在說英語時最在乎的內容”時,34.3%的學生選擇了“語音語調”,49.5%的學生選擇了“語法”,23.8%的學生選擇了“語流”,19.9%的學生選擇了“內容”,35.1%的學生選擇了“是否犯錯”(見表4)。
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人們在口頭交流中理應更注重交際的內容,因此,內容應該在口語訓練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同時,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正確的語音語調也應該成為口語訓練的重點。而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學生在口語表達力最在乎的還是“語法”和“是否犯錯誤”,而“表達的內容”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可見在初中口語教育中,其訓練的目的性多于能力培養方面。
(5)課外訓練:課外口語訓練應該成為初中學生英語口語訓練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在課外應該以多樣的形式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
在回答“老師是否布置課外口語作業”時,21%的學生選擇了“經常布置”,54%的學生選擇了“很少布置”,25%的學生選擇了“從不布置”。這項調查結果表明,在農村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對于課后的口語練習開始重視起來,但重視程度還不夠,且依然存在從不布置口語作業的情況。
(6)檢測形式
在“口語考試”方面,13.8%的學生回答“有”口語考試,而絕大多數的學校則“沒有”口語考試。這項調查結果表明,在考試中檢測口語能力的部分還很少。
(7)訓練效果
在回答“你認為你的口語能力有提高嗎”時,10.1%的學生選擇了“有很大提高”,62.5%的學生選擇了“進步不明顯”,27.4%的學生選擇了“沒什么提高”。這項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的學生對于自我的英語口語能力還有很多的不滿意,通過各種的訓練并未能取得相應的提高。
三、調查總結
綜合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 我們發現實施新的《教學大綱》、新的《課標》以及進行課程改革以來,湖北省農村中學英語聽說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對于學生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不難發現,現階段的農村初中英語聽說教育還未能更好的切合新的《大綱》和《課標》的規定,從而更好的適應時代對于英語教育的發展需求。
宏觀上說,對于英語聽力和口語,都要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材料上擴展思路,可以選擇英語的故事、諺語,或者文化背景知識,以擴寬學生們的知識面,還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游戲,制定一系列主體性的課堂活動, 如英語單詞接龍、問題搶答、編順口溜等,活躍課堂的氣氛,通過這些多彩的、綜合性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 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大量地使用多媒體設備, 使學生對有些枯燥的知識點有著直觀而生動的印象。
對于英語聽力,教師還需要教授一些技巧和方法,維持學生對于英語聽力訓練的興趣,尤其是公認的筆記法。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方面進行筆記技巧的訓練,例如對于時間地點人物如何記筆記,如何記下中心內容等。同時,一定的猜測技巧和選擇技巧也可以運用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教師也可以將口語中的聽辨音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對于口語能力,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以話題的方式切入,要求每個小組按照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還要對于學生的語音語調進行一定的糾正,可以簡單的介紹口語表達的語調語流問題。此外,教師平時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大家去閱讀英語的讀物,并且背誦其中的一些語句、段落。
最后,教師對于自己本身實際上也多了一些要求,在做好教書育人的同時,自己也要更多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在英語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適應初中英語聽說教育,幫助更多的農村初中生更好地在將來適應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楊文英.讓農村中學英語課堂不再乏味[J]. 河北省廊坊市物探子弟學校,2007(11).
[4]包榮星.用教育的智慧構建智慧的教育--談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7(6).
(作者簡介:蘇 智,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2010級;許 諾,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2011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