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張育民調任深圳衛視總監,2013年深圳衛視的跨年演唱會是他趕上的第一個大型活動。該活動讓深圳衛視2012年的收視成績達到了全年最高峰,位列全國第四。這天晚上,張育民一直看著晚會,盡管此次活動不僅為來年打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且略有盈余,但張育民仍然在心里對衛視的人才儲備、節目規劃、資金實力等盤算著。隨后,他與衛視團隊開會說,“如果兩年內實現不了自負盈虧,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做衛視的機會。”
但因為給了自己和團隊兩年的時間,張育民的步子走得并不太急。在他看來,夯實基礎是第一步,而不應該是急功近利地在一時三刻就拿出漂亮的成績單。所以在2013年,深圳衛視的節奏于省級衛視中顯得頗有些不同。

兩條自辦節目帶
今年的前三季度,全國衛視沉浸在一片熱火朝天的綜藝氣氛中,唱歌跳舞跳水等節目層出不窮,但深圳衛視連一個季播活動都沒有。與此同時,深圳衛視卻是省級衛視里,自辦欄目數量和類型最多的,兩條自辦節目帶撐起了深圳衛視電視劇播出后的晚間時段。
每晚21:20分,深圳衛視拉通一周播出的綜合欄目帶是:周一《決勝制高點》、周二《軍情直播間》、周三《關鍵洞察力》、周四《夜問》、周五《年代秀》、周六《男左女右》、周日《大旅行家》,其中《男左女右》、《夜問》、《關鍵洞察力》、《大旅行家》均為3月推出的創新欄目。而在920節目帶之后,深圳衛視還有一條標桿性的新聞日播節目帶《直播港澳臺》。
“沒有哪個衛視可以一周7天這么鋪?”張育民說,深圳衛視是為數不多可以把節目帶開到晚間10點前的衛視。今年,數家衛視都開始了黃金劇場3集連播的編排方式,數據分析表明,在每晚播出的電視劇中,收視往往會逐步攀升,在第三集達到最高點。這意味著,深圳衛視的“920節目帶”要和其他衛視的第三集電視劇進行直面對抗。深圳衛視明知困難重重,為何要做出如此安排?
張育民表示,今年的版面設置,一方面是覺得深圳衛視積累得差不多了,可以“再發一把力” 拉通版面,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大量的節目來鍛煉隊伍,為未來更為殘酷的競爭做好人才儲備。
先做“面”,后打“點”
“視頻行業由渠道、內容集成平臺和內容提供商這三塊構成。”張育民說。在他看來,廣電集團需要布局大格局里的“上中下”,但是對于衛視頻道,他將其定位為內容提供商,“所以發展的主線是抓內容。”在內容為王的先導思路下,張育民亦認為其前提是得有自己的隊伍,“如果完全沒有自己的隊伍,就容易被社會公司所‘綁架’,放煙花賺吆喝。”
為此,張育民著眼于長期、有延續性的操作方式。“如果只看當下,深圳衛視可以有很多玩法。”張育民說,不去做內容團隊的打造,每晚三集二輪獨播劇加一個《直播港澳臺》,晚間的時段就可輕松拿下。畢竟二輪劇和新聞資訊節目的投入并不太高,且《直播港澳臺》有著高收視和高回報,這筆賬算下來,衛視當即就可實現可觀的盈利,“但這樣無法長遠,也不是集團所需要的。”
張育民的運作方式是將常態節目作為優質孵化器。比如《年代秀》、《男左女右》等大綜藝欄目里都有四五個小組,每組負責一期內容,節目每月播出四期,這樣經過大半年的歷練,再上新節目時這個欄目就可裂變成為四五個團隊。據悉,目前深圳衛視為明年儲備的項目已達到十幾個。
孵化器的運用并不局限于制作團隊,節目創新也是如此。
最早的《直播港澳臺》每天播出一小時,團隊分析觀眾喜好以及可深入挖掘的資源后,隨即分化出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軍情直播間》,討論戰略問題的《決勝制高點》。今年推出的以深度解讀的《關鍵洞察力》,團隊也是由《直播港澳臺》孵化出來的。
張育民表示,常態節目是頻道的基礎,只有把“面”(常態節目)做好了,才能打“點”(季播節目),否則即使通過某個活動讓衛視很快“冒起來”,但會如同煙花般轉瞬即逝。“把平臺、團隊做扎實了,才能去‘放煙花’。”
