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失戀33天》而名聲大震的影行天下總經理安玉剛告訴記者,他愛電影,但又做不來演員、編劇、導演和制片人,只好選擇在電影營銷領域爆發能量,并樂此不疲,“我們公司招聘新人的第一條規則,就是愛不愛電影,有多愛。”
這個說法得到了曾經與安玉剛一起并肩戰斗,如今自立門戶的偉德福思總經理鄭珣的證實,“掙錢只是一方面,關鍵是我們愛電影,想盡自己的力量讓這個產業發展得更好?!?/p>
梁巍在創立劇角映畫之前,夢想是做一名導演。從湖南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他到北京追逐電影夢,但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如今,專注于電影營銷的劇角映畫把“傳遞電影價值”作為立足之本。
“更多專業的人在做更專業的事”安玉剛說。梁巍認為,“相較其他行業,電影業各環節的專業度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跳脫固有思維模式,以客觀的態度借鑒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p>
營銷與票房的關系
如今的國內電影業,主要靠影院票房支撐,而一部影片最終的票房高低,與“營銷”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自《失戀33天》以來,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中國合伙人》等“小片大賣”的現象背后,手段多樣、日趨成熟的電影營銷功不可沒。
實際上,隨著國內電影產業的迅速升級,產業鏈各環節得到細化和延展,傳統的“制片、發行、放映”已無法滿足當前營銷資源的整合與運作。電影營銷推廣從初級階段的“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逐漸轉變升級為跨媒介整合營銷和跨行業立體攻勢。
“電影營銷需要以大數據為基礎,直接與電影觀眾互動分享,而非一味在各種媒介上吹噓影片有多好。吸引消費者參與到對電影的關切才是關鍵?!?鄭珣主張在不同媒介平臺拋出不同話題,然后像雷達一樣鎖定影片的精準受眾,包括他們的興趣、年齡、性別、職業、地域等因素,再有針對性地不斷優化營銷策略,選擇有效的傳播媒介。
在安玉剛看來,影行天下就是一家服務于電影的公關公司:“電影營銷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一部電影進行重構,甚至要為電影本身再編一個動人的故事?!?/p>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所有的營銷工作都是將一部電影社會化的過程——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讓電影進入普通觀眾的視野。”梁巍如此分析電影營銷的本質。

麥特文化傳媒依靠電影《風聲》打響知名度,在其掌舵人陳礪志眼中,“一部真正的好電影,一個專業的項目主導方和電影宣發團隊,以及主創團隊的積極配合”,才能打造一個成功的電影營銷案例。 “電影營銷的成功,靠的不是點子多少,而是必須首先了解目標受眾,做好完善的整體策略以及高質量的物料制作、發布計劃等,嚴格遵循工業化流程。”
安玉剛推崇“精準定位,跨界互動”;陳礪志強調“營銷必須工業化”;梁巍著力打造“榮譽營銷”;鄭珣看重“大數據驅動”整合營銷,但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努力讓一部電影盡人皆知,票房大賣。
產業鏈升級
記者在對多家制片企業和專業營銷公司的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一部電影的營銷費用大概占到影片總投資(含制片、發行和營銷推廣以及物料制作和投放等)的10%—20%,“整體規模應在總票房的10%左右”,業界人士分析,“隨著同檔期同類型影片競爭的加劇,電影營銷費用會不斷增加?!?/p>
按照總票房的10%左右計算,國內今年用在電影營銷方面的總費用將達到20億元以上。顯然,這些電影營銷的先行者們已經嘗到甜頭。
就在今年暑期,劇角映畫獲得千萬元A輪融資,“我們的市值估價是一個億?!?梁巍說。
由此,劇角映畫成為首獲融資的電影營銷服務類企業。梁巍滿臉是笑地說,“這為電影營銷領域豎起了樣板,正如當初的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一樣。”
能夠從資本領域找到“能源”,必將極大提振電影營銷企業的發展信心。一門映畫創始人宋斐認為,隨著電影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會吸引更多資本進入,電影營銷將日益受到重視。當然,在盈利空間提高的同時,也會有更多的電影營銷企業出現,擴展這一領域的整體規模。
未來趨勢
縱觀現階段電影營銷的各類手段,終極目的均指向票房。業界各環節“唯票房馬首是瞻”,而忽略票房以外的收益,從另一方面顯示出我國電影產業化的初級形態。好萊塢的電影營銷早已形成 “大銀幕、電視、家庭影院、網絡和相關商品開發五位一體的營銷架構”。美國電影業的全部收益,只有20%—30%來自大銀幕,其他大部分來自非銀幕渠道的收入以及電影周邊產品開發.好萊塢已將其觸角延伸至跨產業和跨媒體的各種商業活動中。
一個強勢電影品牌的產生,背后可以有一系列的產業鏈營銷運作,從而帶動其周邊系列產品的大賣,《星球大戰》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相對而言,我國某些電影由于質量較差,影片營銷遠遠大于內容本身,依靠惡俗炒作吸引眼球,雖然在短期市場上獲得了較高的票房,卻在更深遠的層次上過度消費了電影本身,傷害了觀眾,這種“撈一把”的心態必然會影響到整個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
說到底,“好口碑是最好的營銷”。在高品質電影這一前提下順勢而為,電影營銷才會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