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深圳衛視的版面結構出現了新變化,隨著“金鐘獎”活動的舉辦,深圳衛視進入了季播+常態節目的架構。而在明年的每個季度,深圳衛視都將有季播活動推出,而且常態欄目也會實行季播化。或許在張育民看來,經過長時間積累和儲備,新的發力點即將到來。
優質劇目特殊編播
電視劇方面,深圳衛視今年購劇投入約為8個億,策略是在保證首輪劇品質不錯的前提下,每個季度加碼一部重磅劇目,并做單劇營銷。
深圳衛視2013年黃金劇場,聚攏了許多備受關注的重點劇目,開年大劇《天真遇到現實》、《隋唐演義》有全國第三、第四的收視表現,此后的《蘭陵王》、《小爸爸》、《辣媽正傳》等大劇的推出,讓深圳衛視在2013年給觀眾帶來更多驚喜。
在衛視競爭最為激烈的寒、暑假期,深圳衛視對電視劇板塊也有一個“小三集”的特殊編播。這一時期,深圳衛視也將推出三集電視劇聯播的策略,但會把劇精簡一部分,讓節目帶能在晚間9:40播出。
張育民表示,深圳衛視將延續電視劇聯播路線,“只有在性價比還可以的時候,才會獨播。”比如繼《辣媽正傳》播出后,深圳衛視將獨播電視劇《小兩口》。同時,深圳廣電集團也對電視劇自制有所參與,今年跟投了12部電視劇,也為深圳衛視在電視劇購買上加大了主動權。
“明年購劇投入應該會加兩三個億。”張育民表示。
釋放主體積極性
在體制激勵上,深圳衛視推出的“獨立制片人制”一直被外界所稱道。
其激勵措施為:制片人擁有自主人事權和經費使用權,欄目組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并對節目的質量負責。張育民表示,集團一直在優化這一制度。他同時透露,獨立制片人制僅僅是整個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現在集團正在做的是釋放市場競爭主體和創新主體的積極性,而這個主體就是頻道。”
張育民說,下一個是逐步推動內容團隊和營銷團隊的市場化運作,以期實現兩方面的轉變:“內容制作團隊從做電視節目轉向面對全媒體做視頻內容;營銷團隊從單一的廣告經營,轉向內容營銷。”
在張育民的構思中,未來的方向是回到頻道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定位,依靠內容產業,“依托深圳衛視的平臺提升廣告增量、輸出內容、開發衍生產業”。因此,在明年深圳衛視的晚間節目里,將不難發現張育民的戰略意圖——不僅強化傳統電視廣告的產出,同時著力打造了一條衍生產業鏈。
等待“引爆”
深圳廣電集團總裁陳君聰曾談及為何選擇張育民掌舵衛視:集團考慮到衛視內容上的幾大布局已經完成,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將其市場價值釋放出來。
張育民大學里學的是無線電專業,畢業后轉身投入政府部門工作。深圳衛視上星的時候,張育民已在市政府干了12年。2005年,希望人生規劃有新轉變的張育民加盟了深圳廣電集團,被安排在他最擅長的領域--集團辦公室。2009年底,原廣告中心主任退休,張育民被委以廣告運營的重任,并在廣告中心主任的位置上實踐了其對市場的把握力。
“廣告我不是最專業的,剛做了3年準備入門,就調走了,到衛視任總監,節目我也不是太懂。”張育民表示,“集團把我放過來,更多是希望我來整合各方各面的資源,匯聚系統的力量,成就這個平臺。”
而今,張育民尚缺乏一個平臺的引爆點來證明他對資源的整合能力。在他看來,這個點最有可能是一檔季播節目。“系統的競爭,只有各個板塊都準備好了,到了該‘爆’的時候自然就會‘爆’,但目前我們還在學習和練內功階段。”
張育民也沒有停下他在全媒體戰略上的腳步。他透露,在明年的規劃里有這么一條:打造一檔真正意義上的臺網聯動節目,深圳衛視和網絡媒體把優勢資源貢獻出來,共同打造一檔適合全媒體的節目 “電視臺、網站、廣告公司三方共同出資做項目,也各自承擔相應的角色,實現優化的分工合作。”
(陳晶晶)